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馬爾克斯最重要的作品,同時也是震撼二十世紀文壇的奇書,《百年孤獨》宏大繁復,引人入勝,而本書是對這部文學經(jīng)典的解讀。在書中,作家、文化評論家楊照以歷史學和文學的雙重視角,借由拉丁美洲的歷史文化背景和馬爾克斯的生活經(jīng)歷,探問魔幻現(xiàn)實主義的內(nèi)在邏輯,追尋馬爾克斯的文學源頭,解讀埋藏在《百年孤獨》復雜奇譎之下的痛與真。
楊照 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
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
著有《經(jīng)典里的中國》《故事照亮未來》《我想遇見你的人生》等。
這幾年看下來,這本依舊是對《百年孤獨》的最透徹、豐富、人性的解讀。 ——豆瓣網(wǎng)友
讀過楊照的解讀,你可能才算真正讀過《百年孤獨》,并會燃起重讀的沖動:
1、用平實又不乏生動的語言,帶讀者走入《百年孤獨》的敘事迷宮,破譯馬爾克斯精心布設的密碼。
2、撥開水汽氤氳的熱帶憂郁,讓我們得以順著拉丁美洲被切開的血管,深入馬爾克斯的個殊生命體驗。
3、以時間感為線索,牽引出解放神學、依附理論和魔幻寫實與馬爾克斯寫作方式的重重聯(lián)系。
看一下地圖,哥倫比亞在南美洲的西北邊,其領(lǐng)土依照不同地形分成兩大塊——波哥大所在的山區(qū)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區(qū)域。哥倫比亞在殖民統(tǒng)治下的發(fā)展,是從加勒比海沿岸開始的,早先的西班牙人、后來的美國人,在沿岸鋪了鐵路,目的在于串連這地區(qū)的大型香蕉園,而不是著眼于當?shù)馗鐐惐葋喨说慕煌ㄅc生計。
巨大的香蕉園是哥倫比亞在殖民經(jīng)濟下最重要的收入來源,但收入的主要部分,不是給了哥倫比亞人、哥倫比亞農(nóng)民,而是進了美國及歐洲殖民者的口袋里。沿著加勒比海的這些香蕉園區(qū),象征了殖民統(tǒng)治帶來的嚴重傷害。香蕉生產(chǎn)是由美國公司嚴格控制的。
控制機制的一環(huán)是利用火車將所有的大香蕉園串連起來?;疖囋诟鐐惐葋喨诵哪恐械囊饬x和我們一般的理解想象是大不相同的。我們說起火車,想到的多半是人坐的車廂。然而在哥倫比亞,火車主要不是給人坐的。如果一天有四十班火車,其中大概有三十八班是載東西的,而三十八班車里可能有三十班都是載香蕉的。這樣我們才能理解在《百年孤獨》里,加西亞?馬爾克斯為什么會寫出永遠走不完的、一節(jié)又一節(jié)的貨車車廂從面前經(jīng)過的鬼魅意象。
加勒比海沿岸大部分的居民都是香蕉公司的雇員,他們?yōu)橄憬豆竟ぷ?,換來的不是鈔票薪水,而是只能夠在幾個特定商店使用的代券。在這些特定的商店里,可以找到一般日常生活里所需要的物品。商店當然是與香蕉公司有關(guān)系的殖民者開的,甚至就是香蕉公司的“關(guān)系企業(yè)”。那是一套嚴密的殖民控制,將種香蕉勞力換得的收入,以壟斷日用品販售的方式再剝削一次。
嚴密的控制、層層的剝削,加上殖民者的傲慢風格,累積的因素終于在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六日激發(fā)了一場大罷工。罷工的規(guī)模不斷擴大,到后來幾乎整個加勒比海沿海區(qū)域的香蕉園都加入了。大罷工最后卻是政府動用軍隊進來收拾的,換句話說,政府動用國家暴力來幫助美國的殖民公司鎮(zhèn)壓、屠殺哥倫比亞的農(nóng)民。
