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爽又黄又紧无遮挡_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无码_国产亚洲日韩a欧美在线人_色婷婷AV一区二在线观看_美女粉嫩极品国产高潮无套在线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新民說 民法學的新發(fā)現
反思传统德国民法学理论,厘清民法概念的失当
ISBN: 9787559808639

出版時間:2018-09-01

定  價:58.00

作  者:孙永生 著

責  編:徐婷 (陈美玲)
所屬板塊: 社科学术出版

圖書分類: 民法

讀者對象: 民法研究者、法学专业学生

上架建議: 法律
裝幀: 平装

開本: 32

字數: 250 (千字)

頁數: 384
紙質書購買: 天貓 當當
圖書簡介

本書以“體現哲學精神,演繹民法哲學”為出發(fā)點,考察了傳統(tǒng)民法學體系和民法知識的諸多方面,對民法理論體系中的概念和術語進行證偽和辨析,同時運用哲學范疇、方法構建民法概念、民法關系,厘清民法知識體系中部分概念的失當之處。作者認為民法知識仍停留在哲學缺失的狀態(tài),由此描述和分析了因為哲學缺失而導致的民法知識的錯誤和瑕疵,以期形成關于民法哲學的具體認知。

作者簡介

孫永生,畢業(yè)于天津南開大學,獲德國哲學碩士學位。先后任教于云南師范大學政法系、河北經貿大學法律系、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管理系。2003年考取武漢大學民法學博士,肄業(yè)。2006年調入最高人民檢察院,任《檢察日報》法學編輯。研究領域為民法基本原理、民法哲學。

圖書目錄

導言 民法知識的假偽現象

第一章 債權請求權說證偽

第二章 物權請求權、人身權請求權證偽

第三章 訴權請求權證偽

第四章 請求權訴訟標的說證偽

第五章 擔保物權及抵押權物權說證偽

第六章 用益物權概念證偽

第七章 所有權概念修正

第八章 占有權的邏輯證明及實證法實例

第九章 占有事實說證偽

第十章 物權概念證偽

第十一章 法人團體人格、財產人格說證偽

第十二章 請求權與支配權分類原理證偽

第十三章 權利的定義及分類

第十四章 法人否認說證成

第十五章 自然人的法律人性質

第十六章 物與權利權客體概念的亂象239

第十七章 法律行為概念證偽

第十八章 代理權權力說證偽

第十九章 訴訟時效概念證偽

第二十章 民法概念證偽

第二十一章 民法與民法學的關系

第二十二章 民法哲學——民法知識的希望

后記一 智力超度

后記二 孟師開創(chuàng)的中國學派

序言/前言/后記

前言 民法學的新發(fā)現

民法學的對象和任務是什么,理解上存在歧見。但無論如何,新概念的提出都應該是最終的圭臬,對此不應該持有異議。概念是對發(fā)現的最出神入化的表達方式,也是對所描述的對象的最凝練的表達方式。一個新概念的提出,標志著一個新發(fā)現的產生,標志著理論上的突破。能否有新的概念提出,是判定和衡量民法學先進程度和學術成就的最基本的標準。按照一種說法,目前的德國法體系的重大法學發(fā)現都是德國人完成的,重大的法學概念都是德國人提出的,“德國法系的所有制度、理論幾乎全由德國創(chuàng)立,迄今為止,這一法系的其他家族成員并未貢獻太多原創(chuàng)思想”。這一現象令人失望,個別學者被德國理論的“宏偉”所震懾,悲觀地自愿成為德國理論的“順民”,以為“翻譯和介紹”是中國學者唯一能做的工作。其實完全沒必要這么悲觀,法學上的發(fā)現具有偶然性,機遇不可能總是垂青德國人。以機會理論預判,該法學的中國理論登場了。

法學上的發(fā)現就是提出新的概念,新概念是法學探究所“朝圣”指向的終極對象,是法學研究的最高境界。以中國理論標榜,當然要提出新的概念。

作為目的的權利,是對傳統(tǒng)權利分類的一個根本性的方向扭轉。主體是目的,作為他人目的,是法律所應該規(guī)范和保障的個人所追求的最高的價值。與行為的權利不同,作為目的的權利是被他人作為的權利,即被“禮遇”和“善待”的權利。引入該概念,人格權的本質可以得到清晰的解釋;而請求權概念則被徹底證偽。

法律行為在現行民法學中的位置儼然概念的“中流砥柱”、民法理論領地的地標,學者普遍對之愛不釋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將“造法行為”概念引入進來,“法律行為”概念似是而非的原形顯露了出來:私法自治的真正含義是“造法行為”,德國人以法律行為概念表達私法自治原則,完全是張冠李戴,是一場誤會。“造法行為”是私法自治原則最貼切的含義,對意志自由的表達,淋漓盡致。在這個概念之下,現行法律行為學說中“合法行為”矛盾、法律行為與意思表示的關系等諸種糾結,統(tǒng)統(tǒng)一掃而光。

