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詩集收錄“空中詩人”王峰200多首詩作,包括《俯瞰深秋》《風(fēng)說》《下垂的時間》《一樹梨花壓海棠》《積雨云》《天馬》《水的火焰》等。王峰的詩多取景天空元素,日月星辰,風(fēng)雨雷電,呈現(xiàn)出質(zhì)樸和明快的風(fēng)格。詩人職業(yè)飛行員的寬廣視角,融合了天空和大地的界限,打破了“我”與“非我”的壁壘,自成其獨特的氣象和格局。詩歌語言平穩(wěn)延展,或躍升,或俯沖,自由轉(zhuǎn)換的視角和高度發(fā)散的審美維度交融,令即便是最日常的語詞也充滿微妙的活力。在這些詩作中,經(jīng)驗與超驗、漸變與頓悟,瑣碎感與總括力交織混生,構(gòu)成了獨具一格的詩意與心境。
王峰,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山東航空北京分公司總經(jīng)理?,F(xiàn)為波音客機資深機長。出版有詩集《三萬英尺》《睡在溪邊的魚》《天際線》。詩作發(fā)表于《人民文學(xué)》《詩刊》《星星》《鐘山》《芳草》 等。
目錄
俯瞰深秋/ 001
風(fēng) 說/ 002
下垂的時間/ 003
一樹梨花壓海棠/ 004
積雨云/ 005
天 馬/ 007
水的火焰/ 008
暴雪中,紛紛傾斜的詞/ 010
荒 原/ 011
落日如盆/ 013
沒有被寫出的/ 014
一束光指給我看/ 015
歲月的爐火/ 016
明晃晃的靈感/ 017
竊取一點悔意/ 019
月 亮/ 020
我看到了風(fēng)/ 021
所 見/ 022
另一種眼光/ 023
每一片云都在與世長辭/ 025
云中,我們身披大雪/ 027
天空之杯/ 029
送長風(fēng)/ 030
飛越那片海/ 031
在虛構(gòu)里走失/ 032
禿 鷲/ 033
途 中/ 034
青天的遠郊/ 035
一個人走向荒野/ 037
在湖邊/ 038
最喜歡的/ 039
形容詞/ 041
烏 鴉/ 042
夜航,我聽到有水鳥在叫/ 043
麥 田/ 045
藍色冰激凌/ 046
湊合著,下點沙吧/ 047
無路可走/ 048
小 路/ 049
2400米/ 050
骨子里犯賤/ 051
一路向北/ 052
日 子 / 053
被凍僵的煙花/ 054
寫進風(fēng)暴/ 055
今天,我富可敵國/ 057
云中睡佛/ 058
在一陣風(fēng)的率領(lǐng)下/ 059
夜 航/ 061
我在春天巡航/ 062
初春所見/ 063
山水獸/ 064
去年今日/ 065
拖 纜/ 066
孤獨的牧羊人/ 067
籠罩自己/ 068
讓人間多睡一會兒/ 069
熾熱在鍛打你的哀號/ 070
兩朵云的故鄉(xiāng)/ 072
獨 白 / 073
香火的節(jié)奏/ 074
致大海/ 075
光的意外/ 076
顛 簸/ 077
收獲良多,而又一無所獲/ 078
相約為好/ 079
天漸漸涼了/ 080
看風(fēng)景的神/ 081
石頭終年抱著兩座大海/ 082
到大雪背面去/ 083
聽 濤/ 084
天際的小廟/ 085
云間小路/ 086
不是天高了,而是人間更矮了/ 088
一邊照耀,一邊焚燒/ 090
放下就好/ 091
大山里的河流 / 093
一部分雨下到了天上/ 094
你在蒼茫中走著/ 095
我所想到的/ 096
起飛,驟遇狂風(fēng)/ 097
航 路/ 98
開花的石頭/ 99
向南巡航/ 100
大地似錦/ 101
雨 水/ 102
北方的樹/ 103
主 題 / 109
鍛打一把彎刀/ 111
其他那八條命呢/ 112
打 撈/ 113
珠海的山/ 114
云中漫步/ 115
大 雨/ 117
銹在了一起/ 118
烏云腹地/ 119
老天爺?shù)鸟R/ 120
讓黑暗徹夜訴說明亮/ 121
呼 喚/ 122
無 限/ 123
午后 云上/ 124
天空之舞/ 125
此 刻/ 126
多看了一個日落/ 128
穩(wěn)定性/ 129
生 活/ 130
還是方才那群年輕人/ 132
心境一種/ 133
敗走的海水/ 134
群 山/ 135
最高貴的孤獨/ 137
某種寬恕/ 138
冬 至/ 139
黑黑的小手/ 141
云上的夜晚 / 142
