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爽又黄又紧无遮挡_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无码_国产亚洲日韩a欧美在线人_色婷婷AV一区二在线观看_美女粉嫩极品国产高潮无套在线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我正在消失,但愛還在繼續(xù)
比死亡更可怕的疾病,45个关于老年痴呆症的故事
ISBN: 9787559859266

出版時間:2023-04-01

定  價:59.00

作  者:(韩)张起众 著 刘雅恩 译

責  編:朱筱婷
所屬板塊: 文学出版

圖書分類: 纪实文学

讀者對象: 大众

上架建議: 非虚构/生命教育
裝幀: 精装

開本: 32

字數(shù): 170 (千字)

頁數(shù): 288
紙質(zhì)書購買: 天貓 有贊
圖書簡介

本書是一本紀實類散文作品,是照顧老年癡呆癥患者的精神科醫(yī)生張起眾深耕職業(yè)與日常,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中震蕩心靈后提筆寫就的“記錄之書”。張起眾常年陪伴在患者身邊,在生與死的邊界上,與無法治愈的疾病做著斗爭。作者以精深的專業(yè)精神、溫暖的人文關懷、直面生死的哲學省思來關注這一人類暫時無法攻克的疾病,他觀察著老年癡呆癥患者無法理解的世界,以醫(yī)生和普通人的雙重視角來展現(xiàn)病癥的真相,撫慰照料者的心靈;他毫無保留地講述那些生與死的故事,孤獨死的沉重、照顧無法被治愈的患者的日常生活、家庭與癌癥的斗爭……這些故事充滿孤獨和艱辛,觸及“愛”這個永恒的生命課題,展現(xiàn)出真實的人生百態(tài)和日常細小的溫暖。

作者簡介

張起眾,韓國人,亞洲平韓醫(yī)院的診療副院長、亞洲大學醫(yī)學院客座教授、國民健康保險公團老年人長期療養(yǎng)保險評定委員會委員、京畿道精神健康審查員、韓國勞動福利公團常駐咨詢醫(yī)生,韓國國家健康與醫(yī)療發(fā)展研究小組專家成員。擅長癡呆癥領域的診療,在國際學術期刊發(fā)表老年人精神健康相關領域論文18篇。

圖書目錄

序言

存在即消失

01黑夜中生活繼續(xù)

良性癡呆癥和惡性癡呆癥

媽媽的第一部手機

兒媳婦偷走了錢

夜未眠

夜夜故人入夢

無良業(yè)主

妻子外遇風波

閑話的凝聚力

02我們需要慢下來

所謂慢生活

離別苦直教生死相依

長出千元的聚寶盆

一生摯愛的痛

你爸在家等我

假性抑郁癥

天氣變暖后我就出院

妻子沒事吧?

故障后知后覺

03別離愛依舊

災難反應

朋友,聽聽我的故事

別離愛依舊

再見,羅賓

媽媽的分離焦慮

妄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感情

像花一樣的癡呆癥

04奔月旅行

是說給我聽的么?

說謊也有段位的話

xx 市 xx 洞 xx 公寓

孤獨死的氣味

阿爾茨海默畫家的最后表情

癡呆癥的隱喻法

桑巴的女人

留在路上的東西

心也需要紅藥水

生活沒那么糟糕

05失去的和留下的

希望在西西弗斯的腳下

生活之苦超過死亡時

偷血的賊

沒有我的全家福

自重的前提是存在感

女婿正看著呢

老人的口罩

201號的洗澡風波

接受無法接受的事情

用鳳仙花染指甲的幸福

失去前遺忘的人

后記

如此耀眼

序言/前言/后記

存在即消失

我是一名精神科醫(yī)生,專門負責診治癡呆癥。在大眾的普遍認知中,一名好的精神科醫(yī)生的標準是:對人類的深層心理和無意識行為頗有研究,可以幫助患者擺脫抑郁、焦慮和神經(jīng)質(zhì)狀態(tài)。每當我說自己的治療對象是癡呆癥患者時,都會收到對方驚詫的目光,隨后又會被追問:

“得老年癡呆的人不是沒有思想了嘛,為什么要歸精神科醫(yī)生管?”

