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爽又黄又紧无遮挡_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无码_国产亚洲日韩a欧美在线人_色婷婷AV一区二在线观看_美女粉嫩极品国产高潮无套在线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華夏之旅叢書 橘燈照亮家園
《橘灯照亮家园》(“华夏之旅丛书”)由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主编,特邀张锐锋、冯秋子、王家新、周晓枫、计文君、庞余亮、江子等名家,深度考察书写黄岩及其历史人文地理,从不同角度给读者描绘出一个立体的黄岩,一个历史传统厚重和现代发达相融合的黄岩。
ISBN: 9787559871268

出版時間:2024-09-01

定  價:118.00

作  者:吉狄马加 主编

責  編:吴义红
所屬板塊: 文学出版

圖書分類: 中国现当代随笔

讀者對象: 大众

上架建議: 文学·散文
裝幀: 精装

開本: 16

字數: 100 (千字)

頁數: 224
圖書簡介

《橘燈照亮家園》系華夏之旅叢書之一,由著名詩人吉狄馬加主編,張銳鋒、王家新、馮秋子等著名作家和詩人到浙江黃巖采風的散文作品集,包括張銳鋒《橘燈照亮家園》、王家新《新橘頌》、周曉楓《橘花之盟》、龐余亮《你,那么甜蜜》等等。這些文章圍繞“橘”這一點,從文學、地理、歷史、民俗等多個方面,講述了黃巖這片善于思考、富有認知力和創(chuàng)造力、激情與理性交融的土地。

橘鄉(xiāng)黃巖是立體的、多面的、多元化,本書在不同的層面和角度切入黃巖的歷史與現實,帶領讀者真正走進黃巖,了解黃巖。

作者簡介

主編簡介:

吉狄馬加,中國當代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同時也是一位具有廣泛國際性影響的詩人。其詩歌已被翻譯成近四十種文字,在世界幾十個國家出版近百種版本的翻譯詩文集。

主要作品:詩集《火焰上的辯詞:吉狄馬加詩文集》《初戀的歌》《鷹翅與太陽》《身份》《火焰與詞語》《我,雪豹……》《從雪豹到馬雅可夫斯基》《獻給媽媽的二十首十四行詩》《吉狄馬加的詩》《大河》(多語種長詩)等。

曾獲中國第三屆新詩(詩集)獎、郭沫若文學獎榮譽獎、莊重文文學獎、肖洛霍夫文學紀念獎、柔剛詩歌榮譽獎、《人民文學》詩歌獎、《十月》詩歌獎、國際華人詩人筆會中國詩魂獎、南非姆基瓦人道主義獎、歐洲詩歌與藝術荷馬獎、羅馬尼亞《當代人》雜志卓越詩歌獎、布加勒斯特城市詩歌獎、波蘭雅尼茨基文學獎、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銀柳葉詩歌終身成就獎、波蘭塔德烏什·米欽斯基表現主義鳳凰獎、齊格蒙特·克拉辛斯基獎章、瓜亞基爾國際詩歌獎、委內瑞拉“弗朗西斯科·米蘭達”一級勛章等獎項及榮譽。

曾創(chuàng)辦青海湖國際詩歌節(jié)、青海國際詩人帳篷圓桌會議、涼山西昌邛海國際詩歌周及成都國際詩歌周等。

圖書目錄

橘燈照亮家園 張銳鋒/2

新橘頌 王家新/20

橘之舞 馮秋子/30

你,那么甜蜜 龐余亮/34

若得山花插滿頭

—臺州古韻事斷想 計文君/56

橘花之盟 周曉楓/70

五洞橋的乾坤 李曉東/80

斷鴻聲里 江 子/86

橘花夜與黃巖絮語 蕭 耳/114

后皇嘉樹 石 厲/136

黃巖行記 李寂蕩/152

黃巖行(三首) 李寂蕩/164

又見黃巖蜜橘 朱幼棣/168

我的身體聞到了橘花清香 麥 閣/176

醉在烏巖頭 康 巖/194

我正尋花花盡落 丁 鵬/200

序言/前言/后記

編輯推薦

《橘燈照亮家園》是一篇新時代的橘頌,一曲蜜橘之鄉(xiāng)黃巖的贊歌。諸位作家同一時間共同游歷了蜜橘之鄉(xiāng)黃巖,但每個人的著眼點、側重點和觀感則各有不同,訴諸文字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佳作。這些篇章從不同角度給讀者描繪出一個立體的黃巖,一個歷史傳統(tǒng)厚重和現代發(fā)達相融合的黃巖。

精彩預覽

橘燈照亮家園

張銳鋒

夜晚的橘園,沉浸于夢幻。我的腳步踩著夢幻從橘樹中穿過。一條長長的棧道帶著兩側的燈光,構成夢幻的骨架,而四周大片大片的橘樹林是夢幻的翅膀。這翅膀不是靜止的,而是在夜晚緩緩扇動,我感到了被攜帶著不斷上升。我看見橘樹上還有殘留的白色橘花,小小的,五個花瓣,紐扣一樣綴在樹葉之間,整個橘樹被綠衣裳包裹。棧道旁邊的橘形燈發(fā)出橘黃的光,散射到橘樹上,由近及遠,從真實到黯淡,顯出光的層次感,這讓每片橘樹林此起彼伏,每一棵樹都是一個波浪,波浪連著波浪,洶涌飛揚。

橘花的香氣淡淡的,融入了呼吸。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香氣,而橘花的香氣,淡淡的香氣,獨特的香氣,屬于這個橘園,屬于未來的果實,屬于黃巖。黃巖不僅在高樓大廈之間,不僅在一條條車流洶涌的道路之間,不僅在美好的山水之間,它還在明月中,在橘花的香氣中。黃巖不僅供我們生活,還供我們觀看、感受、思考和在香氣中呼吸。這是最好的香氣,它孕育最好的橘子,最好的果實。這是最富詩意的橘園,也是最富生命意蘊的橘園。青蛙的叫聲響成一片,充滿了激情和生命的欲望,充滿了童真、純潔和想象力。

他讓我們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故鄉(xiāng)的小河,想起白云飄浮于微瀾里的純粹和陽光燦爛的白日,想起河邊專注于洗衣的母親和她的映照于水中的面影。飛鳥從頭頂掠過,停留在不遠處的樹枝上,蝴蝶翩翩而飛,與花朵為伴。青草地上晾曬的衣裳沾滿了大自然的芬芳。云彩遮住陽光的時候,天色暗淡的時候,雨后的夜晚,明月的夜晚,青蛙爬上了河岸,鼓起了脖子下的氣囊,發(fā)出了一陣陣震撼的蛙聲。它們似乎在一夜之間出現,天地之間充盈著它們的呼喊。這是它們的語言、大自然的生命語言、萬物繁衍生息的語言、兒童們熟悉的童真的語言,它包含了地上生活的奧秘和啟示。

每一只青蛙的叫聲都有著自己的節(jié)律,而那么多的青蛙合奏的時候,節(jié)律被打破了,淪為鼓噪和喧囂。就像城市的高分貝噪聲一樣,它的鼓噪和喧囂證明大自然的生命能量。是的,這是一片高能量的土地,橘園暗示著繁榮的無窮可能性。這不是預言,也不是寓意,而是這里布滿了心臟,激烈跳動的、強有力的心臟,土地的心臟。長長的木構棧道,是我們感受這強大心臟的最好位置。它的猛烈的跳動和我們的心臟同步。我從自己的心臟跳動中感受時代心臟的跳動,感受漫長往事的節(jié)奏。一條棧道通往每一個人的童年,讓童年的時光復活,也讓每一游覽者沿著長長的時間看見往事中隱藏的懸念。