一杯天上的水/ 143
云 田/ 145
走過荷塘/ 146
垂直呼吸/ 147
浮 云/ 148
整個下午/ 149
山風(fēng)吹來/ 150
我的左手和右手/ 151
星空下了一夜的雪/ 152
測 量/ 153
明月走/ 154
沙 灘/ 155
黃 昏/ 156
雨中的樹/ 157
蝸 牛/ 158
咀 嚼/ 159
涼 境/ 160
首都機場附近的一棵樹/ 161
片 場 / 162
夜 雨/ 163
出 浴/ 164
一小片黑暗/ 166
松 塔/ 167
炭 火/ 168
我心中的母親河/ 169
走向冬天的湖/ 170
讓你喘息,讓你進出/ 172
黑夜里,一滴無用的墨/ 173
云很淡/ 174
夜 空/ 175
天空一直閉著眼睛/ 176
花不知道自己叫開放/ 177
石 頭/ 178
那些小跑道/ 179
九 月/ 180
飄著的/ 181
握 住/ 182
桐 樹/ 183
走過一條小路/ 184
蝴蝶的骨骼/ 186
漫天垂泣的秋蟲/ 187
九月的天空/ 188
有誰能比貧窮更偉大呢/ 189
泥做的玻璃/ 190
兩顆舍利/ 191
晨雨過后/ 192
鄰 居/ 193
像天空一樣任性/ 195
陌生的親近/ 197
?!⊥? 198
重 影/ 199
?!∽? 201
夜 釣/ 202
重新聽到花開的聲音/ 203
飛越沙塵暴/ 204
滿 溢/ 206
鄉(xiāng) 下/ 207
大 河/ 208
燃燒的磁鐵/ 209
失語的浮冰/ 210
無名之輩/ 211
沒有任何一朵云欲求名滿天下/ 212
日落就是你人間的事情/ 214
野蜂懸停于一朵嗡嗡的小花/ 216
大海依然毫無新意/ 217
海底的日落 / 218
七點五十的黃昏/ 220
繞 飛/ 221
終點站/ 222
搖籃曲/ 223
云朵都開在我的臉上/ 224
子虛烏有/ 225
修 辭/ 226
一棵樹的思考/ 227
天上的事都很慢/ 228
在天空巡航/ 230
夜觀大地/ 231
獨自喝咖啡的賊星/ 232
看夕陽/ 233
應(yīng)該都是好人/ 234
看晚霞/ 235
如此安靜的一瞬/ 236
更磨人的事/ 237
云 朵/ 238
隨 想/ 239
低頭趕夜路的魚/ 240
又見秋蝴蝶/ 241
天空的直播間/ 242
序一
創(chuàng)造一種屬于天空的語言
張清華
一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在三萬英尺的高度,一只鷹正飛翔在云層間。身下是變得平坦和遼闊的萬壑千山,夕陽如血,他俯身準備下降。
但一瞬間,他的心被什么觸動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這些句子。
云頭高懸,一束光
俯瞰大地
沒有一個人,一匹馬,一壟莊稼
仿佛人間
繁華褪盡
平心而論,這些句子是好的。但也只是通常意義上的好句子,并沒有讓人心里一驚,或是怦然一動。它們所有的特別之處,集于一點,就是簡約、干凈,沒有比這樣的句子再簡約和干凈的了。
但接下來的就不一樣了,他好像陡然接通了什么,好像想起了三千年前的某個人,那個“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的人,那個遙問“悠悠蒼天”的人;想起了那個感喟“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的人。于是就有了這樣的句子:
只剩萬古愁
在一條河里波光粼粼
已有的高闊,瞬間變得深遠。
這只鷹的名字叫王峰,這首詩的名字叫《所見》。他不是敗落的貴族,也不是恃才傲物的李太白,但他也有萬古愁。
令人感慨的是,如此深遠的意緒,竟然用了如許簡明、簡約和簡單的詞語。他憑什么一下邁過萬水千山,一下越過了那么多古來圣賢的前世今生,將自己的心緒,系到了那個自天上而來的譜系之中?
二
去載夏日的某個夜晚,疫情稍歇。詩人歐陽江河和我,還有王峰,坐在機場附近的一家酒店里,伴著飛機起降的轟鳴聲,幾杯小酌之后,意緒漸起,遂談起了王峰的詩。那天天氣特別好,心情也爽朗,談得很嗨。而且話題不覺便集中到了王峰詩歌中的一個特有元素,便是天空,天空的語言。
