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輯特稿是勞思光先生的《論非*主義的新基礎主義》一文,是先生近年來少有的長文,是對20世紀世界哲學發(fā)展潮流的一個回顧、總結、回應與救治,是“面對當的長文,是對20世紀世界哲學發(fā)展潮流的一個回顧、總結、回應與救治,是“面對當代哲學及文化的危機,為哲學思維尋覓出路”。本輯的另一篇特稿是來自于美國著名教授ThomasA.Metzger(墨子刻)與勞思光先生商榷的文章。生商榷的文章。
特稿
論非主義的新基礎主義(上)
Limited Distrust of Reason as a Prerequisite of Cultural Convergence:Weighing Professor Lao Sze-kwang's Concept
of the Divergence between“the Confucian Intellectual Tradition”and“Modern Culture”
(以“對信任理性的保留”為中西文化會通的先決條件:論勞思光教授關于“儒學”與“現(xiàn)代文化”分歧的看法)
專論
“朱熹對四書與易經的詮釋”重探
朱熹是怎樣注釋四書的?——從方法的角度看
掙扎游走于兩種定向之間——以朱熹《論語集注》為例
從性善論到泛性善論
從《論語》《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章》論朱熹的詮釋學
《中庸章句》的詮釋思想及其方法論
即分殊以見理一——朱子哲學理一分殊論之倫理實踐的意涵
朱子性理學與韓儒丁時翰的四端七情論(上)
Trans-cultural Reading:Zhu Xi's Classical Exegesis and Hermeneufic Ultimacy(跨文化的閱讀:朱熹的經典注解與詮釋的終極性)
觀潮嶼
近三十年出土儒道古佚文獻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意義與貢獻
學思錄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人文學科方法論——訪杜維明教授
新葉林
灑掃應對,便是形而上之事?——朱子對小學與大學關系的詮釋
朱子對“知言養(yǎng)氣說”的詮釋:方法與睿見
會議錄
“道家經典的詮釋——我注六經還是六經注我”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回音谷
What Does“Qi WU lun”Mean?一A Thought Prompted by Vincent Shen's Ardcle(“齊物論”當作何解?——由沈清松論文引發(fā)的思考)
短評薈萃
編后語
提高經典詮釋中的定向意識
友刊目錄
DAO:AJOIJRNAL OF COMPARAlflVE PHILOSOPHY
《思想史研究》
稿約
《中國哲學與文化》稿約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