訴權理論被稱為民事訴訟法學領域中的“哥德巴赫猜想”,程序權、實體權、混合權,圍繞其性質的爭論層出不窮。桎梏于請求權思維方式的窠臼中,訴權的本質的確是無解的。訴權本就不是請求權,其權利本體是受護權,請求權無非是受護權的一項權能,即對受護權的主張權。受護權與請求權的析分,快刀亂麻,程序權與實體權的迷離頭緒被徹底厘清:受護權是不折不扣的實體權利,而作為受護權權能的請求權的含義,亦一目了然。

抵押權作為優(yōu)先受償權的概念,是現行民法理論中一個最為以訛傳訛的謬說?!白兞抗灿小备拍畹慕?,戳穿了抵押權作為優(yōu)先受償權概念的真理謊言。抵押是抵押權人與抵押人之間的變現分配關系,實質是二者之間動態(tài)的共有關系,與其他債權人無關。由此亦打通了讓與擔保與抵押的意義區(qū)隔:讓與擔保即抵押,抵押即讓與擔保,兩個概念是同義語。除此之外,權利物權客體概念也遭到了毀滅性的挑戰(zhàn):在抵押、質押被界定為權利轉讓的情境下,客體顯然直接是權利本身,權利作為自身閉合的完整概念,其上不可能再成立其他權利的存在空間。簡潔地說,例如債權質押,即質押權人與質押人共同擁有被質押的債權,質押權人的權利為變現分配的權利,權利是債權本身,而非債權之上或之外的優(yōu)先受償的權利。

權利存在于時間之中,現行學說或制度對此都有對應的關照,即所謂的時效制度。時間對于權利的意義,時效制度所體現出來的部分僅僅是半壁江山,只是形而下的簡單道理,更深層的意義則在于時間對于權利構成的意義。時間的本質是當下與將來的關系、當下與無限的關系,而非直線式的綿延。只是在直線綿延的意域中,時間對權利的意義才體現為時效制度。

權利關系是主體與客體在時間維度下的關系,對應時間當下與無限維度、當下與將來維度,顯然必然存在著當下支配關系與無限支配關系、當下支配關系與將來支配關系之類型。在現行權利體系中,所有權概念準確對應著無限的支配關系,但對于當下的支配關系,卻并無對應的概念。當下支配關系與無限支配關系的區(qū)分,邏輯上的依據是非常清楚的,因而必須建立與之對應的類型概念。

單從形式上論,占有權概念不屬于本書的原創(chuàng),外國學者早已針對保管關系、租賃關系提出過基于債務關系的占有權的命題,而國內的孟勤國教授,更是開宗明義地直接建立起了所有權與占有權的二元物權體系。

占有權的實質內容就是當下的支配關系。存在著無限支配關系和當下支配關系兩種支配關系,或者說支配關系必須被區(qū)分為無限支配關系與當下支配關系兩種,前者對應的為所有權,與后者對應的為占有權。這是權利的客觀邏輯,不得逆違?,F行體系中,只有所有權概念而無占有權概念,對支配關系的表達囫圇半片,經緯二線少了一線。

時間權利的概念,并不僅僅具有抽象的、形而上的思辨意義,其對權利體系具有無可替代的解釋價值,從該概念出發(fā),對現行理論中的一些所謂的常識能推演出完全不同的結論,諸如抵押權是將來物權,抵押權的實現條件是生效條件,期待權是當下的權利,將來的權利是期待權的對象,等等。

其他的一些新概念還有權利體位關系、對眾權與對世權等等,以權利體位關系解釋民法上所謂的請求權競合,以對眾權解釋相對權與絕對權,相關現行學說中的“是非之地”,都能被完全解釋清楚。

然而,所有的新概念,在民法與民法學區(qū)分理論之下,都黯然失色。民法與民法學的區(qū)分是民法學的第一原理。民法是對自然存在的規(guī)范,民法學是對規(guī)范現象的認知;民法并不規(guī)范主體,而是將非主體規(guī)范為主體;民法規(guī)范的是團體,法人概念設定在民法典中,不倫不類……

新概念對民法理論體系的沖擊,非常值得期待。標新立異換舊說,對偶像的反叛是理論超越的起點,沒有反叛,永遠沒有機會,不論結果如何,對純粹知識的純粹信仰,睥睨舊說的對待理論的英雄主義激情,都令人自豪。

也許是智者的真知灼見,民法學上的突破,也許是瘋子的癡言瘋語,一切都交由邏輯做最后的裁決吧。

編輯推薦

◆ 醇厚的理性思辨,濃烈的哲學風格

“民法學就像一個神圣的教堂,除了偶爾的私語,回蕩的從來是牧師的聲音。”對傳統(tