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爽又黄又紧无遮挡_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无码_国产亚洲日韩a欧美在线人_色婷婷AV一区二在线观看_美女粉嫩极品国产高潮无套在线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新譯外國詩歌2020—2022
跨越半个世纪的各语种诗人中成绩最突出的群体呈现。 《诗刊》“国际诗坛”栏目2020—2022优中选优之作。
ISBN: 9787559864543

出版時間:2024-01-01

定  價:88.00

作  者:《诗刊》社 编

責  編:覃伟清
所屬板塊: 文学出版

圖書分類: 外国诗歌

讀者對象: 大众

上架建議: 文学/外国诗歌
裝幀: 精装

開本: 32

字數: 290 (千字)

頁數: 480
紙質書購買: 京東 天貓 當當 有贊
圖書簡介

本詩選收錄了2020—2022年《詩刊》所刊國際詩人中20位的作品。有首次在國內文學期刊獲得譯介的尼加拉瓜詩人埃爾內斯托·卡德納爾;有在拉美文學史上影響重大的烏拉圭“45一代”最后一位健在者伊達·維塔萊;有美國當代詩壇最德高望重的詩人查爾斯·賴特;有英國歷史上首位女桂冠詩人卡羅爾·安·達菲;有著名的德國詩人、畢希納獎獲得者勒內·昆策;有小語種大詩人、愛沙尼亞詩人卡普林斯基……他們或是各國最重要的既存詩人(偶有剛剛故世),或是各國當前成績突出的中壯年詩人。詩人年齡跨越50年,詩選范圍闊大,內容豐厚,可使讀者對當今世界詩壇有一個鳥瞰性的認識。

作者簡介

《詩刊》創(chuàng)刊于1957年,是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的大型國家級詩歌刊物,主要發(fā)表當代新詩,兼及中華詩詞、詩壇動態(tài)、詩歌評論、詩歌翻譯。作為新中國第一本大型專業(yè)詩歌刊物,《詩刊》素有“詩歌國刊”的美譽。《詩刊》的歷史可說是中國當代詩歌發(fā)展的歷史。

圖書目錄

伊達·維塔萊詩選

[烏拉圭]伊達·維塔萊

范童心 譯

003 余 燼

004 流 亡

006 變

007 這個世界

009 蝴 蝶

010 水 滴

011 財 富

013 懺 悔

015 夏 天

016 八月,桑塔羅薩

018 冬 天

019 畫

020 天空的背面

021 牛 仔

022 五 月

卡德納爾詩選

[尼加拉瓜]埃爾內斯托·卡德納爾

趙振江 譯

025 有一個尼加拉瓜人在國外(節(jié)選)

027 第8“歷日”

031 短詩(選六)

034 詩篇(之五)

036 民族之歌(節(jié)選)

038 為瑪麗蓮·夢露祈禱

043 手 機

斯坦利·摩斯近作選

[美國]斯坦利·摩斯

傅 浩 譯

047 還沒有

049 第五幕,第一場

052 自我傳說,2021

058 贈W.S.默溫

061 還剩下什么

062 瑣 屑

065 后同步

加莫內達詩選

[西班牙]安東尼奧·加莫內達

趙振江 譯

069 倘若一棵巨大的玫瑰在我胸中爆炸

070 她穿過寂靜……

071 無人向我展示一滴眼淚……

072 火的堅固……

073 美

074 你的雙手實實在在……

075 我活著,沒有父親也沒有同類……

076 水的感覺

078 描述謊言(節(jié)選)

085 錯誤的歌(選一)

勒內·昆策詩選

[德國]勒內·昆策

芮 虎 譯

091 鳥的苦痛

092 感覺之路

093 匈牙利66狂想曲

094 無盡的逃亡

096 馬巴赫文學檔案館

098 在厄爾勞感受詞語

099 空籃子里的大魚

100 雨后云散

101 詩 學

102 語言硬幣

103 愛 情

105 揮之不去的往事

106 耳邊的鐘

107 維 度

108 早安信條

查爾斯·賴特詩選

[美國]查爾斯·賴特

楊 園 譯

111 睡前故事

113 陰影簡史

117 負 片

119 圣徒的生活(選一)

121 在新年重讀老子

124 巖石風景中的藝術家肖像

126 自畫像

127 鹽

128 重 聚

129 那只右手的墳墓

庫什涅爾詩選

[俄羅斯]亞歷山大·謝苗諾維奇·庫什涅爾

劉文飛 譯

133 夜間的逃亡

135 不做被愛的人

137 我們稱作靈魂的東西

139 你披著雨衣回家

142 我看著窗外夜空的云

143 九月掄起寬大的掃帚

145 清晨的穿堂風

147 夜蝴蝶

148 我點亮露臺的燈

150 抱歉,神奇的巴比倫

152 死后的生活不如現世的生活

卡普林斯基詩選

[愛沙尼亞]揚·卡普林斯基

范靜嘩 譯

157 東方、西方,邊界總游移不定……

158 無,穿透一切,有,滿是寧靜……

159 一切都里朝外,一切都很不同……

160 睡眠蓋著我們,一個人嫌多,兩個人嫌少……

161 沒有人能再將我組合起來了……

162 我們總會將童年再過一次……

164 有時我清晰地看見事物敞開……

165 一次收到斐濟寄來的明信片……

166 我和小兒一道回家……

168 我的小女兒雙手齊上……

169 一只花斑貓獨坐在……

170 莊稼收割了,老鼠……

171 洗洗刷刷怎么也做不完……

172 我原本可以說:我從巴士上下來……

173 要多寫。要多說。給誰呢……

174 詩是青翠的——在春天……

安德烈·維爾泰詩選

[法國]安德烈·維爾泰

宇 舒 譯

179 大爆發(fā)