其實,我選擇照顧癡呆癥患者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作為一種疾病,“癡呆癥”有明確的判斷標準。一般情況下,可供精神科醫(yī)生深入揣摩患者內(nèi)心復雜世界的東西并不多,主要是借助患者的主觀敘述。從實習期開始,我在這方面就很不靈光??砂V呆癥不一樣。癡呆癥有別于其他精神問題,可以借助顱腦影像學檢查、標準化的認知障礙評估工具進行準確診斷。評估后,患者通常被分為三種狀態(tài),即正常、輕度認知障礙和癡呆癥。以患者所處的狀態(tài)為基準,哪怕是要預測十至十五年后的預后和發(fā)展結(jié)果也不在話下。所有的一切都十分明確。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原本隱藏在癡呆癥背后的恐懼逐漸膨脹,不僅吞噬了老人,也讓年輕人的頭頂籠罩了一層陰云。他們對癡呆癥深感擔憂,只要感覺自己最近總是忘東忘西,就會跑到醫(yī)院要求接受癡呆癥檢查。長期服用精神藥物的患者每次就診時都會詢問醫(yī)生,自己服用的藥物會不會誘發(fā)癡呆癥。我有一位患者,對癡呆癥的恐懼已經(jīng)遠遠超過了焦慮,他曾拿著好幾份癡呆癥保險商品詢問我的意見,讓我有些不知所措。

一些出現(xiàn)癡呆癥前兆的老人在家屬的陪同下到精神科就診,他們表現(xiàn)出的恐懼更加明顯。連自己為什么來醫(yī)院都沒搞清楚,就稀里糊涂地被家屬拉來按到診室的椅子上。他們唯一能做的只有用僵硬的表情拼命壓抑即將崩潰的情緒。他們害怕真的發(fā)現(xiàn)自己有什么毛病,隨即用夸張的話語和行為掩飾內(nèi)心的恐懼。不僅如此,他們還會觀察我的表情,看我是不是相信他們和癡呆癥完全沒有關系??墒?,他們又不敢與我對視太久,回避的視線暴露了他們的畏怯。

他們的表情總讓我想起一段往事。說不定就是從那時開始,我開始對癡呆癥患者望而卻步。當時我就讀于醫(yī)科大學,被分配到一家養(yǎng)老院實習。護士帶領我和其他實習生一起走進了第一間病房。大學附屬醫(yī)院的患者通常躺在干凈寬大的病床上,而這里不同,這里只有直接鋪在地板上的褥子,老人們躺在上面。他們沒有做任何事情打發(fā)無聊的時間,只是微微張著嘴,瞪著眼睛直愣愣地盯著天花板,那種狀態(tài)就像有一層看不見的套子束縛著他們,讓他們動彈不得。每一個老人似乎都有自己的世界。所有世界像一個個平行宇宙,毫無交集。領隊的護士告訴我們,這些都是癡呆癥患者。

“晚期癡呆癥患者的問題不單單是記憶力等認識功能障礙,還有所有讓人可以稱為人的能力全部消失,包括運動能力、語言能力和思考能力?!?p/>

護士似乎早已對眼前的情景習以為常,他一邊向我們說明癡呆癥的癥狀,一邊從患者之間走過。其中一位老奶奶直勾勾地盯著我們,看起來對我們這些突然出現(xiàn)的陌生人心存戒備。護士在那位老奶奶身邊坐下,向她解釋我們到訪的目的。我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成了需要警惕的“異類”。我認為和他們保持一定的物理距離可以減輕他們的壓力。于是,我向后退了兩步,可就在這時,我感覺自己好像踩到了什么東西。在身體失去平衡前,我雙腿用力,掉轉(zhuǎn)身形,向后看去。當時的場景,如今依然歷歷在目。一位晚期癡呆癥老奶奶正呆呆地凝視著天花板,而我踩到的正是她那枯枝般的手指。我的心被狠狠抽了一下。我沒能感受到一絲人氣。我從來不知道,能夠感受到有人存在的感覺是那么重要。腳底傳來的觸感根本不是人的手指,更像是一種毫無反應的無機物。一股涼氣順著我的脊背躥了上來。那一刻,我和老奶奶完全身處于兩個不同的世界。直到最后,我也沒能對那位老奶奶說上一句“對不起”,我實在張不開口。

有一種恐懼支配著全人類,那就是對死亡的恐懼。我們雖然存在,但注定會在某個瞬間不復存在。為了克服這種無法改變的必然恐懼,我們拼命尋找死后世界、神仙、靈魂等超自然存在,不斷探尋自己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意義,試圖創(chuàng)造“永生”。我認為,人類對癡呆癥的恐懼也不例外。隱藏在癥狀背后的恐懼,究其根源同樣是“此時此刻我在這里,但在未來的某一天我就會從這個世界上徹底消失”。因此,這些患者才會在我的診室里,拼命證明自己還可以和所愛之人生活在一起。

