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爽又黄又紧无遮挡_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无码_国产亚洲日韩a欧美在线人_色婷婷AV一区二在线观看_美女粉嫩极品国产高潮无套在线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慈行三部曲“之三 人生慈行
“慈行三部曲”之三:人生慈行(资深媒体人、杂文家徐迅雷二十余年社会时评集大成之作)
ISBN: 9787559857989

出版時間:2023-03-01

定  價:56.00

作  者:徐迅雷 著

責  編:唐娟,薛梅
所屬板塊: 文学出版

圖書分類: 文集

讀者對象: 大众

上架建議: 文学/文集
裝幀: 平装

開本: 16

字數: 380 (千字)

頁數: 400
圖書簡介

本書是資深媒體人、雜文家徐迅雷 “慈行三部曲”的第三部,以“公益慈善,護生保障”為主題,分“公益一湛天”“耄耋一柱弦”“護生一葦行”“群己一鶚鳴”四輯展開,聚焦公益、老齡、醫(yī)療、社會,說慈善、說老年、說健康、說權益。作者結合社會實事,發(fā)出自己的論述和感悟,字里行間充滿著人性的光輝與人文的關懷,傳達積極向上、無私奉獻、不忘初心的精神力量。

作者簡介

徐迅雷,著名雜文家、作家、評論家,杭州日報評論部原主任,現任《杭州日報》首席評論員,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兼任專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雜文學會副會長,杭州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新聞獎獲得者。在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在大地上尋找花朵》《太陽底下是土地》等著作多部,另有出版《中國雜文(百部)·徐迅雷集》《相思的卡片》《敬畏與底線》《知知而行行》《以文化人》,以及與徐鼎鼎的合集《認知與情懷》、與同人合著的《南周評論寫作課》、編選的《現代大學校長文叢?梅貽琦卷》等。