182 大 帆

184 大 道

187 在斜坡上

190 全 部

191 拉 加

192 印度長圍巾

193 南面的山坡

194 也

195 閻羅王

196 更 深

諾德布蘭德詩選

[丹麥]亨里克·諾德布蘭德

柳向陽 譯

201 無論我們去哪里

202 果仁蜜餅

203 內 戰(zhàn)

204 航 行

206 給內瓦爾

207 幼發(fā)拉底河

208 懲罰之夢

210 卡爾杜齊

212 光 年

213 湯 碗

214 絞刑吏的悲嘆

217 萊斯博斯的玫瑰

218 我愛到處睡覺

220 水 母

庫勃拉諾夫斯基詩選

[俄羅斯]尤里·米哈伊洛維奇·庫勃拉諾夫斯基

劉文飛 譯

225 大師與瑪格麗特(選三)

228 我的俄羅斯

230 致布羅茨基

234 印象主義

235 致索爾仁尼琴

238 戰(zhàn)爭與和平

240 像在極地勞作的人……

242 十一月哀歌

244 雪 前

蒂姆·利爾本詩選

[加拿大]蒂姆·利爾本

趙 四 譯

247 愛在物之中心

248 在山中,看

249 沉思即悲悼

251 我向它鞠躬

252 擲

254 塔西斯,西北溫哥華島,

語言說出的土地之邊緣

263 兔子湖木屋,初讀《道德經》之地

265 風,吃重纜繩中

267 蜂 鳥

琵雅·塔夫德魯普詩選

[丹麥]琵雅·塔夫德魯普

李 笠 譯

271 我母親的手

273 記憶之痕

274 銘 文

275 蝸 牛

276 靜

277 僅只是一把刀

279 我們不是只活一天的動物

282 燃燒的水

284 淚

285 晚 安

287 泉

288 婚 姻

290 聲音,足跡

卡羅爾·安·達菲詩選

[英國]卡羅爾·安·達菲

顏海峰 譯

295 你

296 哈沃斯

297 小 時

298 不 在

302 如果我已死去

304 訂 婚

307 迎 冬

310 寫 下

312 愛 情

弗羅斯特·甘德詩選

[美國]弗羅斯特·甘德

宋子江 譯

315 流浪海

317 晨歌(一)

318 晨歌(二)

319 晨歌(三)

320 在山中

323 連 筆

326 周 年

328 兒 子

330 踏出光芒

揚·貝克詩選

[荷蘭]揚·貝克

禤 園 譯

339 已然寫下

341 請將他帶離此地

343 必要的深度

345 你說過的

346 在一輛動蕩之車里

348 打電話給媽媽

349 尚不存在的我們曾經擁有

351 我虛構的他(選二)

李昇夏詩選

[韓國]李昇夏

洪君植 譯

359 久痛則美

361 蓋房子

363 命

365 你不欠我什么

367 致女兒

369 黃昏的臨終

371 因果律

372 交 感

373 在冬季的城市

374 家、門和路

376 與畫家蒙克一起

羅杰·羅賓遜詩選

[英國]羅杰·羅賓遜

余 烈 譯

381 肖像博物館

383 疾風號

385 你的愈益暗紅的血

387 黑橄欖

388 警 示

389 公民二

392 曾祖母肖像,儼然席里柯好妒的瘋女人摹本

394 格蕾絲

396 論護士

397 便攜天堂

馬丁·索羅德魯克詩選

[斯洛伐克]馬丁·索羅德魯克

火 尹 唐藝夢 譯

401 尾骨對尾骨

404 皺眉在半衰期

409 在愛情游戲的野蠻兩極之外

416 這就是太感人的激情收縮

421 根之間不大可能的平衡

葛拉娜茲·穆薩維詩選

[伊朗]葛拉娜茲·穆薩維

穆宏燕 譯

425 闡 釋

426 墻 根

427 滯 留

428 故 事

429 瘋人院

431 詩 人

432 避 難

433 偷 渡

434 關 系

435 黑頭頂

436 到 達

437 長大成人

438 星 光

439 承 諾

440 紅色理智

441 愿 望

442 冬 天

443 皮 膚

444 哀 歌

序言/前言/后記

東方,西方,邊界總游移不定

趙 四

《新譯外國詩歌2020—2022》是《詩刊》的“國際詩壇”欄目這幾年間陸續(xù)成書的第三本。這個翻譯書系的規(guī)制體例讀者朋友們都已經頗為熟悉,這里不再贅言。在這篇《序》

中,我們擇要介紹一些本書中收錄的重要詩人,以期經此管窺透鏡折射出當下國際詩壇一些更為立體的光芒。

本書開篇的烏拉圭老詩人伊達·維塔萊,出生于1923年,今年已是實足100周歲,老詩人依舊健康活躍,不時出入重要文學活動、書展,活力令人稱奇。也讓人感嘆,南美那塊神奇的土地莫非尤為鐘情造就高齡傳奇詩人?據說,103歲辭世的智利詩人尼卡諾爾·帕拉99歲時,還開著自己的老爺車上街與民眾一道游行??磥碓谀欠酵恋厣希瑹o論經歷過什么樣的坎坷、磨難,曾經的各國軍政府如何進行過無道獨裁統(tǒng)治,激情和自由始終是連高壽之人也不能停止揮舞的隱形的翅膀。

2018年維塔萊以95歲高齡獲得西班牙語世界最高文學獎——塞萬提斯獎,評委會將她迎進西語文學萬神殿的評語是:“她的語言,屬于西班牙語現代詩歌最突出、最為人熟知的典范語言,既充滿智慧又具有流行性,既包羅萬象又有個人特征,既通俗易懂又富有深意。長久以來,她就已成為西班牙語各個地方、所有年代的詩人的參考榜樣”。身為烏拉圭“45一代”文藝運動的最后一位在世成員,自1949年出版詩集《記憶之光》迄今,維塔萊一路行來,可謂是拉美現代詩歌歷程最重要的最后在世見證者。看一下2019年年初詩人新著《莎士比亞宮:我在墨西哥的生活點滴》里詩人交游往來的文藝、知識圈名單,就知道此之何謂了。

作為“本質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維塔萊擅長以短詩的形式,以追尋語詞的意義和具元文學特征的簡潔清澈的詩語,在對語言及對世界質疑的雙重透鏡下,至為精準地在強烈的感性認識和概念結晶之間碰撞出穿透經驗、想象的,含義雋永饒富深意的詩篇。這樣一種詩歌品質非一直處身于拉美先鋒詩歌傳統(tǒng)中的詩人不可為,可謂無雜質、似音樂、擁有美之魔法。一個《奧蘭多》里的世界。

詩人作品眾多,《對不可能的追求》《同類的詞典》《堅持不懈的夢想》《每個人在他/她的夜晚》等詩集均常為人稱道。

本書收錄的第二位詩人,亦是拉美詩人,堪稱當今拉美世界最著名詩人之一的埃爾內斯托·卡德納爾(1925—2020)??匆豢丛娙说穆臍v,我們便會懷疑,誰說詩人的“生活在別處”?那是別處的詩人們,不是拉美大地上的。這位拉美解放神學的旗手更是一手干革命、一手寫詩章的歷史場景的締造者。

出生在一個兩位表兄都是詩人的上流社會文學家族中,卡德納爾自小便相信“一切都是詩,一切都可以成為詩”。但是,他不待在空中樓閣里,而是親自上陣秘密集會、散發(fā)傳單、組裝機槍,這是他在為1954年意圖推翻索摩查獨裁統(tǒng)治的“四月起義”做準備。惜起義失敗,在屠殺的血雨腥風中,詩人逃出魔掌,輾轉隱匿,悲憤中醞釀著自由體長詩《午夜零時》,情感激越地講述著民族英雄桑迪諾被叛徒出賣遭到暗殺的經過,成就不朽名篇。此后,經歷了信仰危機的詩人進入修道院學習神學,成為神父。受其教育的教區(qū)會眾、公社居民不少也成了戰(zhàn)士、游擊隊員。后被迫流亡各地的神父公開其桑迪諾民族解放陣線成員的身份,繼續(xù)從事革命活動,尋求各國援助。桑解陣線革命成功成為執(zhí)政黨后,卡德納爾被任命為新政府的文化部長。

出生入死中作詩,并且一生高產,有35本詩集之多,在詩學上又深受自由得非常徹底的美國當代詩歌影響,詩人呈現給我們的是與歷史相結合的激情詩章,而非與美臨淵共舞的詩之純粹。

“現代主義”一詞現今含義寬泛,但作為文學運動,它其實最早出現于拉丁美洲,是拉美文學中的專用概念,這一運動反向影響了西班牙詩歌,第一次對歐洲文壇產生了反作用力??ǖ录{爾的前輩同胞、尼加拉瓜歷史上的第一詩人(卡德納爾堪稱第二)魯文·達里奧(1867—1916)便是這一運動中的最大碩果,他1888年出版了詩文集《藍》,標志著這一運動的形成。只是卡德納爾的詩歌并不活在前輩“藍色的世界”之虛幻藝術理想中,而是燃燒在血與火的殘酷現實里。但他們無疑共享同一個靈魂背景——“具有印第安血統(tǒng)的天真無邪的美洲”(魯文·達里奧語)。因而,我們不難理解,當2009年,由阿根廷詩人胡安·赫爾曼等五人組成的評委會一致通過授予卡德納爾巴勃羅·聶魯達泛美詩歌獎時,高度認同的便是這位戰(zhàn)士-神父-詩人“更新了西方的經典傳統(tǒng),使該傳統(tǒng)與當代的現實相結合”,詩人“對本大陸原住民持久關注并有政治擔當”。

本書收錄的第四位詩人(按生年排序),也是位西班牙語詩人,但從拉美世界回到了西班牙本土。安東尼奧·加莫內達,詩人生平最傳奇的一年是2006年,那一年他榮獲了包括塞萬提斯獎和索菲亞王后詩歌獎在內的三項文學大獎。他也因2020年獲頒歐洲詩歌暨文藝荷馬獎章,作品被收錄于漢語“荷馬獎章桂冠詩人譯叢”出版,而在90歲高齡時擁有了自己的第一本漢譯詩選《加莫內達詩選》。有興趣繼續(xù)閱讀加莫內達的讀者可以在那本他的一生詩選中較為全面地感受他那凝聚融合記憶、歷史、自我分析創(chuàng)造出的認知與感動并存的神秘詩歌空間。