我們要知道,恐懼不是癡呆癥患者的唯一情感。除了對病癥的恐懼,他們依然生活在我們身邊,呼吸著和我們一樣的空氣。讓我們暫且放下恐懼,好好看看他們,不難發(fā)現(xiàn),即使在癡呆癥導致他們失去“人性”的過程中,他們?nèi)栽谂钕氯ァ?p/>

癡呆癥患者創(chuàng)造了屬于他們的世界,這本書正是要帶領大家探索癡呆癥世界的意義,讓那些我們可能無法理解的行為和誤解能夠再次與我們的世界產(chǎn)生交集。當然,我從不認為自己光靠看和聽就能完全了解他們的世界和他們的內(nèi)心,但我相信,我的這份努力就像一小塊拼圖,會將越來越多塊拼圖慢慢連接在一起,總有一天,這個世界可以與他們的世界和解,我希望用我的微薄之力推動這一天早日到來。他們不是面臨死亡的陌生存在,而是和我們一樣會哭、會笑、會想念,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

我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不要把這本書當作別人的故事,而是由衷接受自己也可能變成其中一員的平凡事實。我們要思考的問題不是如何讓癡呆癥患者死得體面,而是如何幫助他們更好地生活在我們的世界里。

媒體評論

名家推薦

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數(shù)度落淚,字里行間無不講述著患者的極度孤獨和悲傷,而在這背后,我看到了我們所有人的影子。作者說患者失去的只是記憶,并非情感。讀完這本書,我決定要在生活中學會感受美好的情感。

——林順禮|《小森林》《我人生中最精彩的瞬間》導演|

阿爾茲海默病等疾病離我們并不遙遠,這些不是別人的故事,而是我們自己要面臨的真實狀況。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不是“誰會得這些病”,而是“什么時候得這些病”。作者在書中提出了智慧應對此類疾病以及與其共存的方法。這本書是對共存深入思考后的成果。

——姜元國|《姜元國的成熟言論》作者|

醫(yī)生用如春風般溫暖的心對待每一位患者,為患者的生活注入活力的同時,也感動了我們。

——南宮仁|醫(yī)生,《沒有如果》作者|

編輯推薦

1.“我正在消失,但愛還在繼續(xù)”,這是一位精神科醫(yī)生送給那些無法被治愈的人生的慰藉。我們最終渴望的是“愛的能力”,傾聽情感能讓我們息息相通。

2. 本書關注的是老年癡呆癥這一老齡化國際社會的共同話題。張起眾身為專業(yè)的診療醫(yī)生,親歷多個患者案例,以精深的專業(yè)精神、溫暖的人文關懷、直面生死的哲學省思來關注這一人類暫時無法攻克的疾病,以期為身處其中的患者及病人家屬、關注老齡生活的普通人給出真相、消除恐懼。

3.如何發(fā)現(xiàn)已患病?如何陪伴你愛的人對抗病魔?你一定能從這些故事中找到專業(yè)建議以及振作前行的力量。

4.當我們從生命的角度看待老年癡呆癥,會發(fā)現(xiàn)它正一點點與我們坦誠相待。我們要關注的是隱藏在老年癡呆癥背后的欲望,即拼了命也要重返故鄉(xiāng)的欲望、不得不四處游蕩的徘徊的欲望,以及在失去“人性”前旺盛且強烈的愛的欲望。

精彩預覽

你爸在家等我

有一位老奶奶,每次來診室都會給我一瓶養(yǎng)樂多。然后慢條斯理地告訴我陪她就診的兒子多么孝順,丈夫?qū)ψ约憾嗝促N心。她的語速很慢,一旦開始重復相同的話,我就會打斷她,告訴她現(xiàn)在輪到我說話了,然后天南海北地大說特說一番。這個時候,老人就會起身,說自己要快點回家給丈夫準備晚餐。一旁的兒子只是默默地看著眼前的一幕。

老人來我這里就診的原因是她被診斷患有抑郁癥。第一次見面時,不用病歷就能看出她的狀態(tài),因為她臉上的每一道皺紋似乎都在訴說她的悲苦,還有左右躲閃、充滿焦慮的眼神。聽到她說每天早晨一睜眼,就連呼吸都很痛苦的時候,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她。

抑郁癥為什么可怕?因為嚴重的抑郁癥會影響工作,導致患者與家人疏遠?因為要吃抗精神病的藥物?要不然就是因為會極端地用自殺的方式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每個人的經(jīng)歷不同,對抑郁癥的理解自然多少有些差別,但大部分人通常會先想起這些原因。但是在我看來,抑郁癥的可悲之處不僅僅是其造成的結(jié)果,“抑郁”這種情緒自帶的本質(zhì)屬性就是一種悲劇。