當然是明擺著的事情。王峰是個出色的飛行員,飛過戰(zhàn)斗機,如今飛民航,是個年輕又資深的機長,有無數(shù)次的飛行經(jīng)歷,詩歌中自然有了這特殊的視角——常人所很少“真正經(jīng)驗過”的天空。而歐陽江河,從來都是一個精神意義上的遨游者,一個畢生堅持無照飛行的人;而酒后的我,也煞有介事放馬南山,想象自己也“飛”了那么一小會兒。
你可能不以為然。認為飛機常坐,有時還靠窗,憑窗遠眺,也看到壯觀的云海,與蔚藍深空,好像沒有什么稀奇。是的,沒什么稀奇。一旦升到云層之上,我也有同樣的感受,就是幻滅感——那些自童年建立的想象之物,都失去了依托。天上的諸神與宮闕,究竟安身何處?那些奇幻的傳說,屬于天空的神話,似乎都被直射的太陽,在瞬間一一戳滅了。
所以,“創(chuàng)造一種天空的語言”,近乎一種幻滅后的重建,這可不是一件易事。
有人會說,天空的語言早已存在,屈子的《天問》已有兩千多年,東坡的“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也已千載有余。但這種古老的話語,是人在大地上,以“仰望”的方式建立的,是充溢著神秘與魅性的語言,它們與俯身向下的飛行,置于重云之上的俯瞰,所生成的人間感慨,完全不是一種東西。
請看看這些句子:
……瞬息之間
每一片云都在與世長辭
……寂靜,傳遞著無色的寂靜
通過沉默而饒舌的煙縷
最后,諸神趕走酩酊的落日
大口喝下滿溢的黑暗
……我喝酒賦詩,我琢磨生死
每夜我都在虛構(gòu)里走失
以上分別是《每一片云都在與世長辭》《天空之杯》和《在虛構(gòu)里走失》中的句子。它們所表達的,不是魅性與神秘之感的生成,而是對那些想象與幻象的破解。除非是在天空中俯視人間,不然不會有這樣的感受。
我常常想,人類的飛行史雖然還很短,但是它所產(chǎn)生的新視角,對于過去數(shù)千年的文明史與語言史而言,已經(jīng)構(gòu)成了一種改變,這種改變是對稱、矯正,甚至抵消。就像人類在太空所拍下的地球的圖景,還有“旅行者號”在飛出太陽系最后一刻,在回望中的那一粒渺小的光點,由它們所引起的震撼一樣??茖W(xué)改變了我們對宇宙和世界的看法,也置換著我們對自己的看法。
從這個意義上,王峰的詩歌也是一種新的語言經(jīng)驗的創(chuàng)造,它所產(chǎn)生的形象與想象,也構(gòu)成著我們的話語改變與改造的一部分。
三
2000年冬,我在巴黎的盧浮宮里,近距離地看到西班牙當代畫家薩爾瓦多?達利的一幅畫。這幅畫的名字叫《十字架上的基督》,畫的尺寸并不大,高約一米半左右,寬則半米稍多,但它帶給我的視覺震撼,卻有一種強烈的暈眩感。
它不是像無數(shù)前代的畫家那樣,呈現(xiàn)一個被仰視的耶穌,而是變成了一個從空中俯視的受難者。他懸浮于空中,頭顱痛苦地低垂著,雙手被釘在十字架上,他身體的下方,畫面的底部才是晦暗的云層和依稀的天光。顯然畫家是以“懸?!庇谏戏降慕嵌?,來審視他的主人公的。我像一個站立在百米懸崖之頂向下俯瞰的人那樣,獲得了觀賞這幅畫的角度,不由我不暈眩。而且,布展者是刻意凸顯了這幅畫與眾不同的視角,不是將其懸掛于視線上方的墻壁,而是將之安放于地面,以便觀眾以俯視的角度來觀賞。
我用了許多年來回憶和思考這幅畫,終于想明白:達利是用了圣父,或是圣靈的角度,或者是化身為他們中的一個,去觀看他自己受難的肉身的。達利用一幅畫,分解了三位一體的神話,也畫出了這個星球上最不朽的悲憫。
而此刻,我忽然想,為什么是達利,而不是兩百年前的那些偉大的畫家們?
因為他們還沒有獲得從天空俯瞰的經(jīng)驗,兩百年前人類還沒有進入飛行時代,他們的語言還只有“仰角的話語”。
而王峰正在大量地為我們生產(chǎn)著“俯視的話語”。
“風(fēng)里有些小道消息/沒有誓言/有時候它會跳下懸崖/打劫一只無辜的鳥//空中我也經(jīng)常會被/推來搡去/搜遍全身/風(fēng)當然是一無所獲/風(fēng)能夠上天入地/盜引靈霄寶殿的鑼音/沉入井底蕩起/一圈圈美妙的細紋”。這首《風(fēng)說》是一個飛行者的目力所及,所看到與想到的,他驕傲自己有俯瞰萬物的高度,同時也會像一只鳥一樣,經(jīng)歷風(fēng)雨氣流的顛簸,與浩瀚虛空中的幻滅。但盡管如此,他依然獲得了一種看待萬物的高度:
我更喜歡風(fēng)說的蒼茫
在碑石彌漫的曠野中
富人不富
窮人不窮
這最后的幾句,可謂“抹平了”人間的一切不平。從一個飛行于世俗世界之上的角度看來,大地上除了依稀可見的墳?zāi)古c碑石,還有什么肉身意義上的懸殊與區(qū)分?