作為一個徹頭徹尾自學成才的詩人,加莫內達拿出的卓越詩歌作品以及審視文學的視角常常令人震驚,引人深思。在他的塞萬提斯獎長篇獲獎感言中,他提出是“貧窮的文化”創(chuàng)造出了塞萬提斯在西班牙語的現代敘事創(chuàng)作宗本中安置的具現代性的“詩”,這種詩被偽裝為堂吉訶德的“瘋狂”,處理“未知”或曰“無意識地知”:某種作者本人對之亦不了知,需經寫作揭示、發(fā)生的思想之共同規(guī)范;正是一生“被天堂所拒絕”深陷苦境的塞萬提斯自身艱困生活的發(fā)散創(chuàng)造出的自我荒唐化使其作品達至了這一詩的深度。所有詩歌,包括那些出自苦難、殘忍、不公的詩歌皆會將自己的生命建立于創(chuàng)造快樂形式之上。加莫內達的這一詩歌創(chuàng)作機制信仰也是他對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奧秘的自道。

本書的歐洲詩歌部分最值得一提的是收錄了一位真正的小語種大詩人,愛沙尼亞詩人揚·卡普林斯基(1941—2021)。走在國際詩壇上,你若和視野相對開闊的各國詩人聊起他,大家?guī)缀鯐惪谕暋?,這是我們時代最好的詩人之一。本書收錄的荷蘭電影詩人揚·貝克,也指認自身的詩歌美學根源之一便是卡普林斯基。但在漢語詩壇,即便這些年我們也在努力地甚至特別有興趣地關注小語種大詩人,但他尚未受到和他同輩的東歐詩人薩拉蒙、扎加耶夫斯基那樣的特別關注。

愛沙尼亞語言和文化屬于烏戈爾-阿爾泰語系文化傳統(tǒng),語言接近芬蘭語。兩國的首都塔林和赫爾辛基隔著85公里芬蘭灣南北相望(東西則遙望圣彼得堡和斯德哥爾摩,可以想見它們曾經歷的在兩大帝國間的拉鋸中被占的歷史),兩國的國歌甚至是同一旋律(歌詞不同)。只有133萬人口(2022年1月數據)的愛沙尼亞竟然能夠產生像揚·卡普林斯基這樣世界主義的詩人,簡直是在為“小國優(yōu)勢說”直接遞證詞——該說法認為身為小國公民,要么就是成為一個淺見陋識之輩,要么就是成為一個博聞廣識之人,沒有中間道路,有志者就意味著只會走在那向上的唯一道路上。

卡普林斯基不僅是一位詩人,而且是一位哲學家?;蛘呶覀冊搯?,不是思想家的詩人有可能成為一位大詩人嗎?堅持愛沙尼亞國家主義的、關注全球性問題的、支持左翼/自由思想的詩人甚至還是塔林植物園的生態(tài)專家。作為翻譯家,讓中國人民尤感親近的是,他翻譯過《道德經》,他的思想也更受佛教的影響。作為法語語文學者從大學畢業(yè)的詩人,有的詩作還是用英語、芬蘭語寫的,后來也有用俄語寫的,僅從寫作語言一項,便可一窺詩人的廣博。詩人卡普林斯基無疑是一位大知識分子。

同為佛教信徒的美國詩人加里·斯奈德這樣向英語世界推薦同好:“他在這些我們時代的詩篇中重新思考歐洲,覆議歷史。優(yōu)雅、沉思、不屈不撓、心靈化、新鮮。溫和的政治和愛的詩篇有時會令你驚恐?!弊x到下面這段詩時,我由衷地產生了驚恐之感,由之確認——這是當之無愧的我們時代的大詩人。

一切都里朝外,一切都很不同——

無色、無名、無音——

頭頂的天是斧頭的鋒刃。沒人知道

鏡子般映出星星與銀河的,是一把斧頭。

只有有愛的人才能看到,并保持沉默,

而天空里鏡子槳葉松脫,落向我們,

穿過我們的身體,一種黑星空的黑暗

落進一種更黑的黑暗,什么都阻擋不了。

無論我們怎么回頭,黑暗一直墜落,

擊中我們,使得我們身首分離。

深淵的聲音如云朵升起,穿透我們。

本書的歐洲詩歌部分還收錄有兩位丹麥詩人,從而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環(huán)波羅的海側重。雖然作為國家,目前丹麥在全球幸福指數中排名第二,但年輕時的亨里克·諾德布蘭德卻似乎感受不到,向日葵屬性的驅光動物永遠熱愛的是南歐的驕陽、藍天、橄欖樹,諾德布蘭德將一生中最好年華的30年交給了陽光燦爛的地中海,流連在土耳其、希臘、西班牙的海濱、島嶼、酒館、旅店、絲柏樹下。

而一個移居者從來不能完全心安理得地在別種文化中高枕無憂,無論他多么熱愛這靈魂的新屬地。這種神秘的不安在《果仁蜜餅》一詩中被精微地捕捉到,在異國他鄉(xiāng)被小販的一瞥所觸動的,是靈魂里古老而隱秘的熟識感,仿佛是這種半成形、半流動的熟識感在詩人半是茫然的心靈中察知到了它自身。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便被認作是丹麥領軍詩人之一的諾德布蘭德,在丹麥文學中享有“永遠的旅行者”之名,不停移居的憂郁是他詩歌中彌漫性的氣質,那不再是一種斯堪的納維亞著名的本土憂郁。