愛因斯坦發(fā)現(xiàn)的廣義物理法則(廣義相對論)稱,靜態(tài)的人與動態(tài)的人會在時間流速上出現(xiàn)差異,無須擴大到宇宙,也不用在大學實驗室里觀察,只需看一看受抑郁癥折磨的患者,他們的心里正在上演這一幕。人一旦陷入非現(xiàn)實的抑郁情緒之中,個人世界的時間便開始產(chǎn)生變化,幸福感轉(zhuǎn)瞬即逝,相反,抑郁狀態(tài)下時間變緩,空間也會逐漸向他們懼怕的世界扭曲。某一瞬間,就像沉入無盡的深海,他們的時間和空間停止,連扭曲也不復存在。所謂的抑郁情緒就是在被關在令人窒息的空間和時間的漫長過程中產(chǎn)生的。太多患者向我控訴,這種狀態(tài)沒有出口,時間仿佛永遠被定格,令人無法忍受。我永遠也忘不了他們的吶喊。

對于陷入感情深淵,時間和空間都靜止的老人來說,無論是陪伴在身邊的兒子,還是體貼入微的丈夫,都無法讓她得到真正的安慰。某一刻,老人會和家人進入完全不同的兩個世界,聽不到彼此的言語。而這種斷絕會讓她覺得自己無法走到外面的世界,從而使她開始過度關注自己的身體。這種癥狀在老年人抑郁癥中尤為常見。無故多發(fā)性疼痛、皮膚的異常感覺、失眠、消化不良、心悸等身體癥狀折磨著老年人,醫(yī)學治療起不到明顯作用。在持續(xù)痛苦的狀態(tài)下,時間靜止了。對身體癥狀的極度抱怨使得家人開始有意回避她,孤立無援的她會陷入更深的絕望之中。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老人開始喪失記憶。一開始只是忘記一些小事,周圍人只認為是她情緒過于低沉所致??呻S之而來的是老人表情的改變??斩吹难劬κチ私咕?,呆坐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多。表面看起來,老人不再怨天怨地,也不再吵著不舒服,但實際上,毫無緣由的沉默在一點點增加。想不起兒子的名字,支支吾吾地想要搪塞過去,可慌張的眼神是無法隱藏的。一天,老人的兒子告訴我,一直以來守護在老人身邊的父親去世了,他把母親接到了自己家中,方便照顧。而這也成了一個明顯的轉(zhuǎn)折點,老人會央求兒子送自己回家,她說:

“你爸在等我呢?!?p/>

那之后,老人每次來復診都會給我一瓶養(yǎng)樂多。養(yǎng)樂多是兒子給她的,她可能并不明白自己的包里為什么會有這種東西。但是,那位一度陷入抑郁,只會談及本人痛苦的老奶奶,如今第一次對我表現(xiàn)出了關心。她依然會著急回家,要去照顧已經(jīng)不在這個世上的丈夫。不知道老人還記不記得,自己曾經(jīng)無數(shù)次向我抱怨,說丈夫一點忙都幫不上,為了逃離這種令人窒息的孤獨感,自己已經(jīng)不止一次離家出走。

癡呆癥會對老人的抑郁情緒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呢?如同重力會扭曲時間和空間,讓時間變慢,嚴重的抑郁宛若一個黑洞,把人永遠困在痛苦的時間里。在這方面,癡呆癥患者的抑郁又表現(xiàn)出自己獨特的一面。癡呆癥的發(fā)展就像用一塊黑布一下子遮住了時間相對性觀察者的眼睛。簡單來說,觀察者失去了自我。弗洛伊德曾說,抑郁癥患者對事實的反應更加敏感。但如果在抑郁癥基礎上伴發(fā)癡呆癥,就會失去直面現(xiàn)實的視角。隨著癡呆癥的發(fā)展,患者會逐漸失去自我感情認知和用適當語言表述情感的表達能力。正因如此,患者看上去只是忍一時之苦,實質(zhì)上是給患者造成了一種全新的恐懼。被遮住的雙眼會讓患者錯以為只有自己一個人獨活于世,深陷孤獨的泥沼之中無法自拔。