我看見了類似達利的那種悲憫,當然也是類似神靈的悲憫,沒有那高居云端的視界,如何能夠產(chǎn)生出這樣的“無差別”的境界。也猶如佛家和道家所見,在永恒的消亡與寂滅面前,人世萬象的一切,亦無非是一個“歸一”,來自大荒的幻象。
四
仰視的話語與俯瞰的角度之間,到底有何不同,我一直在思考這一問題。
20世紀80年代有許多仰望星空的詩人,海子留下的《太陽?七部書》,應(yīng)該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海子創(chuàng)造了一種在漢語里非常稀有的情境,他將希臘神話中、古代佛教文明中的許多思維,引入了漢語之中,成為一種帶有“準巴別塔”性質(zhì)的“擬人類話語”;同時,他又通過大量融入本土文化元素,使之顯示出強烈的母語性質(zhì)。這些特點十分復(fù)雜,不是我這里可以討論清楚的,但是這些特點,也曾以靈光突現(xiàn)的方式,綻放在《祖國(或以夢為馬)》這類抒情詩中,變得更直接和感性。它是以“擬眾神話語”的方式,寫出了一個由大地升入天空的主體的感受。
顯然,海子的話語是作為大地之子,與作為“受膏者”的內(nèi)心激情所驅(qū)動的產(chǎn)物,他是人子,但又有英雄乃至“半神”的萬丈雄心,所以,他所創(chuàng)造的天空話語是充滿神啟與魅性的。他也有翱翔九天的一刻,但那不是基于經(jīng)驗,而是超驗的賦形。他只是在大地上選擇了一個高度,來建立他話語的坐標:“以夢為上的敦煌——那七月也會寒冷的骨骼/如雪白的柴和堅硬的條條白雪,橫放在眾神之山”“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我也愿將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海子的地理高度,是“雪山”和“高山”的高度,他的天空形象,依然是基于“仰望”的。
海子創(chuàng)造了“現(xiàn)代主義話語之前”的語言奇跡,但也終結(jié)了這種話語的可能性,因為他的高度,無人可及。
除非轉(zhuǎn)換視角,天空話語的可能性無法被再度打開。
我自然知道,王峰并非專門為觀念寫作,甚至也不曾想到過這些復(fù)雜的前緣。作為一個俯瞰者,他只是忠實地記錄了自己的感受;同時也因為他的誠實和寬廣,而獲得了一種鮮明區(qū)別。海子是以天空和神祇為鏡,反向照見人間生命的壯懷激烈的;而王峰,則是以天空為眼,直接照見了人世生命的百感交集。一個有不可遏止的神話和升華的傾向,另一個則是不由自主的祛魅與去蔽。
“……云習(xí)慣使用內(nèi)力/震擊路人的虛妄//讓前程滾燙/讓歸途悲涼//不管是披雪的獅子/還是趕海的羊群”——
只要一陣風(fēng)吹過
小路即可坍塌
像一根燭火的死滅
這是《云間小路》一首中的句子,是一只常年領(lǐng)略天空奧秘的鷹所能夠說出的話。他與大地上人子的幻念與仰望,判然而不同。這其中的虛空、虛惘、虛妄的感受,只屬于一只睿智而疲憊的鷹。
五
作為詩人,王峰不是自來的感傷主義者,也不是天然的虛無主義者。我注意到,他的人生態(tài)度的積極,反而是無以復(fù)加的。他保持著鷹的強健與強悍,旺盛的意志,搏擊運動員的體魄,內(nèi)心的陰云在他充滿陽光的人生中,或許只是一閃之間。但這一閃,卻賦予了他的語言以神韻和靈魂。
還有一種解釋,或許更有道理,也更符合實際,就是王峰的內(nèi)心世界中,有另一種高尚的東西。因為虛無雖然深刻,卻不高尚,就人格氣質(zhì)而言,我以為王峰有更多對高尚之物的追求。所以他的詩中,便多了一種可貴的稟賦,就是“航渡者的慈悲”。
這是近似于佛家的一種品質(zhì)。當然,也符合他的現(xiàn)實身份,作為飛行者,他每天的快樂與價值感,也來自于他將那么多的乘客——也是天地間的過客們——平安地航渡到他們的目的地。這種自我體味與認同,與他的天空經(jīng)驗一旦混為一體,便成為一種美與善的情愫。在《山水獸》和《讓人間多睡一會兒》這兩首詩中,他分別寫道:
……它們有空門僧眾的自在
它們有紅塵凡俗的豪邁
……黎明,遲遲不肯走下云梯。是想
讓疲憊的人間多睡一會兒
也許,這是一天中最后的一趟航班,或是剛剛經(jīng)歷了一場大面積延誤之后的深夜飛行,即將抵達時,天已近拂曉。他自己也帶著滿身的疲憊,但卻并無怨懟,而是看著周身那些形態(tài)多姿的云層,身下一片安寧和靜寂的人世,發(fā)出了這樣的祈愿。