對于詩人來說,“離開與抵達最與人類存在相關?!斏碓谀车?,我不再是我,而是我周圍之所是”。1967年詩人和朋友前往希臘時,恰逢當地軍事政變,他們被迫繼續(xù)旅行到了伊斯坦布爾。詩人此后萌生了學習土耳其語、生活在土耳其的想法,他認為在那里的生活和閱讀土耳其詩歌締造了他的詩。他尤其感興趣于納齊姆·希克梅特、奧爾罕·維利、13—14世紀的尤努斯·埃姆雷那種“神秘的接近上帝的方式”。

半個世紀過去,諾德布蘭德已被認為是歐洲最重要的詩人之一。詩人的身體也早已不再漂泊,安居在丹麥東南端的默恩島上。這座被稱為“夢島”的小島只有薩福之鄉(xiāng)萊斯博斯島的13%大,但是有白色懸崖、史前石墓、讓安徒生前來一探究竟的樹冠、埃梅隆德大師 1 的壁畫、琥珀之路上的記憶陪伴著晚年的詩人,直至2023年1月31日,詩人永遠地停下了今生的漂泊。

丹麥女詩人琵雅·塔夫德魯普是當前斯堪的納維亞世界最重要的詩人之一。她立足于自己的北方之根,深受保羅·策蘭和瑞典詩人??寺宸虻挠绊?,試圖建立起自己頗具雄心的詩歌體系,她認為:“詩歌本身就是事物,它構成了一個特殊的世界,一種想象力,一種被表達出來的智慧,可以作為我們前進的動力?!彼跃哂懈叨纫曄裥院透泄傩缘脑姼鑼Υ嬖趩栴}發(fā)言,作品用女性的身體作為自然的隱喻和自然的要素;身體、夢幻、死亡是她詩歌宇宙的軸心,她的作品洋溢著個體性的美和激情之力。

在冬季漫長、黑暗、寒冷的北國,女詩人琵雅坦蕩、熾熱、開闊的愛情之詩有著燃燒冰雪的穿透力。

同樣處于高緯度地區(qū)的蘇格蘭女詩人卡羅爾·安·達菲,一樣以愛情詩為擅場,只是作為雙性戀者,英國300多年來首位女桂冠詩人安·達菲的愛情詩在1993年之后更多是以蕾斯賓姿態(tài)傳達深情、探索女性身份。

安·達菲是當今英國最受歡迎的詩人之一,“后-戰(zhàn)后英格蘭:撒切爾的英格蘭”的代表性詩人。她以一種對世界懷有怨憤、不平的城市社會邊緣人群的聲音發(fā)聲,有強烈的女權主義意識。評論家們贊譽安·達菲的詩歌對愛、喪失、秩序脫位、懷鄉(xiāng)之情的動人、敏銳、機智地喚起,粉絲們則對她的朗誦報以在搖滾演唱會上才有的拍手、跺腳、歡呼之熱情。一個詩人,既被非詩歌讀者閱讀,又被詩歌同儕敬重,可能是社會層面上詩人被接受的最好狀態(tài)了,雖然其中不乏有1999年時未被任命為桂冠詩人一事的推波助瀾。女同身份還是讓本欲展示“酷不列顛”的布萊爾感到太酷了,直到10年后的下一次任命,安·達菲才終于酷得其所。

本書還收錄了英國黑人詩人、樂隊主唱羅杰·羅賓遜的抗議之聲。出生于倫敦、少年時代在故鄉(xiāng)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長大的詩人,其詩歌語言中有著分別汲取自兩地的兩種聲音和韻律資源的結合。倫敦,令英國黑人感到疏離和難以歸屬;特立尼達故鄉(xiāng)的變化又使熟悉的記憶變得脆弱,詩人始終深化著對堅韌和脆弱之間緊張關系的探索,并葆有著復興、塑造新家園的信念。本書收錄的他的詩歌譯自他獲得2019年艾略特獎的詩集《便攜天堂》,仍是感人的、刪節(jié)的歌詞、擴展的散文詩、詼諧的民謠甚至是祈禱文的風格,但詩人收回凝視加勒比海的目光,聚焦英國現實,看到這里有格蘭菲爾塔公寓大火、“疾風號”丑聞、奴隸制的遺產,他以超越了義憤的表達方式,揭示出經驗下暗含的內容,進入事件中的人性現實。

本書收錄的三位美國詩人和一位加拿大詩人,也不期然地形成了一塊北美詩歌板塊高地。

在文學幾乎已被獎項文化一統(tǒng)天下的當今,我們真正的文學人無不緬懷那個曾經多大師、少獎項,走遍世界全靠文本自身發(fā)散光芒的現代文學黃金時代。耄耋之年的斯坦利·摩斯的詩作放在各位屢獲大獎的美國詩人旁邊,你也并不會覺得遜色,可能還會更感動于老爺子的通透、睿智。約翰·阿什伯利曾不吝贊美:“斯坦利·摩斯是美國詩歌守得最好的秘密,作為其他詩人的富創(chuàng)意的出版人之名掩蓋了他自己那些電荷高能的、美麗得扎痛人的抒情詩。”摩斯在詩中橫貫世界,在紐約、耶路撒冷、中國、希臘還有別處各種文化中到處扎根,他探究、訊問種種凡俗和無可避免,在日常中對精神性及其廣闊的問題反復考量。他雄辯,語言具有直接的真實性,他的詩歌品質自然坦蕩,并令人稱奇地實現了詩體現神秘性的隱秘要求。