圖書目錄

第一輯 公益一湛天

壹  春風吻上了我的臉

春風吻上了我的臉 6

讓助學更陽光 12

葉景芬:殘障青年的人生慈航 15

免費午餐十周年 桃李春風一頓飯 20

天天正能量:讓每一份善良都散發(fā)光芒 25

講好慈善公益的中國故事 33

花開嶺:讓公益之花開遍山山嶺嶺 37

弱有所扶:讓善城之暖遍及四方 41

幸福捐?幸福幫?幸福讓 45

崔崑:95 歲院士和千萬元捐款 48

教授捐 1 億:科研之始與公益之終 50

從“獎學金”到“獎德金” 52

貳  有一種愛的堅持叫志愿

有一種愛的堅持叫志愿 56

愛有多遠,“募師支教”就能走多遠 64

春風十里不如你 68

打開微笑,讓愛飛揚 71

“融公益”時代 74

公益助推鄉(xiāng)村振興 76

公益的文化路 78

叁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民間之善 82

百年義渡 84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 86

“海餅干”精神 90

清澈的眼睛 92

拯救一個人,等于拯救全世界 95

“中了愛的毒” 101

中國乳娘村:搖籃與愛 103

無論死生,為了生命的尊嚴 105

共同找回那“喃喃之語” 108

肆  慈善大天地,天地大慈善

好人向善與留守悲歌 112

6 個洗劫小米專賣店的少年與 1000 多個被法院惦記的孩子 114

慈善大天地,天地大慈善 118

相連的愛是為了“分離” 120

同心愛者永不分離 122

最貼最親最溫暖 124

個人募款與社會保障 127

左手捐給右手? 129

慈善法打開的大門 134

第二輯 耄耋一柱弦

壹  當你老了,可愛第一

為老當學黃永玉 142

記住你,記住我 144

當你老了,可愛第一 146

為什么能夠越老越快活 149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151

“橫眉冷對”不易,“俯首甘為”更難 154

貳  對上以敬,對下以慈

陪伴是關鍵一招 158

醫(yī)養(yǎng)結合的綜合嵌入 160

對上以敬,對下以慈 162

承歡膝下的古老詩意 164

如今我們如何孝敬母親 167

及時行孝 169

叁  最后的撫慰與最好的告別

逝去與獲得 172

養(yǎng)老送終:拓寬生命寬度 174

因死而生 177

如何扛住“生不如死” 181

遺囑的叮嚀 184

最后的撫慰與最好的告別 186

肆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養(yǎng)老環(huán)境安全的警示 192

日暮的欺負 194

老人被騙為何停不了? 197

流淚撒種的,必歡呼收割 199

“延遲退休”的彈性空間 201

第三輯 護生一葦行

壹  健康是一種使命

足球場上的生命與人性 210

人生的唯一要求 213

抑郁癥! 抑郁癥! 215

艾滋病和我們的共同責任 230

健康是一種使命 239

不為良相,即為良醫(yī) 261

百年協(xié)和:一顆“人文心”,一個“科學腦” 263

醫(yī)療需要“社會性預后” 266

共同的敵人名叫“疾病” 270

終于“束手就擒” 272

手機、女孩與脖子 275

癌癥與重生 277

勸酒非文化 小心將進酒 279

不僅僅只在殘奧會期間關愛殘障人 282

貳  構建保障型人類社會

女童的雙眼 290

醫(yī)生,我的子宮呢? 293

臥聽蕭蕭竹 300

服刑人員心理測試與社會成員心理和諧 302

構建保障型人類社會 304

豈能如此上下其手 311

民生實事之實做做實 313

第四輯 群己一鶚鳴

壹  社會公域與個人私域

社會公域與個人私域 320

我們需要怎樣的職業(yè)品格 322

公考與公平 325

匡扶正義,不被“社死” 329

魏書生之住?陳逸飛之死?魯迅像之辱 333

高鐵潑婦的養(yǎng)成 335

“羅生門”背后的人性盲點 338

“我是有身份證的人” 340

下藥案里的女生、渣男和店員 342

貳  更開放與更公平

社會治理與社會誠信 346

從蝙蝠俠到小警察 348

最后的心愿與人性的溫暖 350

1 億人的廣場舞 352

真正需要高聲譯讀的“啞語” 354

都市夜歸人 356

有一種溫暖來自還債 358

離職原來叫“畢業(yè)” 360

更開放與更公平 362

叁  望風與望春風

公意不可摧毀 366

望風與望春風 369

反詐防騙的共同體 371

傳銷魔窟之殲滅 373

惡作劇的代價 378

碰瓷自焚與互害社會 381

炒飯為何炒“糊”了 383

那些看不見的“微生物” 385

一點點突破“慣習” 387

后記  天命一文心

序言/前言/后記

編輯推薦

慈行慈航,是愛是暖,是千陽是熙光,是此岸是彼岸,是心心相印,是你我守望……

“慈行三部曲”,汪洋大海中的三艘小船:《教育慈行》《文化慈行》《人生慈行》。

人生慈行,公益慈善,護生保障:

“公益一湛天”,談公益,說慈善;

“耄耋一柱弦”,談老齡,說老年;

“護生一葦行”,談醫(yī)療,說健康;

“群己一鶚鳴”,談社會,說權益。

精彩預覽

愛有多遠,“募師支教”就能走多遠

【篇一】被優(yōu)美和憂美深深打動

“心是應該和一滴眼淚、一首詩歌一起送給人的。”這是印度圣詩泰戈爾說過的話。 把心、把眼淚、把詩歌一起送給貴州邊遠山區(qū)孩子的“感動中國”人物徐本禹,在兩年支教后返回華中農業(yè)大學讀研;該校另兩位志愿者、2002 級學生曹建強和田庚,接力徐本禹,2005 年 7 月 11 日出發(fā)奔赴貴州省大方縣,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服務。 (2005 年 7 月 10 日《中國青年報》)