在佛家看來,悲憫是人心的最高境界,當然也就是詩歌的至高境界。但真正的悲憫,是先天的高貴和后天修為的共同結(jié)果,是自然的流露,是“裝”不出來的。王峰詩歌中的善與美,在當代詩歌中顯得十分罕有,這令我意外。他常常處在這樣的一種自我解釋之中,在《主題》一詩中他說:
“對于月亮/圓是意外/缺才是主題//對于地球/起飛是意外/降落才是主題//對于火焰/燃燒是意外/熄滅才是主題//對于春天/盛開是意外/凋謝才是主題//對于生命/誕生是意外/死亡才是主題”——
對于你我
我是意外
你才是永恒的主題
先人后己,在我們的生活中已變得很少見,而貪婪地擁有所有“意外”,更是多數(shù)人的人生規(guī)則。但在王峰這里,他卻清晰地知道天地之法的不可逾越,而且具有了節(jié)制與舍己的“一炬之火,照百千人”的境界。
六
王峰的詩中,還有很多可貴的質(zhì)地。比如強烈的現(xiàn)實感,這一點更彌足珍貴。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兀自逍遙或偷歡著,他們有著人類的種種弱點,卻只是當特權(quán)來享受,他們很少關(guān)懷到人類。而飛行于人世之上的王峰,卻時時從天空的幻象中,透視著人間的悲歡與不平。云散云聚中,他所看到的是人世的百態(tài),也在其中蘊藏了憂心。
“在一陣風(fēng)的率領(lǐng)下。退群的云/一朵,兩朵,三朵/又重新上線”——
綿羊的平民群
獅子的貴族圈
它們聚眾吊掛在遙遠的天邊
晃動著天際線
只是用了一兩個敏感的比喻,就獲得了豐富的現(xiàn)實指涉力。這首《在一陣風(fēng)的率領(lǐng)下》看似云淡風(fēng)輕,卻把現(xiàn)實中大大小小的風(fēng)云暗涌,形形色色的諸般世相,微妙地傳遞出來。語言簡約到只稍加點染,可世道人心與世事變幻,卻早已匯聚紙上。
而且可貴的是,王峰對世界的思考,幾乎從不以觀念化的方式來傳遞,而總是以不動聲色的靜觀,以細微多變的形象來呈現(xiàn),有時甚至?xí)優(yōu)榛钴S的無意識。像這首《下垂的時間》中的句子:
如果飛得再高一點的話
天空就彎了
像遇到下垂的時間
多像是達利名作《永恒的記憶》中的情景。一枚時鐘掛在了類似洪荒背景中的一根枯干的枝杈上,變成了軟體之物。“下垂的時間”、彎曲的天空覆蓋了整個畫面。這些感受都是來自經(jīng)驗的幻感,但在王峰筆下的出現(xiàn),卻是如此自然。而且,它不是暗示著飛行者對世界的臣服,而是奮力的掙扎——“下垂的時間如彎刀/斬弒理想和抱負//只會把你我/一生的孤獨/刻進不足一米的懸崖”。這個懸崖我確信,就是從機長的駕駛位置向下,所看到的懸空機身的尺度。這種感受除非身臨其境,否則難以想象那種“懸崖之上”的孤單與虛空感。
讀到此,我甚至由衷生出了一種悲憫與敬重,因為我忽然感到,這只鷹雖然與一只龐大的飛行機器綁在了一起,卻也只有孤獨的飛行。
七
幾年前,我曾讀到王峰的前一部詩集——《天際線》。在那本集子中,他早已顯露了天空經(jīng)驗的富有,還有不俗的表現(xiàn)力。但那時的王峰還遠沒有現(xiàn)在這樣老到,他的句子的感覺,也遠沒有現(xiàn)在這樣敏感、松弛和恰如其分。而在這部《下垂的時間》中,他的語言已然如化蛹為蝶,變得遠比此前豐富和有料。
種種跡象顯示,王峰的寫作,確乎出現(xiàn)了一個質(zhì)的飛躍。
他創(chuàng)造了許多獨屬于自己的詞語——“云畝”“云田”“山水獸”,他在天空中“看到迷路的野花/看到奔跑的孩子/看到蟲豸/看到鷹隼/看到寬闊的墓地”(《藍色冰激凌》),看到“巨鯨過?!薄安』⑷肓帧保ā缎稳菰~》),看到“日落西山/天空交出整個夜晚”,看到“一只大烏鴉//統(tǒng)罩全部/一聲不吭”(《烏鴉》)……這些語言背后的令人會心的隱喻,豐富的信息與指涉力,這些生命流動中綻放的細微與壯觀,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還注意到,早先王峰的詩中,常喜歡滿足于意象的奇警和語詞的機智,但在這部作品里,那些形式的趣味,則漸被內(nèi)斂而沉入的人生感悟所取代,被準確和尖銳的生命經(jīng)驗所點石成金。那些散發(fā)著生氣與活力的意象中,漸漸多了衰敗、幻滅甚至死亡的成分。比如還是這首《藍色冰激凌》,他“透過天空放出的臨時小路”“透過雨水的另一面”,在一連串豐富景致之后,最終所看見的卻是——
看到藍色冰激凌緩慢消融的瞬間
蕩滌著人間最美的遺址
這一個“遺址”中,幾乎消隱和同時包羅了萬有。我驚訝這個看似輕逸的收尾,蘊含了太多的嘆息,與無盡的意味。