被譽為他那一代中最好的美國詩人之一的查爾斯·賴特如今是美國健在詩人中成就最大、最德高望重者之一。

創(chuàng)作生涯始于在意大利服兵役時期的詩人初時以龐德《比薩詩章》為導引指南,既用以發(fā)現意大利的偏遠之地,也以之為詩歌的參考文獻,在詩人的第一本重要詩集《那只右手的墳墓》(1970)中有唾手可拾的龐德影響的證明。這個書名也是詩人一生詩歌的第一象征符號,手套、鞋、手、帽子等意象貫穿賴特詩歌始終,表征著那些循環(huán)往復的主題:記憶、過往、存在的狀態(tài)、自然和精神的世界、個人的救贖。

詩人1973年出版的《艱難的貨運》被認為是確立了他的獨特聲音之作,在《血統(tǒng)》(1975)、《中國痕跡》(1977)中,詩人繼續(xù)完善他摸索著實現的對事物進行個人化定義的道路,以具豐富暗示性的碎片化意象,要求讀者共同參與意義建構。這三本詩集合集為詩選《鄉(xiāng)村音樂》于1982出版后,為詩人帶來了美國圖書獎(后更名為國家圖書獎)。賴特的聲名隨著他每一本新詩集的出版與日遞增。

1981年出版了《南十字座》之后,賴特經歷了一個轉變時期。詩行更長、更為松散的作品如《區(qū)域日志》(1988)和詩選合集《萬事之世》(1990)出離了早期晶體般的短抒情詩,將不同主題的線繩編織成自傳體式的織物,從多數讀者所熟悉的詩歌嚴格的統(tǒng)一性和封閉性中解放出來,詩人自由地拾取、保存、開拓,返回到風景、歷史事件、種種觀念當中,對它們進行拉長、延展的沉思。

在20世紀90年代,賴特的風格再度變化,如在《奇克莫加河的詩》(1995)和其他作品中,詩人體現出一個唯靈論者的節(jié)制,僅對有限主題或場景以其沉思譜出觸及崇高的新的變奏曲,形成了一種可稱之為“意象敘事”的風格,敘事沖動運行在每一首獨特詩歌形成的沉思時刻的底部。貫穿這一風格的詩集《黑色黃道帶》(1997)收獲了包括全美書評人獎、普利策獎在內的若干獎項。這兩本詩集和《阿巴拉契亞》形成了賴特的第三個三部曲,在2000年合集出版為《消沉的藍調》。

賴特把他的三個三部曲《鄉(xiāng)村音樂》《萬事之世》《消沉的藍調》稱為阿巴拉契亞的死亡之書。這些錯綜復雜地結構起來的作品被有些論者稱作“但丁式的”,各種主題繽紛旋繞的靜止的核心處,是詩人不變的超驗渴望。詩人自道:“三個三部曲做著同一件事,有著本質上同一的結構。過去,現在,未來:昨天,今天,明天。”

在《影子的短暫歷史》(2002)出版后的較長時段內,賴特擁有幾乎每年一本新書的創(chuàng)作節(jié)奏。這些后來的詩作往往又回到他中、早期的短詩和深沉挽歌的形式中。作為一生獲獎無數的詩人,賴特抱著一種斯多葛主義的態(tài)度,他愿意看到自己的詩獲得世上所有的關注,但希望自己是一個匿名詩人。

弗羅斯特·甘德和年長他7歲的妻子C.D.賴特(1949—2016)曾是美國詩壇著名的夫妻檔。妻子因病離世之后,陷入深度痛苦中的詩人再度出現在世人面前時,手中捧著一卷新著《同在》。這本感人的療愈之書終于打動評委,使得他7年之后得償所愿,摘冠2019年普利策獎(2012年曾進入決選名單)。一卷挽歌,竭力應對一個人生命中最難面對的時刻:突然的喪失、表達悲痛的艱難、舍不得那離去的。出版社推薦這本詩集時,也特別強調,作為美國當代在形式創(chuàng)新上最不安分的詩人之一,這些新作顯現出詩人特征性的張力能量和“自哈特·克蘭以來最兼收并蓄的選詞用字”能力。本書收錄的甘德詩作便是譯自《同在》。

英語文學學位之外還擁有地質學學位的甘德尤為關注生態(tài)詩學,長期是大學(哈佛、布朗大學)詩歌老師的他還是一位西班牙語詩歌譯者,并出版了兩本小說,還和各門類藝術家合作從事一些藝術活動,和亞洲的關系也比較密切。目前他和一位印度裔女藝術家共同生活。

蒂姆·利爾本,被加拿大詩人同行們稱道為加拿大最具冒險精神的詩人。唐·多曼斯基(2007年加拿大總督文學獎詩歌獎得主)評價他:“是一位技藝極其高超的詩人,多年來我一直仰慕不已,既折服于他異常彎曲使用語言的能力,也欽羨他洞察力的深度。他怎樣寫的和所寫下的東西總是以其勇敢震驚我,因為他的詩作出自他特有的超驗渴望和謙卑姿態(tài)。多年來,他的作品在保持和保持/深化之間維持的艱難平衡令我稱奇不已。利爾本寫著一些當今英語中最復雜精密、最吸引人和最獨特的詩歌?!?p/>