“有的人一輩子收獲不了一滴眼淚,可這一個暑假,我?guī)缀趺刻於急桓袆影鼑?收獲著淚水?!边@是徐本禹曾寫在日記本上的話;如今,兩位后繼學子將繼續(xù)“收獲著淚水”,讓“徐本禹走后怎么辦”成為一個“偽問題”;而學校將支教行動化為制度,給予志愿者支教者以生活補助和讀研待遇,永續(xù)愛心接力。

人是需要被優(yōu)美和優(yōu)美中的“憂美”深深打動的。 當年深深感動學子徐本禹的,是《中國少年報》上一篇優(yōu)美的文字:“陽光灑進山洞,清脆的讀書聲響起,穿越雜亂的巖石,回蕩在貴州大方縣貓場鎮(zhèn)這個名叫狗吊巖的地方……”這篇題為《當陽光灑進山洞……》的優(yōu)美篇章,透露出深深的“憂美”意境——請原諒我“發(fā)見”了這樣一個新詞;正是這樣優(yōu)美的文字和憂美意境,讓當年還在讀大三的徐本禹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于是有了感動中國的徐本禹支教故事。

人是需要感動的,我們沒有任何理由嘲笑一位淚腺發(fā)達的人。 會哭,會感動,人才是人,人才是有希望的人。 在長城上,徐本禹又感動得哭了:5 月份,徐本禹帶著他的 30 多名小學生來到北京,圓了他帶“山里娃”來北京看一看的夢;在長城上,他們遇到一個老年人旅游團,他們都是在山村支教了一輩子的老師,當他們認出徐本禹后,就現場 10 塊、20 塊地捐款,為孩子們捐了 400 多塊錢。 “幾位老太太都哭了,我也哭了,她們說在我的身上看到她們的過去,也看到了山村支教事業(yè)的未來?!?p/>

人類從感動里獲得自己的童年。 出生于農村一個貧窮的家庭的徐本禹,就像他母校一位老師所說的:“在某種程度上,徐本禹其實是個大孩子。”“四時可愛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边@是大師王國維的優(yōu)美詩句,因為這樣的詩句,有人稱王國維為“春天的擁護者”。 徐本禹在感動里,成為春天的使者,獲得了恒久的青春年少。

徐本禹曾說:“我愿做一滴水/ 我知道我很微小/ 當愛的陽光照射到我身上的時候/ 愿意無保留地反射給別人。”一位常常被愛感動的人,就是善的,愛的生命就是優(yōu)美的生命,善的人生就是充實的人生。 當一個人在被優(yōu)美與憂美感動的時候,就能成為有夢想的人。 紀伯倫不是說過了嗎:我寧可做人類中有夢想和有完成夢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個最偉大的無夢想、無愿望的人。

有了這樣的夢想,我們就能對每一朵花微笑——那就是散文名家劉亮程在他在《對一朵花微笑》中寫到的意境:“我一回頭,身后的草全開花了。 一大片……靠近我身邊的兩朵,一朵面朝我,張開薄薄的粉紅花瓣,似有吟吟笑聲入耳;另一朵則扭頭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顏。 我禁不住也笑了起來?!毙毂居砻鎸ψ约荷砬吧砗蟮囊欢涠漉r花,不僅收獲了淚水,而且收獲了微笑。 正如:“什么時候能天天看你微笑,什么時候我也會淚如雨下?!?p/>

愛與感動,維系了人與人之間的神圣契約,愛心接力因此誕生。 在人類的悲憫情懷里,我們觸摸到人類的心靈,看到了人類的博大。

【篇二】愛有多遠,“募師支教”就能走多遠

一滴眼淚的聲音,是那么鏗鏘結實。

這是許凌峰生平第二次落淚,上一次是寡母去世的時候;他把眼淚和 5 位老師留在了大山深處,他把眼淚和愛心一起送給了大山褶皺里的孩子們。 這些老師是許凌峰個人出資招募的,他們將在湖南常寧塔山瑤族鄉(xiāng)支教 15 個月。 許凌峰成為中國“募師支教第一人”,此前他已陸續(xù)花了 100 多萬元幫助過 300 多個上不起學的孩子,如今為了“募師支教”他又支出 20 萬元。 (2006年 4 月 9 日《北京青年報》)