一座廊橋跨過了一條溪流。溪流里漂滿了橘燈。明月、橘燈、星空和船以及廊橋上的燈光,構成了詩與遠方。這是時空的共在,是從過去到現在以及未來的光陰的總和,是鄉(xiāng)村的幻影,也是詩意生活的寓言。從前看過冰心著名的散文《小橘燈》—“爐火的微光,漸漸地暗下去了,外面變黑了?!薄∨⒁槐K小橘燈遞給我說,“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橘燈照你上山吧!”……“我提著這靈巧的小橘燈,慢慢地在黑暗潮濕的山路上走著?!薄粋€感人的關于希望的故事,一件關于小橘燈的往事,橘燈因為這樣的美文擁有了另一種寓意,朦朧的、并不十分明亮的橘燈,卻穿破了黑暗,照亮了潮濕的山路。

黃巖的橘園小鎮(zhèn),是一個鄉(xiāng)村美好故事的講述者。它的語言是橘樹林,是花朵和香氣,是橘形燈,是橘燈,是溪流和船,是土地和蛙聲,是明月的夜晚以及挽留每一個人記憶的朦朧的夜空。它的語言經過了純潔的篩選,它使用了詩的意象,再造了詩的律典。山水和鄉(xiāng)愁的精粹在泥土里得以提煉。它采用了大自然的原始語言,卻是每一個人可以意會的語言。它的文字用泥土書寫,而風聲、蛙聲和樹聲是最好的朗讀者。我們可以體驗它的美好,卻不能復述和背誦。它是幸福?不,它也曾經歷過風雨滄桑,經歷過苦難和憂傷。它是苦難和憂傷?不,它也是快樂的、樂觀的、豁達的。它是順從和馴服?不,它從不屈服于命運的安排,它有著自己掙脫束縛的意志,它有著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的背叛者的力量。它僅僅是從前?不,它也是現在和未來,因為從前僅僅是邁向將來的踏腳石。它是某種幻覺?某種拋棄了實相的幻象?不,它不是魔術師的表演,而是實在的象征,是從記憶中爆發(fā)出來的改變現實的創(chuàng)造性激情和對生活的不朽想象。

從橘園返回現實,黃巖城區(qū)被新一天的太陽照亮,橘園溫柔的空氣還在肺部循環(huán),生活的新陳代謝在富有活力的車流中展開。人們奔赴自己的工作崗位。黃巖是模具之都,是各種現代模具的生產地。模具生產不僅是現代工業(yè)制造不可缺少的程序,其產品還極具象征含義。它塑造著各種工業(yè)產品,也塑造著人和生活。勤奮的、向上的、充滿了朝氣的工作者,在車間和辦公室從事平凡而又有著各種奇跡的創(chuàng)造活動。生活是這樣迷人。美麗的九峰公園—它由九座山峰包圍,長滿了樟樹、楓樹、直而高的龍柏和枝干遒勁的蒼松,它們直穿云霄,向地面投下了巨大的陰涼。方形井口的千年古井旁,一些人從古井里提水。據說這是宋代鑿建的古井,來此提水的人從未間斷。臨近水井的地方,老年人在樹下飲茶。廣場上舞姿翩翩。

在六十多年前的艱苦時代,黃巖就修建了這樣美麗的公園!顯然,黃巖有著深邃的未來眼光。人們不僅想著怎樣創(chuàng)造,還想著怎樣去實現詩意棲息愿景。但現實不是對歷史的否定,而是歷史的繼續(xù),是歷史場景的不斷轉換,是從歷史中汲取了力量和養(yǎng)分的新果。

五洞橋是黃巖歷史的見證者。它是歷史的珍藏者,它本身就是歷史。五洞橋不僅是黃巖西江兩岸的交通連接,還是時空的跨越和融合。石欄精巧的雕刻,厚重堅實的拱石墩臺,橋洞拱圈的優(yōu)美弧線,它的外形壯觀,它的形制獨特而優(yōu)雅,每一個橋洞采用五道拱圈,用無鉸拱石砌筑,半拱部用長條石縱聯。古代的能工巧匠用了木匠的榫卯連接了每一塊石頭,使其在整體性上獲得了牢固的組合。它不是來自現在,而是來自八百年前。橋邊站立著它的建造者—趙匡胤的七世孫趙伯澐—一座銅像,他有著似乎歷盡滄桑的面容,是的,從那時起,已經八百年的風雨侵蝕,他應該已經十分蒼老。