顯然,在詞語的老到背后,是生命經(jīng)驗的照亮與投射;在警言金句的縫隙間,是人生體悟的升華與黏合。再看這首《青天的遠郊》:“……凝視側(cè)窗/兩朵白云彼此剛剛抱緊/瞬間又從對方的身體里逃離……//這些無情的事物都來自哪里呢/沒有姓名,也沒有背景。但是/皆能熟練轉(zhuǎn)動時間的金匙”。還是時間,仿佛一塊巨大的磁石,王峰詩中的意象、意緒、主題乃至詞語,都因之獲得了一種鮮明的秩序和向心力。
可以隨意召回古寺寂寥的鐘聲
可以任性拔出棺槨銹住的長釘
甚至有了幾分殘酷。這古寺、鐘聲,棺槨的長釘,與先前的墓地、遺址,都指向寂滅與虛無,這只鷹真切地看到了這一切。
但仍然是在翱翔中。不要忘了,他是在一萬米的高空。
八
其實說到底,好的詩所需要的東西并不多,因為多了也沒用。嚴羽說,“詩有別才,非關(guān)理也”,至少在王峰這里是適用的。有更多的知識,更多的見識,只是能夠幫助有詩才的人,卻不能夠直接生出好詩。這也像馮至詩中所寫的——“在漫長的歲月里忽然有/彗星的顯現(xiàn),狂風(fēng)乍起”。只有靈感與形象、思想與直覺的突如其來的完美耦合,才會產(chǎn)生出真正動人的詩句。
當我讀到《蝴蝶的骨骼》的時候,我確信王峰在一定程度上已接近了這樣的境界。這是直覺形象在語言中剎那間的生成,如同烏云中的一道閃電,獲得了不可預(yù)期的形態(tài),也獲得了意料之中的一次性的生命:
我終于看到,蝴蝶擁有
火焰的翅紋
在一個深秋的黃昏/臥在天際/像被晨露打散的一抹炫彩//這并不是莊子的蝴蝶/而是空中鋦著金子的流云/它用觸須撥開無限的遼闊/描摹夕霞的斑駁
還有什么幻變中的蝴蝶,比這一只更叫人觸目驚心。在黃昏的積雨云中,在濃墨重彩的金色晚霞中,它像一只莫須有的靈感的蝴蝶,從烏云中化蛹而出,正翕動雙翼,引發(fā)天地間的一場風(fēng)暴——
在割草機卷起的漫天風(fēng)暴中
它擁有了一副閃電的骨骼
這只鷹路過了一場風(fēng)暴的邊緣。他清晰地看到那里的詭譎的氛圍,與令人心驚的激烈,但幸好,他是一個旁觀者。
王峰的收尾,總是如有神助,有著神來之筆。一只蝴蝶有了伸縮無限的奇妙張力,有了在現(xiàn)實與幻覺中自由穿行的龐然之翼。顯然,王峰的天空話語,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某種令人會心而著迷的境界,他從古往今來的哲學(xué)之變與認識論的古老命題中,看見了自己的一幀神思的鏡像。
多好啊,王峰還值得期待。他僅靠靈氣寫作的狀態(tài),正在漸漸被更深闊的讀與思,還有與天地精神往來,與古往今來的圣賢哲人的修習(xí)對話,所取代。
所以他才有了如此令人會心而著迷的境界。
九
話題或許已經(jīng)太多了,我須要盡快打住。
我想說,讀這部《下垂的時間》的過程,讓我想起了很早之前西川的一句詩——“必須化作一只天鵝”。那是他在20世紀90年代之初的一首《十二只天鵝》中的句子,有“見賢思齊”的意思。假使我們不能化作一只天鵝,便不能追隨,也不能真正理解那壯觀而美妙的飛行。至少于我而言,讀王峰也有了一種類似飛行的體驗,必須要讓自己變得高闊起來,才能夠體味那其中的散淡的高遠,那出世的豁達,想象那種居高臨下的一覽無余,具備那種寬廣仁和、充滿悲憫與仁慈的心胸。
是的,必須化作一只鷹,才能追尋王峰的視野與心懷。
這是一種享受,也是一種提升。我想,如果讀者喜歡王峰的詩,也一定是緣于他這境界與心懷的感召。
2021年11月16日晨,北京清河居
我曾經(jīng)說過時間不是一條線性的針孔,如果是也只能是一片浮懸的大海。詩人王峰就試圖在另外一個緯度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時間,可貴的是個人的經(jīng)驗沒有被簡單的抽象,而對真實的呈現(xiàn)卻是其不容被忽視的特征,或許他的詩就是飛翔帶來的愉悅和疼痛,而這一切雖然是含蓄的、冷峻的,但卻能讓我們隱約地感受到這其中那些發(fā)乎于生命的最寶貴的東西。——吉狄馬加
從天空俯瞰大地,從大地仰望天空,從起飛就憧憬著完美的降落,從降落就開始期盼再次飛行。王峰的詩就具有著這樣的視野、美感、大氣、爽朗和無與倫比的行動力量。他的詩毫無疑問是當代詩中一個獨特的景觀?!袢A棟
在王峰的詩中,作為飛行員的生命體驗和作為詩人的語言歷險混而不分。與其說他據(jù)此消解了天空和大地的界限,不如說他融合了二者自成其獨特的氣象和格局。這本詩集呈現(xiàn)了王峰寫作新的天際線。那個把“鐵門檻”修進白云深處的人,如今顯然在詩的大地上行走得更穩(wěn)?!茣远?p/>