“心是應該和一滴眼淚、一首詩歌一起送給人的?!边@是泰戈爾的話,一個人如果實踐了這樣的“以心相許”,那么,他就是博大而幸福的人。

“沒有每滴水珠的清純可愛,哪能有江河湖泊的碧波蕩漾。”讓我們每個人都向許凌峰和他的 5 位老師表達源于心靈深處的敬意。 這些老師盡管每月有許凌峰支付的 2000 元工資,但他們放棄了城市生活,他們同樣是高尚的人。我們的“道德”并不要求一個人不吃不喝。 他們的愛心同樣是充沛的,聽聽在城里長大的 21 歲的女孩李櫻櫻的心聲吧:“如果心是近的,再遠的路也是短的;如果開心是蜜做的,那么再苦的海水都是甜的?!?p/>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一古典的人文理想,不應該僅僅是學者埋首書齋時的“神往”,一位普通的支教老師、一位慈善的企業(yè)家,都可以以點滴之力而為之。 這些日子,大江南北傳誦著李瑞環(huán)捐資助學的感人事跡:他以“一位老共產黨員”的名義,10 年間拿出個人資產53.3 萬元,資助了 148 名貧困大學生;今年又捐出一筆稿費,在今后 3 年每年再資助 100 名貧困大學生;更動人心扉的是,李瑞環(huán)已立下遺囑:逝世后將遺產統(tǒng)統(tǒng)變現資助天津貧困學生(2006 年 4 月 6 日中國新聞網)。 這,就是“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有一位名叫盧安克的德國小伙子,他擁有的中國鄉(xiāng)村教育夢之強烈,恐怕讓許多人匪夷所思:1999 年他從德國來到廣西一所縣中學當初中老師,2001年 7 月又到了廣西鄉(xiāng)下的一個不通電話、不通公路、村民只會說壯語的偏僻小山村,為那些沒有機會上學的孩子舉辦學習班。 這些年來,他絕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廣西的偏遠農村,快樂踏實地實踐著他義務支教的“教育夢”(見《新民晚報》《中國青年》等媒體報道)。 “我想住在半山腰的村莊”,盧安克的心靈就這樣充滿了詩意。

愛心的柴火需要一枚火柴點亮。 李瑞環(huán)、許凌峰、盧安克,這些致力中國教育事業(yè)的人,就這樣一次次擦亮人的心靈?!皞€人募師支教”能走多遠? 有人發(fā)出這樣的疑問。 人類最可怕的是“內心生活的消失”。 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不失去以愛的經絡構成的“內心生活”,那么,愛心有多遠,“募師支教”就能走多遠。

“教育是民族最偉大的生活原則”,這是巴爾扎克說過的話;要想讓我們的民族不斷地走向偉大,那么,我們就一刻都不能把教育置于窘境。 如今,許凌峰推倒了第一張多米諾骨牌,我們有理由期待“募師支教”在更多的地方產生漣漪效應,能夠讓一波波“募師支教”的碧波在各地蕩漾!

因死而生

好好生,好好死!

既然“善始”,務必“善終”!

“他說,他困在鐵達尼號上很久了。”老人家躺過的病床,都是他的“泰坦尼克號”。 他說他“無法下船”,你以為聽到的是“無法下床”。 他沒有“生”的想望,但他想“回家”……“臨終期不可避免的并發(fā)感染癥,以及接下來即將摧枯拉朽的器官衰竭,已經宣示它們占領這個殘破軀體的決心。 此時,最好的方式,是不要在病人身上加諸更多的醫(yī)療武器?!?p/>