這個建橋人用滿含深情的目光注視著這座橋。他曾為這座橋的筑造嘔心瀝血,他所看的乃是自己的形象,是的,橋的形象,也是自己的形象。也許是太熱了,黃巖的空氣潮濕而悶熱,他的手里拿著一把折扇,隨時為自己取得一點清涼。他邁開腳步,俯身查看每一天的進展,五洞橋就這樣形成了?,F在他邁開腳步,是為了重新審視自己的杰作,從橋的這一邊走向另一邊。他出身皇族,有著天然的高雅氣質,但在這樣的氣質中卻注入了幾分憂傷。這是一條河流的憂傷,一座橋的憂傷,一個沒落的王朝的憂傷。

也許他還拿不準這座美麗的橋能否經得起巨浪的襲擊?能否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為,此前,這里的縣令張孝友就曾率眾在這里壘筑石橋,黃巖百姓為了銘記他的功績,將石橋命名為孝友橋。那座橋同樣是堅固的,同樣用石頭砌筑??墒遣坏桨倌昃捅痪薮蟮娘L浪擊垮。這座橋和上一座橋會不會遭遇相似的命運?趙伯澐撩起銅質的衣袍,未來的擔憂以及臺風和激流,凝聚于眉宇之間。但他被凝固在八百年前的一瞬,一個黑色的花崗巖臺基將他托起,過往的人們經常端詳他的身姿,凝望他的表情,走過他的五洞橋。八百年,萬卷詩書,無限詩情,無數激流,無數過往身影和面孔,都收藏于五個橋洞并被流水輝映。

也許他停留在時間中,更多的是為了看見現在的黃巖。黃巖重新塑造了他的形象,挽留住他深情的目光。夜幕降臨。金色主調的燈光輝映五洞橋,也輝映泛起微瀾的西江河。五迭起伏的橋面,就像驟然掀起的五個波浪,橫渡兩岸。它暗喻了歷史一浪浪向前推進的力量,暗喻了黃巖自我更新和不斷追求創(chuàng)造的激情。這座橋曾是黃巖西鄉(xiāng)人進城的必經之路,它既意味著出發(fā),也意味著歸途。它講述過去,也講述未來?,F在,黃巖人茶余飯后在這里休閑觀景,五洞橋已經成為黃巖人的鄉(xiāng)愁記憶和城市標志。古橋上被光陰踩踏得坑洼不平的石板路,兩側略有殘缺的倒覆蓮望柱和質樸的欄板,讓人看見歷史的不平和現實的非凡。歷史和現實的彼此呼應,橋下流水的不斷流逝,喚醒了一座城市的詩與遠方。

五洞橋的西岸,是基本保留了舊貌和原布局的橋上街。這是五洞橋的姊妹篇。在漫長的時光里,這里是黃巖最繁華的地方。地處水陸要津,酒肆林立,商號遍布,百貨紛呈,商貿繁榮,各地商客和游客人頭攢動、川流不息。一直到民國時期,仍然是商鋪一個連著一個,百貨鋪、鐵匠鋪、箍桶鋪……各種傳統(tǒng)手工藝各顯神通。占卜算命、喪葬祭祀用品等都擺攤設位。工業(yè)時代的商品優(yōu)勢和工具的改變,很多傳統(tǒng)手工藝已經消失,街道的集市功能已經被更繁華的現代商廈取代,留下了意味深長的歷史余韻。一些老人坐在街道上,悠閑地看著過往的游客。沿街的廊檐遮蔽著風雨,為街道施以陰涼。這條古街道上,曾是黃巖通往永嘉的陸路捷徑的起點,現在街道上的一切建筑、建筑上的發(fā)黑的屋瓦以及剝蝕的磚砌墻壁,以及舊門窗,都用它們的目光、暗藏的大腦和心臟,追思朦朧前世的喧嘩。