王峰的詩歌已經(jīng)像一架飛機一樣騰空而起。他駕馭著好的語言、好的節(jié)奏、好的意象、好的形式,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他為當代中國詩歌提供了一個“俯覽”的視角,他因此與眾不同?!鞔?p/>
王峰近年來的詩歌創(chuàng)作,從多角度證明,他被中國當代詩學(xué)界稱之為杰出的“天空詩人”是名副其實的。在這本詩集中,王峰將大地上的萬事萬物、將自己對物像與詞像的詩意觀看、將人心深處的種種微妙感觸與暗思,提取出來,放在天空之上?!?歐陽江河
俯瞰深秋
蒼郁的深秋更涼了
而貼緊額頭的機窗玻璃依舊溫?zé)?p/>
鐵翼之下,我傾身極目
黃色的大河挾裹著轟鳴去了遠方
似乎聽到了長水奔涌的聲音
那些我看不清楚的籬笆或者老樹
有的在深谷仰望
有的在岸邊落葉
誰的裙邊掬成藍色的港灣
誰的峰巒引燃赤橙的火焰
是天空的唇線
是大地的萬山
我慶幸,在這疫情掩蔽的深秋
自己還能被這
龐大的事物所驚醒
風(fēng) 說
風(fēng)里有些小道消息
沒有誓言
有時候它會跳下懸崖
打劫一只無辜的鳥
空中我也經(jīng)常會被
推來搡去
搜遍全身
風(fēng)當然是一無所獲
風(fēng)能夠上天入地
盜引靈霄寶殿的鑼音
沉入井底蕩起
一圈圈美妙的細紋
我更喜歡風(fēng)說的蒼茫
在碑石彌漫的曠野中
富人不富
窮人不窮
下垂的時間
如果飛得再高一點的話
天空就彎了
像遇到下垂的時間
這樣的弧線
日月知道
山河知道
一棵背風(fēng)的樹也知道
下垂的時間如彎刀
斬弒理想和抱負
只會把你我
一生的孤獨
刻進不足一米的懸崖
一樹梨花壓海棠
到公園里閑逛
看螞蟻
埋頭啃泥筑堡
一粒沙就是一粒沙
頭頂
是梨花壓海棠
還是海棠貪富貴
關(guān)我何事
我不喜風(fēng)月
只會埋頭啃泥筑堡
一粒沙就是一粒沙
積雨云
世界上有從無而生的事物
譬如你
或許,只是一絲微風(fēng)
從海面,從深井
從五月之夜的露珠以及
朝陽升起后的霜雪
不可知的力平靜地聚集
在無知無覺的天空
來自廣袤宇宙的無,如今成為有
沒人知道
你的體內(nèi)藏了多少風(fēng)
也無人知曉
你的后院豢養(yǎng)了多少條龍
那樣無聲的燃燒,不為人知的顫抖
你柔軟的變幻,可怖的翻滾
這些來去無蹤的霧、風(fēng)和淚水
也許只是為了向大地
傾盡一場壯麗的霹靂和豪雨的熱愛
亦或許,只是為了最終的消散
化為烏有
正如你來時的惘然與虛空
天 馬
馬眼睛里的露水
四蹄下,蝴蝶的翅膀
引起的雷電
我在長調(diào)和
套馬桿的解放里
贊美你的自由
我的身披鬣鬃的兄弟
讓我在
天邊盡頭的曙光里
認出你
水的火焰
云或許是水冰冷的火焰
在天空燃燒
它以波濤和飛翔的形式
宣示水內(nèi)心的自由
天上的云沒有四季分明
如果心情好了
即使在三萬英尺的寒冬
它也一樣次第花開
水越幽深,火焰的影子
就越吊詭像烏云的夢境
天空仿若滴水不漏的
大海,再熾熱的火焰也
無法燒穿那厚底的宇宙
星孔勾連著星孔,在水的
火焰中讀出時間的眼淚
暴雪中,紛紛傾斜的詞
深空青幽 無云
一絲不掛
像一整張
喪失功能的鼓膜
任由春風(fēng)
一遍又一遍地縈耳呼喚
仿佛幾個
天上人藏匿于一首古詩里
竊竊私語
拆借一千多年前
在那場暴雪中
紛紛傾斜的詞
荒 原
西北的荒原
我看到你的花都開在冬天
你是地球緊鎖的眉頭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
為了這句愛情詩歌
你苦守著萬年的干涸
你懷抱決絕的冷漠
盡除所有的綠色
這春天不度的戈壁曠漠
只留下枯燥的風(fēng)
吹著四季巨碩無比的蒼涼
讓唯一的大河
咆哮著滾滾流淌
挾裹著泥沙混沌的悲傷
或許
只有在某個冷月之夜
當一顆藍色流星劃過頭頂
身披沙丘的勇士
才會慢慢睜開冰窟般的眼睛
落日如盆
落日如盆 這個成語 我多年未用
一個普通的黃昏
我在天空看大海
沒有看到在沙灘上奔跑著的孩子
沒有看到椰樹下你儂我儂的情侶
我只看到 落日如盆
它斑駁如灘涂
它沉痛如海水
它讓我看到盆子被摔碎后的傷悲
沒有被寫出的
我確實知道,在云隙間
或者亡草之下
還有很多沒有被寫出的
譬如未來得及落下的雨
倒春寒中早夭的花
它們錯過了流淌
它們錯過了盛放
就像我們也曾經(jīng)錯過的
再無法償還的愛
一層層黃沙,一輩輩的人
他們深埋泥土而浩若繁星
一束光指給我看
沒有一朵云的凈空。陽光正好
我憑窗獨飲蔚藍
一束來自天外的光,身著透明夾克