老人最終從抑郁癥患者變成了癡呆癥患者。從醫(yī)學角度來說,這是病程發(fā)展的結(jié)果。未來等待我的將是一場艱難的持久戰(zhàn),戰(zhàn)場上有我,有老人,還有她的兒子。但是,老人的表現(xiàn)又讓我產(chǎn)生了另一個疑問。對她來說,哪段時間更痛苦呢?是抑郁癥,還是發(fā)展成為癡呆癥以后?說實話,我也回答不了這個問題。誰也不能說老人的抑郁情緒看起來有所減輕,就完全感覺不到癡呆癥狀態(tài)下自我喪失的痛苦。老人給我養(yǎng)樂多這件事到底該高興,還是該傷心,至今仍是困擾我的一個問題。

兒媳婦偷走了錢

我小時候,流行玩“打橡皮”游戲。玩法是用手指彈橡皮,只要把自己的橡皮彈到對方的橡皮上面就贏了,獲勝一方可以拿走對方的橡皮。每到課間,班里的同學就會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玩這個游戲。我也不例外,每個課間都沉迷在“打橡皮”的世界里,最終得到了滿滿一鉛筆盒的橡皮。但由于長時間不使用那些橡皮,每次打開鉛筆盒,都會被里面的味道嗆到。

某天午休,我從操場回到教室,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的鉛筆盒空了。有人偷走了我的橡皮。

那之后才是問題真正的開始。我把午休時間比我先回到教室或是沒出過教室的同學都列為懷疑對象,反復琢磨他們偷橡皮的可能性。“每次我贏橡皮,這家伙都羨慕得不行?!薄澳羌一镒罱斄撕芏嘞鹌?,意見大得很……”每個人在我眼中都有嫌疑,可又不能問,簡直要把我憋出毛病了。時間久了,我不再執(zhí)著于那些橡皮,滿腦子只剩下一個問題,那就是“誰偷走了我的橡皮”。懷疑和憤怒折磨了我很長一段時間。每次遇到被竊妄想癥患者就診,我都會不自覺地想起當時的心情。

“她肯定是偷偷拿回自己娘家了?!?p/>

我的診所里來了一位癡呆癥患者,一口咬定兒媳婦偷了自己的錢。老奶奶氣呼呼地坐在那里,她的兒子則滿臉無奈地坐在一旁。兒子會給老人零花錢,老人有好幾次找不到這筆錢,就開始懷疑是被兒媳婦偷去了。后來,她的關注點不再是找錢這件事,而是把矛頭轉(zhuǎn)向了“偷錢”的兒媳婦,開始向兒媳婦發(fā)泄自己的憤怒。

一般人發(fā)現(xiàn)物品或錢財不見,會先考慮是不是自己記錯了地方。但老年癡呆癥患者不同,他們不管東西是不是真的丟了,只會一口咬定自己的東西被偷,從而變得焦慮,這種癥狀被稱為“被竊妄想癥”。被竊妄想癥是老年人罹患癡呆癥后最常見的妄想癥狀之一,發(fā)病初期也會出現(xiàn)這種癥狀,因此有很多患者會因為這一癥狀到醫(yī)院接受檢查。被竊妄想癥會進一步演變成“被害妄想癥”,懷疑有人闖入自己家中,甚至還會懷疑親人、護工等自己身邊的人,向他們大發(fā)脾氣。

癡呆癥會引發(fā)記憶力減退,自然容易丟錢、丟存折、丟其他東西。問題是患者為什么不認為是自己弄丟了物品,而是堅信被偷了呢?大腦運作復雜、巧妙,我們對腦部功能的了解尚不完全,但只要理解受到威脅時自動啟動的心理防御機制,就能對癡呆老人的被竊妄想癥略知一二。

這是一種否認方式?!胺裾J”屬于人體防御機制,因為不愿承認痛苦或難以接受的情況而忍受痛苦和焦慮。每個人都應該有過打心底里想要逃避不安現(xiàn)狀的經(jīng)歷。但是,老年癡呆癥患者感受到的焦慮和痛苦與普通人感受到的有很大區(qū)別。他們的焦慮不亞于臨終之人的。來自瑞士的精神病學家伊麗莎白?庫伯勒?羅斯曾對癌癥患者和生命進入倒計時的患者進行觀察,將其心理反應分為五個階段(否認現(xiàn)實—憤怒—協(xié)商—抑郁—接受),這里最先表現(xiàn)出的人類本能也是否認現(xiàn)實。“否認”嚴重影響著癌癥患者和臨終階段患者,他們堅信自己沒有任何問題,因此拒絕配合院方治療。在我看來,老年癡呆癥患者顯露的癥狀已經(jīng)超越了因為否認現(xiàn)實或壓力而對現(xiàn)實進行回避,他們釋放的強烈反應是一種無意識的焦慮和悲傷,源自對自己逐漸消失的喪失感。

