10月29日下午,“山水閱讀·風雅中國文化沙龍”系列活動之“明清士人的懷袖之雅——《奉揚仁風——明清扇面書畫鑒藏》新書分享會”在桂林獨秀書房旗艦店舉行。該活動由集團公司與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共同主辦,特別邀請本書作者、收藏家、書畫家、文獻學者梁基永與桂林文博界、高校書畫藝術研究學者等共同探討明清書畫收藏的風雅盛事。
分享會上,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編輯湯文輝,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劉憲標分別致辭。
湯文輝表示,由集團公司和新華出版社等單位聯(lián)合發(fā)起的“山水閱讀”品牌倡導“閱讀,在山水之間”“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旨在通過集成創(chuàng)新、跨界融合、公益惠民的系列文化活動,推動“閱讀融入生活,生活融入自然”的生活美學深入人心。他指出,本次的新書分享會是“山水閱讀·風雅中國”系列文化活動的重要部分,以“雅”字將大家聚在一起。梁基永先生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重要作者之一,在書畫、詩詞、音律等“雅“文化的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詣,他將研究和收藏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思考和踐行與眾不同。我們也希望通過風雅中國系列文化沙龍,將作者和讀者,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明更好地連結在一起。
集團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編輯湯文輝致辭
劉憲標表示,一直以來,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都十分重視“教學+科研”相互結合,亦重視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梁基永是該院聘請的客座教授,雙方一直保持密切聯(lián)系,共同致力于藝術領域的教學發(fā)展,他此次出版的系列作品,都是集學術性與可讀性于一體的佳作,在促進兩廣地區(qū)的學術交流方面具有積極意義。
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院長劉憲標致辭
在主題演講環(huán)節(jié),梁基永進行了題為“從桃花扇談明代扇文化”的講座。他以大家所熟知的桃花扇引入,介紹了折扇在明代的重要性,分享了自己數(shù)十年收藏中的獨特經驗和研究,對明代扇骨的材質、原裝明代折扇的鑒別、明代扇面用紙和裝飾、扇面名家書畫以及其中的鑒定奧秘等,作了精彩的闡述,生動傳達了中國扇文化之風雅所在。
在隨后的對談環(huán)節(jié),梁基永與文博副研究館員林京海,湯文輝,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黃文祥、馬一博等嘉賓,結合他的另兩部著作《館閣之美——清代翰林楹聯(lián)屏幅研究》《桂林十景圖冊 桂林八景圖真跡》,就“風雅”這一主題進行了對談,并從不同角度肯定了這些圖書的出版價值,以及舉辦此次分享活動的意義。
收藏家、書畫家、文獻學者梁基永分享主題講座“從桃花扇談明代扇文化” 梁東華 攝
對談嘉賓圍繞“風雅”這一大主題侃侃而談 梁東華 攝
林京海談到,在古代只要是文化世家,大都有書畫收藏。從明代中期開始,藏不藏畫,可謂雅俗之分。明清時期,書畫詩詞與扇子緊密結合,人們贈扇以增進社交。黃文祥分析了明末書畫市場如此繁榮和活躍的原因,并道出收藏和研究字畫,對于個人修養(yǎng)的反哺作用。馬一博分享了《館閣之美》的“居室之雅”,從群體的聚焦、價值的發(fā)現(xiàn)、材料的披露三個方面肯定該書的出版價值。梁基永分享了自己沿著清代戴熙《桂林八景圖》真跡中的景點,重繪當代桂林八景的雅事。最后,湯文輝指出,“雅”是中國傳統(tǒng)藝術中傳達出的共同的價值觀。在中國傳統(tǒng)美學里,山水畫是大宗,山水是重要的傳統(tǒng)意象,“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無論今人題詩作畫,或是今日的分享會,都在傳達共同的價值、趣味和文化欣賞,分享當代人的精神文化,聚焦“山水閱讀”,推而廣之,也是對風雅追求的一種體現(xiàn)。
活動現(xiàn)場 梁東華 攝
簽售現(xiàn)場
梁基永為讀者即興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