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唐君毅百年誕辰特稿
唐君毅先生銅像揭幕儀式致辭
OneMeaningofSuccess A.Mmliageof。EconomicsandEthics(成功的意義 經(jīng)濟與道德的結(jié)合)
專論
出土簡帛對文獻考據(jù)方法的啟示(之一) 反思三種考據(jù)方法的推論前提
古今文獻與讀者之喜新守舊
價值與局限 思想史視野下的出土文獻研究
從上博簡《詩論》看孔子的“民性”觀
戰(zhàn)國時期的禪讓思潮與“大同”“小康”說——兼論《禮運》的作者與年代
“生”“眚”“性”之辨與先秦人性論研究之方法論的檢討 以阮元、傅斯年、徐復觀相關(guān)論述及郭店竹簡為中心(上)
先秦儒家倫理思想的轉(zhuǎn)向 以“忠”觀念為中心的思想史考察
戰(zhàn)國時代“忠信”概念的發(fā)展與王道思想的形成
先秦道家的道氣論及其發(fā)展模式
戰(zhàn)國詞匯發(fā)展的時序以及在楚簡和其他先秦典籍研究中的應用
無情與猖狂 論《莊子》中“無情”的兩種詮釋
莊子論技與道
追求倫理的現(xiàn)代性 梁啟超的“道德革命”及其追隨者(上)
新葉林
QianMusCriticismofMonotheismandAlienationinModemLife
(錢穆對近現(xiàn)代一神論與異化的批判)
會議錄
探尋中國哲學研究的新方向 “中大哲學系創(chuàng)系六十周年紀念、唐君毅百歲冥壽暨新亞書院六十周年院慶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
回音谷
InDefenseofPoeticalPhilosophy RespondingtoSomeRecentRemarksbyProfessorDonaldJ.Munro(為政治哲學辯護 回應
孟旦教授)
WhyNewPsychologicalFindingsareRelevanttoEthics SecondReplytoProfessorThomasMetzger(為何心理學的新發(fā)現(xiàn)與道
德息息相關(guān) 再復墨子刻教授)
EnvironmentalProtectionand“Foreknowledge” ReflectionsPromptedbyObama’SVisittoChina(環(huán)保與“前見” 由奧巴馬訪華而引發(fā)的反思)
編后語
新方向,新在哪里?劉笑敢
友刊目錄
Dao AJourna
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簡介,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于2005年成立,勞思光教授及信廣來教授為榮譽主任,并由劉笑敢教授及鄭宗義教授分別擔任正副主任。中心透過舉辦國際學術(shù)會議、學者訪問計劃及出版期刊,致力于組織與推動新課題、新方法、新領(lǐng)域、新資料的探索與研究,提升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的學術(shù)水平和促進學術(shù)交流。中心得到鄭承隆通識教育及哲學研究基金贊助。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