否認防御機制對老年癡呆癥患者來說并不罕見。老年抑郁癥等假性癡呆和真性癡呆有相似之處,區(qū)別二者的方法之一是確認患者有沒有“我不知道”反應。老年人罹患抑郁癥后記憶力減退,會擔心自己的記憶力大不如前。相反,罹患癡呆癥的老人并不會產(chǎn)生這樣的擔憂。他們會冷漠地看著向自己提問的人,仿佛在說“我什么毛病也沒有,我什么也不知道”,從而讓提問者陷入難堪的境地。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是因為現(xiàn)實否認防御機制對他們的內(nèi)心產(chǎn)生了影響。

癡呆癥是一種會讓一個人逐漸失去自我的疾病?;颊呤サ牟恢皇怯洃洠€有能力、選擇、自由、希望、受人尊重等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就像洶涌的波濤卷走一切?;颊唠m然極力想要否認自己正在發(fā)生改變的事實,但越是抑制這份不安感,源自不安的恐懼和悲傷就會越發(fā)強烈。臨床心理學家阿倫?貝克稱,引發(fā)焦慮和悲傷的情緒結(jié)構(gòu)會加強危險機警反應的認知信號,使得當事人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錯覺,認為某些東西的價值正在消失。也許正是這種錯覺的逐漸膨脹,才會繼而引發(fā)被竊妄想。

至于妄想被竊的對象,可能是錢、存折,也可能是大米。即使家人反復解釋沒有丟任何東西,但患者依然認為有價值的東西消失了,而且這種恐懼并不會得到任何緩解,因為這種恐懼并非來自東西不見,而是在失去的焦慮和悲傷之中產(chǎn)生的執(zhí)念。癡呆癥患者為了否認現(xiàn)實,會在心里編造另一番說辭說服自己。換句話說,他們不是不記得沒有丟東西,而是這種基于情感的錯覺讓他們打心底里相信確實是有人偷走了自己的東西。只有活在這份執(zhí)念里,他們才不會再受傷,才可以說服自己接受心中那些扭曲的憤怒、焦慮和悲傷。

當然,被竊妄想癥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追根溯源,之所以出現(xiàn)被竊妄想癥,是因為癡呆癥導致大腦認知能力下降,進而喪失了解讀現(xiàn)實的能力。除了視力下降、嗅覺失靈或聽力下降等癥狀容易引發(fā)老年癡呆癥患者的被竊妄想癥,分不清現(xiàn)實與過去同樣是被竊妄想癥的誘因之一。老年癡呆癥患者會去尋找那些現(xiàn)在不存在,但在過去對自己十分重要的東西,找不到就會堅信是東西丟了。有的時候,患者還會搞不清自己當前所處的空間。入住療養(yǎng)院的癡呆老人如果十分想家,就會錯把療養(yǎng)院當成自己的家,然后在療養(yǎng)院四處尋找家里的東西。

因為找不到財物或認為有人偷了自己的東西,老年癡呆癥患者會產(chǎn)生嚴重的焦慮。面對這種情況,周圍人的焦點通常放在財物上。他們可能會說:“找到東西不就行了。把東西放在顯眼的地方,這樣就不會再丟了?!痹掚m如此,但對于被竊妄想癥患者來說,我們要注意的是他們認為自己東西“被偷”后的反應。老年癡呆癥患者不僅會注意有人偷自己東西這件事,還會特別留心周圍人的反應。簡單來說就是周圍人如何接受這件事。因為無論如何否認,他們還是能夠隱約感覺到心中產(chǎn)生了某種讓自己感到恐懼的未知變化,他們要確認不是這種變化導致了當前的情形。這個過程還可以讓他們臆想出來的情況與現(xiàn)實世界合二為一,完美融合。另一種以妄想為主要病癥的疾病是精神分裂癥,但此類患者很少出現(xiàn)被竊妄想癥。癡呆癥患者,或者再具體一點,患者認知功能尚且完好的良性癡呆癥初期之所以多伴發(fā)被竊妄想癥,或許是初次經(jīng)歷此病的自己與現(xiàn)實讓他們心中充滿了恐懼和悲傷吧。他們被偷的不是物品,而是物品中承載的只有自己熟悉的平凡世界。

離別苦

直教生死相依

我突然對自己在六歲兒子心中的形象感到好奇。

“你覺得爸爸是什么樣的人???”