被稱為“香蕉大屠殺”的事件終結(jié)了大罷工,然而卻沒有人知道、沒有確切數(shù)字顯示究竟有多少工人死于“大屠殺”中。事件的官方報告跟民眾的常識認知南轅北轍,官方報告說事件中一共死了九個人。如果只牽涉區(qū)區(qū)九條人命,那根本就構(gòu)成不了“大屠殺”。當?shù)亓鱾鞯恼f法是,大概有兩三千人在罷工后就消失了。
一九四八年四月九日遇刺的蓋坦,在政界崛起的關(guān)鍵,就在于他率先突破禁忌,于一九二九年年底,深入加勒比?!跋憬洞笸罋ⅰ眳^(qū)域,一個一個訪問當?shù)氐娜?,試圖拼湊出“香蕉大屠殺”的真相。他耐心地進行地毯式的訪談,那樣的用意與姿態(tài),感動了當?shù)卦S多仍舊驚魂未定的人。他們看到這樣一個年輕人,不顧自己的前途,甚至不顧生命安危,堅持不斷地問:到底“大屠殺”那天發(fā)生了什么事?加勒比海沿岸地區(qū)的人對蓋坦留下了深刻印象,借由他們的強力支持,蓋坦一步步在政壇上升,經(jīng)過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他當上了自由黨黨魁,并且很可能在一九五○年當選總統(tǒng)。
蓋坦的政治軌跡,有清楚的方向。他以調(diào)查國家暴力與美國殖民公司的勾結(jié)起家,他依賴在“香蕉大屠殺”中被屠殺、被傷害的加勒比海沿岸的居民獲得權(quán)力。在這種情況下,有人喜歡他,更有人痛恨他。因而四月九日下午一點零五分刺殺事件發(fā)生后,波哥大全城立刻流言滿天飛,認為應該是蓋坦的政敵指使的。
蓋坦被殺的消息引發(fā)了波哥大城市暴動事件。許多人憤怒地上街頭為蓋坦舉哀,同時抗議長年和美國殖民公司眉來眼去的買辦勢力。他們相信,正因為蓋坦若當選總統(tǒng),必然會阻擋、破壞這些勢力,所以那些人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就提早下手殺了蓋坦。
從下午到晚上,暴動中的波哥大城內(nèi)有好幾條街陷入火海,一片混亂。目睹暴動的卡斯特羅也加入了,據(jù)說他主要的成就是搶到一臺打字機,痛快地把它砸毀了。暴動前后持續(xù)了三天,不過從第二天下午開始,有風聲傳出,說這一切是源自古巴共產(chǎn)主義者的煽動,顯然哥倫比亞政府要拿卡斯特羅他們來做這事件的代罪羔羊。機靈的卡斯特羅看苗頭不對,趕緊逃往古巴大使館,由大使館偷偷將他們一伙人送回古巴。如果卡斯特羅的反應慢一點,大概就沒有后來由他所領(lǐng)導的古巴革命了。
四月九日下午三四點鐘,離蓋坦遇刺被殺地點大約五百米外,整個區(qū)域在暴動中起火了。有一個年輕人,一個波哥大大學法律系的學生,在街上惶惶然地奔跑,遇到了一位朋友,他對著朋友喃喃念著:“我完了我完了我完了?!迸笥押芤馔?,問他:“你什么時候變成激情的蓋坦擁護者?”他回答:“不是的,是因為我的小說稿都被燒掉了?!?p/>
這個痛惜小說稿被燒掉的人,就是加西亞?馬爾克斯。他會傷心,不是沒道理的。一九四八年他剛滿二十一歲,剛在波哥大的文壇崛起。他在《觀察家報》上,連續(xù)發(fā)表了三篇短篇小說,引起了注意。受到鼓勵,他狂熱地撰寫新的小說,這些創(chuàng)作中的手稿,竟然都在“波哥大事件”中被毀掉了。
“波哥大事件”對加西亞?馬爾克斯還有更深遠的影響。事件及其延續(xù)的混亂,使得這個來自加勒比海沿岸地區(qū)的年輕家伙,沒辦法繼續(xù)待在波哥大,被迫回到海邊去。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