一個城市、一個區(qū)域的繁榮興盛的密碼儲存在鄉(xiāng)土之中。黃巖寧溪西北角蒼山余脈山麓,烏巖頭村。黃巖到仙居的古驛道穿過村莊,烏巖頭村曾設古驛站,也是私鹽販運古道的歇腳點。這個山村的村民大多為陳姓,他們共同的先祖為清朝中期的陳朝。據傳陳朝在村邊的一塊大石頭上休憩,望著四周的群山,村前有一條山澗奔流,這是多么好的地方啊。不僅充滿了詩意的寂靜,還有著極好的景觀和茂密的山林,四季將能夠看見不同的景色,乃是稀有的修身極境。于是他居家遷移到這里繁衍生息,一個村莊就以陳朝坐過的黑石頭命名。

走過村口的古石橋,長滿了青苔和蕨草的山溪邊的石頭,一塊黑色的大石頭從岸邊突出,周圍各種野草和樹木蓋住了望向溪流遠處的視線。橋面的石頭已經被無數的腳踩踏打磨,光滑閃亮,仿佛這些經歷幾百年的石頭暗藏著光芒。村莊里的人們大多搬遷到了別處,烏巖頭古村落更為安靜平和?,F在,烏巖頭村和同濟大學合作,致力于復原古村落的原貌。原本失去了的,得以恢復;原本殘缺的,變得更為完整。溪澗兩側綠樹成蔭,山澗水流訴說著一個村莊的過去,曾經每天幾百挑夫肩挑鹽擔走過石板路,把他們勞作的汗水匯入溪流,洗凈了石頭上的灰塵。

這個中等大小的山村已經成為許多游客的觀光地。一百多間老宅,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筑,幾個大的四合院十分精美,是經典的南方民居建筑畚斗樓營造法式。村中最大的四合院,晚清陳家宅院,成為一個民俗博物館,陳列著當地從前的民用家具和各種具有南方特色的老物什。這讓我們了解黃巖鄉(xiāng)村從前的生活狀態(tài)。這是一些美麗的民居,它們順應自然地形地貌,有著蜿蜒曲折、寬窄不一的鄉(xiāng)村街道,在峰回路轉之中實現了最優(yōu)的棲居詩意。蒼翠的山巒、飛揚的樹木、幽靜的小路、古樸的石橋和精美的民居形成最好的匹配。這里是同濟大學美麗鄉(xiāng)村規(guī)劃的教學基地,暑期的大學生來此實習,他們的青春、才華和激情在這個古村落中得以展現。一座座彼此相連的老房子,青磚或者石頭砌筑,白灰的勾縫呈現了材料的本性,各種不規(guī)則形狀的石頭在匠心獨運之中獲得精密對接,老磚以剝蝕的外表顯現自己的年齡,讓我們看見一個被重新注入生機和活力的鄉(xiāng)村。

很多住戶已經搬遷,留下往事繼續(xù)居住。烏巖頭村是一個名人輩出的村莊,有清代咸豐年間的優(yōu)等貢生,有民國年代以第一名考取水師學堂的陳廣斌,還有畢業(yè)于黃埔軍校為國捐軀的兄弟烈士……烏巖頭,一個充滿了傳奇的村莊。一個藍天白云下的仙境。一個古韻悠悠、用三面青山合抱的村莊。一條山澗用奔騰不息的流水歌唱的村莊。這個古村落的修復、保護和開發(fā),讓這里的故事和一座座古房子、一個個古院落、一個個曾經居住于這里的人聯系在一起。這是一個會講故事的村莊,它用石頭、青磚、瓦片、窗戶、四圍的青草、樹木和鮮花、青山和流水講述家園里發(fā)生的一切……讓我們來這里仔細傾聽吧。