穿過我深色的眼鏡片
它喜歡被攫住。它折疊,它彎曲
像膩在媽媽懷里的皮孩子
驀然,恍若走進某世紀的一個夢境
這束光指給我看
遠山連著遠山,沒有一戶炊煙
歲月的爐火
深秋的天空
早早地升起鮮亮的爐火
到了雄渾的傍晚
落日匯集
漫游的炫彩,收攏人間
無數(shù)抵達遠山近海的目光
我就是喜歡這樣
住在天上
過一天,算一天
明晃晃的靈感
夜幕降臨
從福州起飛回京
破云而出
那偉大的太陽
去而復(fù)返
它脫掉袈裟
它推倒廟堂
藍孔雀
馱著大臉和尚
要知道,還俗
還是持戒
它終將要歸去
留給我的僅僅是一組
明晃晃的靈感
讓我寫寫
大漠孤煙 或者
西出陽關(guān)
竊取一點悔意
夜深人靜 狼 烏鴉和潮汐
活著的人
死去的人
一同在仰望掛在梢頭的月亮
它像一柄巨燭
它像失重的冰鼓
它像凍土里被擦亮的頭蓋骨
我們都知道月亮并沒有金幣
而月圓之夜
醒著的事物
或多或少能夠竊取一點悔意
月 亮
我分明看到 初春的月亮
已如此鋒利
而旅居黃昏的大海
還在一遍一遍磨刀
寂寞空行 月亮微笑
萬頃沒有傷疤的憂傷
唰唰 一網(wǎng) 緊接一網(wǎng)
我看到了風(fēng)
天空牽著孤獨的太陽
一路向西
走著走著
在這正值春日的天街
藍衫飄逸
素巾繞頸
讓我再一次看到了風(fēng)
所 見
云頭高懸,一束光
俯瞰大地
沒有一個人,一匹馬,一壟莊稼
仿佛人間
繁華褪盡
只剩萬古愁
在一條河里波光粼粼
另一種眼光
我端坐在機窗前
看一只蒼蠅
受困于一場雨
一會兒搓搓手
一會兒抹抹臉
天空那么大
水滴那么重
沒有它容身之地
雨越下越大
玻璃上出現(xiàn)河流
它橫著跨越
它豎著攀爬
但岸都是虛設(shè)的
大雨傾覆了玻璃
蒼蠅渾身濕透
像深秋的一片落葉
匐在大地之墳
每一片云都在與世長辭
你看
每一片云都在變幻著
它們緩慢
它們悠長
即使相愛,也是在擁抱中
穿越對方
你看
它們是冬天的小人物
蜷縮在一起
多像母雞溫暖的腹羽
你看
它們是夏天的暴君
敲鼓擊錘
活脫脫的一個小氣鬼
如果你再仔細看看
它們就是一小片白天
它們也是一小片夜晚
瞬息之間
每一片云都在與世長辭
云中,我們身披大雪
上不見星光
下不見燈火
攀越萬米灰濕的云坨
像陷入了某種回憶
左翼紅燈
右翼綠燈
它們映射的光忽明忽暗
像呼吸
像脈動
像后艙旅客安睡中的心跳
透過雷電的視網(wǎng)膜
我可以看到
天碗穹頂?shù)箲?p/>
谷野寥落
地缽捧起江河
大水洪荒
此刻,云中的你我
寂若身披大雪走在夜里的人
天空之杯
天空有時候
也被自身的重疊所困惑
猶如午后
被暖光掬起淺底的空杯
此刻,我正從南方返航
斜陽讓云畝的厚唇一彎再彎
向宇宙折射出焦渴的弧度
寂靜,傳遞著無色的寂靜
通過沉默而饒舌的煙縷
最后,諸神趕走酩酊的落日
大口喝下滿溢的黑暗
送長風(fēng)
春天說來就來
天升騰出云彩
樹催發(fā)出樹葉
海撩撥出浪花
它們都是風(fēng)的手掌
會把風(fēng)送出更遠
我的手掌不大
且粗糙
送不出長風(fēng)
只會偶爾抹一下
風(fēng)送達我臉上的雨水
飛越那片海
黃昏 我再一次 飛越那片海
那片野生的海
它踟躕,它悵惘
靛藍色的 飽含 沙粒的眼眶
夕陽拋出了萬金
欲販買你的自由
你聳動著濕淋淋的脊背
走向黑夜 頭也不回
在虛構(gòu)里走失
不濃不淡的云排列一起
像舉著破旗的海浪
像融化了一半的殘雪
像大漠駱駝的遺骸
像自由中貧血的空氣
唯獨不像宏大的畫卷
我的欲望弧有諸多射線
所以我也不是我
我喝酒賦詩,我琢磨生死
每夜我都在虛構(gòu)里走失
禿 鷲
寬翅收攏,禿鷲更像一位彌漫著
死亡氣息的王
身后移動著幾副土灰色的小棺
它們正在踏上死亡的脊背
去叫醒更深度的死亡。長碩的
頸部仿如一條干褶的河床
大量腐爛的詞被無序絞疊在一起
遠岸是寸草不生的荒漠
和鷹相比
禿鷲的履歷中幾乎沒有歌頌
這種天殘的小頭巨獸,或許
和烏鴉共同就讀于死亡系
一個帶走靈魂,一個分殮肉身
途 中
這是嶄新的一天
昨天的我們已經(jīng)徹底走遠了
天空茫然地望著天空
仿若也不認識自己一樣
昨天你可能喝了酒,罵了人
或許還迷離了一段春夢
但這些聲音與視線
都統(tǒng)統(tǒng)罩蔽在子夜的黑門之外
昨天的我們退逝無痕
而在途中挺著脖子的你依然豪邁
像冷風(fēng)中一棵被燒焦的刺槐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luò)出版服務(wù)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