在我的翻譯經歷中,比譯哈特·克蘭還要困難的,便是利爾本詩歌語言的這種“復雜精密”,所以我同意多曼斯基的評價。人類中總有一些喜歡極限運動的人,利爾本屬于本能地熱愛語言極限運動的人,雖然我并不熱愛,但我曾經在最有翻譯勇氣的時候,領略了一番極限詩歌語言的此地風景。

作為神學、哲學學者的利爾本,其詩歌的主題結合世俗與神圣,堅持著二者必要的共存來處理我們周圍世界的基礎性客體,在他始終堅持“此在性”的深入細致的“地方性”書寫中,無論是加拿大北美大草原,還是西南隅的溫哥華島,他所關心的“地方”都是經由對環(huán)境細節(jié)的密切關注而看到的更大的世界。這個世界經由包括語言游戲和異想天開在內的文學手筆,錨定自己于基督教神秘主義者和經典的希臘思想家提出的哲學問題上,同時對某些自身語詞不能表達自己的東西做出姿態(tài)表達。這位思想性的詩人熱切地研究著人和環(huán)境的關系,藝術家和神性的關系等關于各種關系的艱難問題,堅持將所有要素置于不可分離的整體性當中。他的全部欲望之詩均可視為一首浩大哀歌的一部分,“詩歌是我們以情人的角色了解世界的必然之舉……詩歌因其不完整而喚醒了傷逝,一種對業(yè)已失去的人與世界的簡單合一的哀傷”。

在本書其余收錄的幾位德國、法國、俄羅斯、荷蘭、韓國、斯洛伐克、伊朗詩人中,我還想對七〇后的斯洛伐克詩人馬丁·索羅德魯克的詩歌簡言幾句。

寫作此文期間,我正好在參加第七屆上海國際詩歌節(jié),詩歌節(jié)的一個重要主題是“面對未來的召喚”。這些年來,在我目力所及中,無論是經典大師還是有為中生代或天資優(yōu)秀的青年詩人,無論所寫的是想象-象征的高蹈超驗渴望,還是詳盡、繁復的社會學挽歌或抗議之聲,真正有能力以擁抱科學之姿呼應未來之召喚的詩歌,索羅德魯克是吾之僅見。這種能力首先需要有專業(yè)的科學訓練打下的感受力基礎,才能夠催生出非門外漢之各種眼神飛瞥難駐的詩之有效性。不幸的是,我們身在分工分科致密、知識相互隔離的當代社會中,一個詩人,像索羅德魯克這樣在學業(yè)上從物理學到文學翻譯都經過了專業(yè)訓練的人,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存在。所以,不要驚奇他的詩歌中為什么量子力學般的精微到分子層次的感受力和古希臘青年的身姿可以自由結合自我的思辨、激情和理性的懷疑,“下到未知/之國土那不大可能的深處”(《根之間不大可能的平衡》)。

50年前拉美女詩人維塔萊流亡到墨西哥之時,伊朗女詩人穆薩維剛剛出生于德黑蘭,她后來移居到澳大利亞。這是這本書所收錄詩人的年齡跨度。半個世紀間,不論是被迫逃亡還是主動追求,詩人們移行的腳步從未停下;不論是身體的還是思想的“世界公民”,詩人們都愈益尋求文化的東西貫通之道,渴望成為天地人神間那個當代的真正“通達”之人,而不管地理的東方、西方,邊界總如何地游移不定……

編輯推薦

本詩選收錄了2020—2022年《詩刊》所刊國際詩人中20位的作品。對于詩人的選擇,有兩個傾向,一是傾向于未被譯介過的各國健在詩人中最德高望重者(偶有剛剛故世),他們均是各國最重要的既存詩人,而在漢譯中未能獲得及時展現的遺珠之憾;亦關注各國當前成績突出的中壯年詩人,所選詩人許多是近些年各國重要詩歌獎得主,具有跟進國際詩壇當下寫作的即時性。詩選范圍闊大,內容豐厚,可使讀者對當今世界詩壇有一個鳥瞰性的認識。

精彩預覽

伊達·維塔萊詩選

[烏拉圭]伊達·維塔萊

范童心 譯

這個世界

我只接受這個世界光彩照人、

觸手可及、變幻莫測,屬于我。

我只膜拜它永恒的迷宮,

它安穩(wěn)的光芒,盡管藏了起來。

不管清醒還是夢中,

我腳踏它肅穆的大地,

是它在我心中的耐性

如花綻放。

它有一個沉悶的輪回,

也許是煉獄,

我在黑暗中等待

雨水,火焰

掙破鎖鏈。

有時候它的光會改變,

那就是地獄;也有時候,極少的時候,

是天堂。

也許有人

能在虛掩的門之間,

望見彼岸的

承諾與綿延。

我只居于這個世界,

對其懷有期待,

充滿了驚嘆。

我身處其中,

留下來,

直至重生。

蝴 蝶

空中飄忽不定的,

是詩歌。

同樣飄忽的,

是一只飛來的夜蝶,

不美麗,也不灰暗,

即將消失在紙的褶皺中。

輕柔渺茫的語絲漸漸松開,

詩歌與蝶一起消失不見。

它們還會回來嗎?