它僅僅是黃巖的一部分,但它講述的不僅僅是自己。它所講述的是這塊土地旺盛的生命力,它本身就是對鄉(xiāng)土家園的禮贊。這塊土地是有耐力的、有智慧的。元末明初的文學家陶宗儀在黃巖耕讀,他在田間休息的時候,總是坐在大樹下的田埂上讀書,并隨時將自己的思想記錄在樹葉上。他閱讀中獲得的靈感、耳聞目睹的要事,都用隨身所備的筆墨寫在了葉片上,又將這些樹葉放在樹下小心地晾干。做完農活之后就把這些寫滿了字跡的葉片帶回家,儲放在瓦罐里。瓦罐儲滿之后就埋在屋后的樹根下。到了晚年,陶宗儀讓他的學生把十幾年間集滿了樹葉的瓦罐從樹下掘取出來,分門別類地進行了整理抄錄,竟然編成了長達三十卷的《南村輟耕錄》。是啊,這是多么富含詩意、浪漫而堅持不懈的積葉成書的勵志佳話,一片片樹葉,連綴了漫長的光陰,汲取了生命的能量,結滿了思想者的碩果。

這塊土地是有意志的,頑強的意志,不屈的意志,堅韌不拔的意志。明代高僧宗泐幼年出家為僧,深研佛經,精通奧義,先后在杭州中天竺寺和徑山寺、天界寺任住持。明太祖朱元璋曾征召江南十位高僧,宗泐位列首位,已為佛教界領袖。洪武十一年,朱元璋認為現存的漢譯佛經逸散殘缺,就命宗泐率領僧眾出使西域搜求佛經,以使佛經更為完備。宗泐奉詔西出陽關,沿著新疆、青海曲折古道,又南折穿越青藏高原,從西南邊陲阿里抵達尼泊爾和北天竺,求得《莊嚴寶王》和《文殊經》等佛家經卷。宗泐在取經路上歷盡風雨、穿越沙漠、翻越高山、渡過河流,不知經歷了怎樣的艱辛磨難,終于完成使命,成為明代西天取經的玄奘。他在途中曾寫下了《隴頭水》—

隴樹蒼蒼隴坂長

征人隴上回望鄉(xiāng)

停車立馬不能去

況復隴水驚斷腸

誰言此水源無極

盡是征人流淚積

拔劍斫斷令不流

莫教惹動征人愁

水聲不斷愁還起

淚下還滴東流水

封書和淚付東流

為我殷勤達鄉(xiāng)里

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宗泐在隴水岸邊的思鄉(xiāng)之情。面對隴水東流的波光,長途跋涉的一幕幕驚險之境在心頭奔涌,隴水的驚瀾不斷掀起,令人深感驚懼。但這怎能動搖取經人的意志和決心?回望故鄉(xiāng),已經在遙遠的不可目及的地方,荒涼、塵土、大阪、山巒和隴樹遮住了望眼。他的鄉(xiāng)愁隨著流水起伏,淚水滴在了流水里,并隨著流水歸于大海。歸途之中,他曾在卡日曲夜宿,窺望黃河的源頭,寫下了《望河源》一詩—

積雪復崇崗

冬夏常一色

群峰讓獨雄

神君所棲宅

傳聞嶰谷篁

造律詣金石

草木尚不生

竹盧疑非的

漢使窮河源

要領殊未得

遂令西戎子

千古笑中國

老客此經過

望之長太息

立馬北風寒

回首孤云白

宗泐駐??ㄈ涨?,望著黃河的源頭,想到了上古黃帝曾派遣使者前往大夏,使者抵達昆侖山北面,在嶰谷砍下竹子吹奏確定了黃鐘的音律。他望著荒涼的群山,開始懷疑古人的講述。這里草木不生,哪里會有嶰谷的竹子?黃帝的使者究竟來過這里嗎?他根本沒有獲得尋找河源的要領,又從哪里獲得竹音?他在懷疑中面對歷史和群山發(fā)出長長的嘆息,在寒冷的北風中,回頭看見的是一片孤云。歷史不會給他答案,他內心的謎團隨著一片孤云在宇宙間飄蕩。宗泐為求真經,歷經五年歲月,往返行程十四萬里,克服無窮險阻,終于完成大業(yè)。而他在隴水邊的歌吟和黃河源頭的思古疑古之歌,成為一個人非凡的意志、思鄉(xiāng)之情、孤獨的憂傷和胸臆遼遠的絕唱。