“嗯……給馬桶治病的醫(yī)生。”

兒子的臉上滿是頑皮。他的回答看似不著邊際,但仔細想一想,其實也沒錯。我的孩子小時候有嚴重的排便壓力,經(jīng)常便秘。如果說他們的任務是專心排便,那我的任務就是疏通被堵住的馬桶。這種事做多了,自然就會得心應手。每次我用自己的小技巧成功疏通馬桶后,都會驕傲地對孩子們說:

“孩子們,爸爸把問題都解決好了!你們不要擔心馬桶,盡情地拉吧!”

孩子們之所以管我叫“給馬桶治病的醫(yī)生”,大概就是看到我瞬間疏通馬桶的樣子吧。雖然在孩子們眼中,我是可以瞬間解決問題的“會通馬桶的醫(yī)生”,但事實上,自從我選擇做一名精神科醫(yī)生以后,腳下就再也沒有出現(xiàn)過一條明確的道路。

“精神科醫(yī)生,人類心靈修復師”,這句話簡直把精神科醫(yī)生捧為了“神”。遙想當年,初入此行,我也有遠大夢想。在尚未揭秘的領域抽絲剝繭,深入人類心靈進行治療,簡直不要太帥啊。但很快,我就被現(xiàn)實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生活問題的原因和結(jié)果從來都不單一,混亂又復雜,讓人無法理解。

我參加過一場特殊的葬禮,那是我在精神科實習期負責過的一位患者的葬禮。他因為多次嘗試自殺而住進了大學醫(yī)院。出院后,他繼續(xù)在門診接受醫(yī)生診療,同時接受我的輔助咨詢。常見的自殺患者會講述導致自殘的痛苦和受傷的經(jīng)歷,但這位患者不同。他只說自殘會讓自己感到安心,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會做出這種行為。我的咨詢結(jié)果是,這是一位不懂得表達自我感情和想法的患者,正因如此,我和患者約定會增加咨詢次數(shù)。沒想到就在幾天后,我收到了患者去世的消息。這完全出乎了我的預料,我的眼前一片漆黑。自責和虛脫感壓得我喘不過氣,我懷疑是自己的疏忽,錯過了重要信息,責怪自己什么忙也幫不上。最后我選擇參加患者的葬禮,去之前我做足了心理準備,不管家屬如何責備我沒有能力阻攔患者的求死之心,我都會全盤接受。然而事實和我預想的完全不同,患者的父親看見我,立刻拉我坐下。他告訴我這次自殺是場意外,其實患者去世前一天還高興地告訴父親自己會繼續(xù)接受咨詢。最后,患者父親流著淚叮囑我不要忘記初心,以后也要溫暖待人??晌沂堑谝淮闻龅竭@種只有一腔熱情,卻沒能起到任何作用的現(xiàn)實,我的心中充滿了恐懼和無可奈何,所以面對患者父親的叮囑,我一句話也沒能說出來。我根本無法理解別人的生活,更不能幫助他們。

說來奇怪,我現(xiàn)在的主治對象是老年人。而老年患者的遭遇要比年輕人更加復雜、更加令人恐懼。面對那些坐在輪椅上,看起來虛弱無比的老人,我在處方上寫下的每一味藥都必須慎之又慎。癡呆癥治療藥物可能引發(fā)嘔吐或者腹瀉,偶爾還會誘發(fā)譫妄,導致患者夜晚認不出人,思維愈發(fā)混亂。對于調(diào)節(jié)幻視、妄想、失眠、暴力等精神行為癥狀的藥物,用對了可以緩解癥狀,幫助患者與家人一同生活;用錯了會引發(fā)震顫癥狀,導致患者摔傷,加重病情。半片藥、四分之一片藥、粉劑……雖然善良的藥劑師從來沒抱怨過什么,但每次寫處方的時候還是要考慮他們。因為目前還沒有發(fā)明出可以把藥片分開或是碾碎的機器,這就需要藥劑師純手工完成,而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所有醫(yī)生都被住院的老人罵過。為了讓他們明白自己是因為癡呆癥或妄想癥住進醫(yī)院,我們磨破了嘴皮,可他們就是不明白。面對醫(yī)生的白大褂,他們多少會收斂一些,但護士、護工就要承受他們所有的憤怒。這在醫(yī)院是件司空見慣的事情。老年癡呆癥患者住院初期,壓力會暫時加重退行性癥狀,從而導致大小便更加頻繁。從這時起,問題的重點不再是治療,而是照護,這無疑會加重醫(yī)護人員的負擔。護工不想一天二十四小時待在精神科病房里,結(jié)果就是護士一天要清理數(shù)十遍患者直接在地板上解決的大小便,還要一日三餐按時喂飯。