也許,夜晚的某一刻,

我不再想動筆的時候,

某種比那隱秘的蝴蝶

更為灰暗的存在,

會躲開光明,

如同命運。

財 富

多年來,享受錯誤

和對它的修正,

能說話,自由行走,

沒有肢體殘缺,

進不進教堂都可以,

閱讀,聽喜歡的音樂,

夜晚跟白天做一樣的人。

沒有嫁給一樁生意,

無須測量羊群,

不因親戚的管制

或合法的體罰受苦,

永遠不必再游行,

不再接受那些

往血里

撒鐵屑的詞語。

自己能在目光之橋上發(fā)現

還有另一個

無法預見的人。

做一個人,一個女人,不多不少。

加莫內達詩選

[西班牙]安東尼奧·加莫內達

趙振江 譯

倘若一棵巨大的玫瑰在我胸中爆炸

倘若一棵巨大的玫瑰在我胸中爆炸

當黃昏降臨,在我的雙唇開花,

你會不會讓我攪動夜色——因為你

居住在那里——用我渴望的雙手,

用失眠的駿馬,它們馳騁在我的額頭上,

你會不會將玫瑰花放在我夜晚的肩膀?

倘若火的枝條萌發(fā)在我的舌頭上,

你會不會像夜間的風一樣

——那夜晚在你的聲音和你的家——

它會不會在赤裸的脊背上和你說話?

她穿過寂靜……

她穿過寂靜;

雙唇上凝結著母親的光彩,

她發(fā)現了百合與陰影的路徑。

她來自夜晚。穿過寂靜。

在無形的枝條后面,無關

血液的聲息,他在那里。

她沒告訴我們:什么哭泣,什么話語,

什么風;在什么日子,什么雪,什么

遙遠的山巒,從死者中穿過。

無人向我展示一滴眼淚……

無人向我展示一滴眼淚;

我沒感覺到光輝淌血的夜鶯

在我的喉嚨顫動。

我曾說:“來吧,上帝,來我的雙唇,

來我的雙眼,來我的渴望?!?

而上帝,一向沉默不語。

卡普林斯基詩選

[愛沙尼亞]揚·卡普林斯基

范靜嘩 譯

東方、西方,邊界總游移不定……

東方、西方,邊界總游移不定,

有時東移,有時西移,我們

不知道剛才那會兒邊界到底在哪兒:

高加米拉,烏拉爾山脈,或是我們本身,

因此耳朵、眼睛、手、腳、鼻孔、

肺葉、睪丸或卵巢,有一只在一邊,

另有一只在另一邊。只有心,

也唯有心,總在一邊:

我們向北看,心就在西方;

我們向南看,心就在東方;

而嘴不知道該替哪一邊說話,

或者兩邊都要顧及。

無,穿透一切,有,滿是寧靜……

無,穿透一切,有,滿是寧靜。

你對老子的譯解可能對,也可能錯——

今天,打開的書在說話,如展開的蝴蝶,

而花粉中,運動遇到靜止,也是這樣。

春風吹拂我們的頭發(fā)與衣裳。

我若說話,便是因為那份慰藉遠遠超出

我們的期待:水從各處涌來,

帳篷頂在拉普蘭地區(qū)清朗的夜晚飛逸,

項鏈墜落、摔碎:片語、生命和智慧。

所以就是這樣了,這就是你。眼睛

在白云間融化,這就是愛,是愛把我們

從方格紙中剪出來,讓那把火溫暖我們,

讓雨穿透我們,直到大地與我們之間

最后的界線消失不見。這就是愛:樹的葉子

以及光,正如我們自己,都滿載了無限。

我們應該存在,我們應該存在為不在,

我們應該守持那不屬于任何人的狀態(tài)。

一切都里朝外,一切都很不同……

一切都里朝外,一切都很不同——

無色、無名、無音——

頭頂的天是斧頭的鋒刃。沒人知道

鏡子般映出星星與銀河的,是一把斧頭。

只有有愛的人才能看到,并保持沉默,

而天空里鏡子槳葉松脫,落向我們,

穿過我們的身體,一種黑星空的黑暗

落進一種更黑的黑暗,什么都阻擋不了。

無論我們怎么回頭,黑暗一直墜落,

擊中我們,使得我們身首分離。

深淵的聲音如云朵升起,穿透我們。

雙子星在我們頭頂:一顆明亮,一顆昏暗。

其他的一切只是無限的空與遠,

塵粒繞著一座黑暗的教堂旋轉,其他的一切

只是一件黑披肩,精致的陳火也在那寫出我們的名字。

睡眠蓋著我們,一個人嫌多,兩個人嫌少……

睡眠蓋著我們,一個人嫌多,兩個人嫌少。

你的光腳趾露出來,抵抗著這個冬夜。

紅狐在山里奔走,猶如火焰,

五聲音階:你的小手指真的很小,

你輕閉的眼簾上,中拇哥和大拇哥

來回滑動,進入了童話故事。

較久的將來某一天,我會回憶起那片河岸,

從夢中之死后,在你身邊醒來。

斷裂殘損的樹木、船只的碎片,

還有十字架,為逝者而立,他們或許已經到來。

床單將會滑過我們身體一次。眼睛會僵直一次,

而一座公墳會把兄弟們收走。如果然后,也,

如果然后,也,再然后呢?為什么,是什么,愛人?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