這是善于思考和富有認知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土地。黃巖人清浚,也是元末明初僧人,曾被朱元璋封為天下十大高僧之一。他還是中國少數掌握了以直角坐標系繪圖的制圖學家。他以一方格折抵百里土地面積,建立矩形網格坐標,用不同的顏色標注地名,繪制出了《廣輪疆里圖》。這一輿圖在明代初期已經名聞天下,那時清浚才三十多歲。清浚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樣非凡的成就,得益于黃巖一帶元明之際東西方交通發(fā)達、商貿繁榮,而清浚交友廣泛、博聞強記、視野開闊以及具有廣博的地理知識。關鍵是他善于思考,能夠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投入創(chuàng)造之中。2022年11月,南非首都開普敦千年地圖展中,中國政府提供的《大明混一圖》復制件引發(fā)轟動,同時展出的還有來自日本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復制件,這一地圖原是朝鮮人于1402年繪制,后由日本人描摹。這一圖上有朝鮮人的題跋,說明地圖部分來源于清浚繪制的《混一疆理圖》,即清浚的原圖乃是朝鮮人繪制的《混一疆理歷代國都之圖》的母本之一。

這也是富有激情和理性的土地。黃巖也產生思想家。哲學家黃綰曾是著名思想家王陽明心學的信徒,后對王陽明的學說進行了繼承和批判,提出了艮止之學,在理學發(fā)展史上添加了屬于自己的思想燃料。他和王陽明、湛若水是終身學友,為學術問題不斷探討交流,在辯駁和反詰中將思想引向深入,不斷突破程朱理學的束縛,形成明代最有影響的以王陽明心學為主體的哲學思想,中年之后各自授徒講學弘揚心即是理、知行合一的陽明學說。黃綰晚年辭官回鄉(xiāng),居住于永寧江北的翠屏山底,繼續(xù)立院授徒、著書立說,對以往的學術思想不斷反思深研,批判和揭示空談性理的宋明理學流弊,主張經世務實和積極入世的進取精神,用知止把握心體,使心體“常靜而常明”,這樣才能實現“行止皆當”的自然中道和行為理性—陽明心學在黃綰的反思中獲得了新的涌泉。

是的,黃巖是富有魅力的土地,是創(chuàng)造者的土地,是神奇的土地,它的豐富的源泉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人。近代以來,這里產生了大量杰出人士。既有辛亥革命的志士,也有“五四”運動和紅色革命先驅;既有抗日名將和空戰(zhàn)英雄,也有開羅會議的見證者和愛國高僧;既有一身正氣的名儒大家,也有滿紙云煙見性真、名揚四海的書畫家;既有懷抱科學救國思想的化學家王琎,也有中國植物生理學的奠基人羅宗洛以及“兩彈一星”的功勛科學家陳芳允。黃巖只有60萬人口,卻產生了10位中國兩院院士和外籍院士。

這是橘香遍野的地方,是橘燈照耀的地方,它凝聚了歷史的光芒,也是南方中國鄉(xiāng)土的縮影。它魅力無限的山水吸引了歷代無數詩人,留下了無數優(yōu)美詩篇。它孕育了無數智者和英雄,它的蒼翠的群山和洶涌的河流以及身旁的無邊大海,本身就包含了一方水土的創(chuàng)造密碼。我們觀看黃巖、研讀黃巖、認識黃巖、理解黃巖、思考黃巖,就是觀看、研讀、認識、理解和思考自己,就是重新觀看、研讀、認識、理解和思考自己的精神家園。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