那些因為酒精性癡呆癥住院的老人還會出現(xiàn)戒斷癥狀,大腦功能迅速退化,連最基本的走、坐都成問題,總是會摔倒。對于這種情況,醫(yī)務人員要拆掉病床,在墻和地板間放上墊子。護士在照看其他患者之余,還要隨時通過閉路電視觀察患者是否摔倒。如果不能在一至兩周內(nèi)恢復患癡呆癥的老人對晝夜的正常認知,那么所有人的日子都不會好過。不知情的患者家屬會不停地質(zhì)問醫(yī)生“為什么患者恢復得這么慢”“為什么癥狀不斷惡化”,通常到這個時候,醫(yī)護人員也都到達了極限。我雖然不會說什么,但我從醫(yī)護人員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想讓我下怎樣的醫(yī)囑。自己的犧牲和努力被別人視為理所應當?shù)氖虑?,這種心情與受到不正當待遇的痛苦無異。

“就算不照顧那位患者,我也照樣領工資,我真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么?!?p/>

這是一位醫(yī)生辭職前對我說的最后一句話。對于這個問題,我無法作答。因為我知道,那位醫(yī)生對患者的照顧比任何人都要盡心,看到患者康復他比任何人都要高興。

初入職場,我的心中充滿了使命感和作為醫(yī)生的熱情,我下定決心要調(diào)整處于癡呆癥急性期患者的癥狀,讓患者能夠繼續(xù)與家人一起生活。但是,艱難的現(xiàn)實和復雜的內(nèi)心在不知不覺中磨滅了我的使命感和熱情,最后只留給我恐懼和不斷后退的沖動。但是,哪怕只有一步,只要我堅持下來,把身體交給時間,即使沒有了當初偉大的使命感,但我還是能感覺到,一個個看似微不足道的理由正一點點引領我前進。

“好好吃飯,再看看孫子孫女就夠了,還有什么奢求?!?p/>

“聽您的話減少了藥量,手抖的毛病好了很多。別擔心。我現(xiàn)在好了很多?!?p/>

“別總說我,您也要在意一下自己的健康。最近的臉色怎么這么蒼白?”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患者接觸得多了,反而是患者開始安慰心生恐懼的我。可能是他們當了太久的“大人”了吧。說一個人是“大人”,也代表了這個人經(jīng)歷并且承受了太多苦痛,內(nèi)心已經(jīng)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答案。對已經(jīng)失去的東西學會放手,即使找不到答案也不再焦慮。他們已經(jīng)知道時間會解決一切。面對這些充滿智慧的患者,我就像孩子一樣接受著他們的關心和安慰。

有一位老爺爺和自己的老伴同時患上了老年癡呆癥,老奶奶先被送進了療養(yǎng)院。后來老爺爺也因為癡呆癥導致的妄想癥不斷惡化,最終住院接受治療。癥狀有所緩解后,老爺爺出了院。一天,他在家屬的陪同下來門診接受檢查。原來,他是和子女一起來醫(yī)院開入住療養(yǎng)院所需的證明材料的,他就要和老伴住進同一家療養(yǎng)院了。我向他的子女說明了入住療養(yǎng)院的注意事項,以及應對妄想癥和服藥的方法等。后來,子女被院務工作人員叫去確認材料,暫時離開了診室。診室里就剩下我和老爺爺兩個人。不知為什么,我的心情很復雜,總覺得對不起他。于是,我先開口打破了沉默:

“怎么樣?剛進療養(yǎng)院可能會有些不習慣,您有什么擔心的嗎?有的話就告訴我。我會幫您轉(zhuǎn)達給家人和療養(yǎng)院醫(yī)生的?!?p/>

在我剛剛給家屬講解注意事項的過程中,老人始終一言不發(fā)。突然,他回頭看向身后,確認子女還沒有回來后,開口說道:“謝謝你讓我和老伴住到一起。孩子都沒用。老伴會照顧我的,您不用擔心。”

平時話很少的老人突然頑皮地對我一笑,還說謝謝我。之前很長一段時間,他和老伴都是“兩地分居”,一個在醫(yī)院,一個在療養(yǎng)院。說不定療養(yǎng)院可以成為兩人重逢,再次約會的地方。之前,我一直對老人不能住在家里充滿了擔憂,那一刻,我對把他送進療養(yǎng)院這件事釋懷了。老人接下來說的話更是讓我不由自主地紅了眼圈。

“醫(yī)生,在死之前,就讓我們兩個在一起吧?!?p/>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還有能力愛人和被愛,這是何等幸福的生活??!他們希望的正是我這一生的追求。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