這是在《因死而生: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yī)師的善終思索》(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21 年 3 月第 1 版)一書中讀到的印象深刻的故事,以及作者明確的主張。 《因死而生》的作者是我國臺灣的謝宛婷醫(yī)師,該書與英國著名的專業(yè)姑息治療醫(yī)師凱瑟琳?曼尼克斯所著的《好好告別》(彭小華譯,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2021 年 1 月第 1 版)異曲同工。 后者我在《養(yǎng)老送終:拓寬生命寬度》一文中有過介紹,這里強烈推薦《因死而生》。

美麗的謝宛婷醫(yī)師,是臺灣“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計劃”專家顧問、核心講師,是奇美醫(yī)學中心緩和醫(yī)療病房主任,曾榮獲該中心“杰出教師與跨職類教學特殊貢獻”終身獎。 在臺南的奇美集團很厲害,奇美博物館極大,我去參觀過兩次,也只是看個七七八八。奇美醫(yī)學中心也是臺南地區(qū)最大、最好的醫(yī)院,我沒有去過,但它和我妻子工作過多年的我家鄉(xiāng)麗水市的中心醫(yī)院有緣分,較早就已結為“姐妹醫(yī)院”。

謝宛婷是臺灣成功大學醫(yī)學系的高才生,畢業(yè)后成為身兼安寧緩和醫(yī)療、家庭醫(yī)學與老年醫(yī)學的??漆t(yī)師,長年推動緩和醫(yī)療教育。 后來她還在成功大學研究所讀研深造。 成功大學在臺南,是臺灣非常好的大學,通常的說法是“北有臺大,南有成大”,校園也非常漂亮,百年大榕樹的濃綠接天連地——我曾去探訪好多次,因為我女兒徐鼎鼎作為陸生當年也是在成功大學念的碩士,不過她研究的是中國古典文學。 成功大學醫(yī)學院名譽教授趙可式女士說,謝宛婷醫(yī)師“對文學、哲學、法學、社會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充滿興趣,目前正力行成為法律和生命科學之間的轉譯者”,“所以她是一位科學與人文具備、秀外慧中、德業(yè)兼修的才女” (詳見該書推薦序《他們:永遠都不讓你,走投無路!》)。

臺灣地區(qū)在 2000 年通過了《安寧緩和醫(yī)療條例》,簽立意愿書后可合法地“不施行心肺復蘇術”;2019 年開始實施“病人自主權利法”,允許 20 歲以上的成年人預先決定邁入生命末期時的醫(yī)療處置。 趙可式教授是相關規(guī)定的主要推動者,也是在臺灣推行安寧療護理念的第一人,而謝宛婷則是重要而成功的實踐者。 她以無比的勇氣實踐著安寧緩和醫(yī)療的真諦,堅毅地扛起與病人共同做生死決定的責任。 作為緩和醫(yī)療的醫(yī)師,她既專業(yè)又溫柔,有著大海一般的愛與包容。 她悉心記錄下那些面對死亡的不忍、糾結、超脫與善終,那些最令人眩然欲泣的安寧療護場景,從而成就了這部《因死而生》,讓我們清晰地明白:死亡永遠都不是最壞的,因為死亡無可避免,人更應活得精彩。

國人有云:“好死不如賴活。”西諺則言:“不自由毋寧死。”“善始”已不易,“善終”則更難。 “賴活”談不上難不難,但“好死”是一個現實的情境難題?!懊總€活著的人最終都是未來的尸體”,可有幾個人能夠在臨終前瀟灑地說一聲“沒什么事,我就先死了”? 緩和醫(yī)療做得怎么樣,直接關乎死亡質量。 在幾個全球“死亡質量指數”排名中,英國都排名第一,我國臺灣地區(qū)排名靠前,為亞洲之冠,這里就有謝宛婷醫(yī)生他們的重要貢獻。 作為一位安寧緩和照護醫(yī)師的“善終思索”,《因死而生》是一部以真實動人的故事深刻探討“善終”的生命之書。 書中回答的問題,就是如何讓走在生命最后一段路上的病人及其家屬充滿勇氣,不惶恐、不痛苦,更從容、更坦然。

