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精選部分中外現代作家的小說名篇,對其進行重點講解。全書主要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上編的中國現代小說名篇,包括魯迅的《阿Q正傳》《傷逝》,郁達夫的《沉淪》《遲桂花》,廢名的《竹林的故事》,廬隱的《海濱故人》,許地山的《春桃》等;二是下編的外國現代小說名篇,包括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高爾斯華綏的《福爾賽世家》、卡夫卡的《變形記》等。本書在編寫體例上注重新穎性、實用性,包含作者簡介、原文選讀、導讀三大板塊。
區(qū)艷霞,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教師,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與性別文化研究。主持“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背景下廣西鄉(xiāng)村閱讀文化建設策略研究”等科研課題多項,發(fā)表《林海音小說中呂靜文形象的多重悲劇色彩解析》等學術論文10多篇。
上編 中國現代小說名篇
3 阿 Q 正傳(節(jié)選) / 魯迅
13 傷逝(節(jié)選) / 魯迅
19 沉淪(節(jié)選) / 郁達夫
30 遲桂花(節(jié)選) / 郁達夫
42 竹林的故事 / 廢名
50 海濱故人(節(jié)選) / 廬隱
66 春桃(節(jié)選) / 許地山
71 菊英的出嫁(節(jié)選) / 王魯彥
77 沉思 / 王統(tǒng)照
86 為奴隸的母親(節(jié)選) / 柔石
97 生死場(節(jié)選) / 蕭紅
115 死水微瀾(節(jié)選) / 李 人
下編 外國現代小說名篇
129 約翰·克利斯朵夫(節(jié)選) / [法國]羅曼·羅蘭
138 福爾賽世家(節(jié)選) / [英國]約翰·高爾斯華綏
155 變形記(節(jié)選) / [奧地利]弗蘭茲·卡夫卡
163 尤利西斯(節(jié)選) / [愛爾蘭]詹姆斯·喬伊斯
175 追憶似水年華(節(jié)選) / [法國]馬塞爾·普魯斯特
183 飄(節(jié)選) / [美國]瑪格麗特·米切爾
193 日瓦戈醫(yī)生(節(jié)選) / [蘇聯]鮑里斯·列奧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
208 老人與海(節(jié)選) / [美國]厄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
218 喧嘩與騷動(節(jié)選) / [美國]威廉·福克納
226 局外人(節(jié)選) / [法國]阿爾貝·加繆
236 后 記
總序
玉林師范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的二級學科中國現當代文學于 2013 年 8 月獲廣西教育廳批準建設,這于我校正在建設漢語言文學碩士點工作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推進,也是一個契機。 中國現當代文學作為一個二級學科,其建設是在一級學科漢語言文學之內,并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基于漢語言文學學科建設的需要,我們從“文學”開始,以精細分體式來建構整體文學史,以世界的眼光來觀照中國現當代文學的“演變”,試圖建構世界/ 中國和世界/ 地域(廣西)的“文學史”,之前我們學科骨干教師主編的《中國新文學史一百年·作品導讀》,就是這種嘗試。為了繼續(xù)夯實我們的學科建設,我們精編了《中外現代詩歌名篇導讀》《中外現代小說名篇導讀》《中外現代散文名篇導讀》《中外戲劇名篇導讀》《 中國現代文藝理論導讀》一套叢書,共5 本。
這套叢書編纂的意旨,一是探索文學史建構,二是為滿足教學研究的需要,三是滿足文學愛好者涉獵中外文學經典的需求。 鑒于此,我們既要以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來選編篇目和撰寫導讀,又要從藝術雅俗共賞出發(fā),適應文學研究、教學、鑒賞等需要。 黃健云主編的《中國現代文藝理論導讀》著重對當下中國文學理論以及理論討論現象重新解讀,用中國話語建立起“文藝理論”學科的整體知識結構,試圖建構一張 20 世紀中國文學理論的“導游圖”;羅雪松主編的《中外現代詩歌名篇導讀》具有全球視野,既注重經典性,又兼顧全球性,還側重外國詩歌對中國現代詩歌產生的影響的介紹,兼顧一些小眾的詩歌的推介;鄭立峰主編的《中外現代散文名篇導讀》從散文本源特征出發(fā),呈現文學文體常識和人文思考問題;陳霞主編的《中外戲劇名篇導讀》融合個人與他人前沿的學術觀點,以達到精英解讀與大眾解讀互通,頗有戲劇的趣味;區(qū)艷霞主編的《中外現代小說名篇導讀》選編注意文學作品的文學價值、資料文獻價值,重在研讀和鑒賞的審美能力。 他們的選編各自在文體領域中顯示了學術銳氣,原作俱在,可集中檢閱我們學科建設的部分成果和治學風氣,請讀者閱讀批評。
2018 年 1 月
玉林·掛榜山
本書精選了中外現代小說史上有較大影響的作家作品進行分析講解,在中外比較的開放視野中進行對比閱讀,呈現了在東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影響下中外現代小說的差異,展示了中國現代小說取得的成就。
我們的現代小說,雖然最初以反叛的姿態(tài)示人,但它始終根植于中華民族的土壤,為這塊土地上的人們所鳴唱。
中國現代小說的主要價值就在于它以鮮明的藝術形象真實地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的黑暗與腐敗,揭示了那個時期國人的不幸與精神創(chuàng)傷,同時,又以鮮明的藝術形象描繪了這樣一個黑暗時代是怎樣被一個光明與新生的時代取代的,中國人民是如何覺醒、反抗并走向光明與新生的光輝歷程的。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