好好死,好好生! 謝宛婷說,“表面上這是一本死之書,實際上卻是一本生之書?!睍炙恼?每一章的標題都是有情有愛有哲理:第一章《在“放手”中緊緊地牽住手,在“不放手”中,靜靜地醞釀道別》,第二章《醫(yī)療可能窮途,但安寧照護不會有末路》,第三章《死亡當前,也要活出自己的樣貌》,第四章《最隆重的愛,是為你鋪好一條回家的路》。 書中寫道:“‘不要叫救護車,先打我們的電話。’這一向是緩和醫(yī)療照護團隊會一再叮嚀家屬的話。”(見該書第 279頁)有這樣的團隊,方能最大程度提高“死亡質量”,他們的共情同理、傾聽尊重,使得安寧照護永遠不會有“末路”。

《因死而生》每篇的最后,作者都附送“最后一里路的安心錦囊”,這些來自實踐感悟的錦囊妙計很實用,比如這個:“當病人罹患末期疾病,體力又逐步虛弱,此時,不必勉強他到醫(yī)院就醫(yī),可以向有提供安寧居家照護的醫(yī)療機構提出申請,就能夠讓安寧居家團隊到家里進行照護?!?詳見該書第 87 頁)

緩和醫(yī)療、姑息治療、安寧療護,就是對那些對治愈性治療不反應的病人進行的治療和護理,贏得最好的生活質量;它不只是一門醫(yī)學,它是一種生存的方式,一種生活的形態(tài),一種精神的撫慰,更是一種生命的藝術。 《因死而生》寫“選擇”,寫“決定”,我感同身受。 當年我母親上了 70 歲后,先后罹患三種癌癥,兩種原發(fā),一種轉移,既有鱗癌,又有腺癌。 先是做胃鏡查出食管癌———鱗癌,我們聽從醫(yī)生的建議,決定不做手術,而是采用放射療法,放療痛苦最小,也完全殺死了癌細胞,成功治愈。 不久又罹患了肺癌———腺癌,很快轉移生出腦癌,也沒有進行手術,同樣是采用放療控制,不做過度治療;最后送老母親回到鄉(xiāng)下老家,她在沒有痛苦中,安詳地告別了人世。 天天躺在病床上的“生命長度”有多長意義不大,相比于又手術又化療的痛苦,母親生命的寬度確實寬了很多。 這樣的緩和醫(yī)療、安寧療護,是醫(yī)生和我們家屬一起完成的;沒有專業(yè)的安寧療護團隊,護理這塊主要由父親和我們子女共同完成,子女的陪護,是“有距離的親密”。

“你是重要的,因為你是你。 即使活到最后一刻,你仍然是那么重要! 我們會盡一切努力,幫助你安然逝去,但也會盡一切努力,讓你活到最后一刻!”

《因死而生》引用了安寧療護創(chuàng)始人西西里?桑德斯女士的這段名言。 桑德斯是英國人,1918 年出生,2005 年辭世。 她于 1967 年在倫敦成立了第一家現代安寧院,由此開創(chuàng)了現代臨終關懷體系,推進了緩和療法的發(fā)展,使全世界開始關注并善待生命垂危者。 為紀念桑德斯 100 周年誕辰,我國在 2018 年舉辦了“緩和醫(yī)療(安寧療護)國際高峰論壇暨藝術行動”,主題是“緩和醫(yī)療,我最重要”,來源于桑德斯的理念。 這次高峰論壇倡導“安寧療護”進入醫(yī)療系統(tǒng),支持“安寧療護”的共同體建設,“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希望每一個人都可以盡量有尊嚴地離開這個世界”。

好好生,好好死! 讀過《因死而生》這本書,我們“向死而生”的現實圖景更加清晰了:當終究要面臨生命終點之時,通過緩和醫(yī)療、安寧療護,幫助病人及家屬克服死亡恐懼,管理臨終送終,提升生命尊嚴,提高善終質量——只懷想,不抱憾,風雨過后,終見彩虹!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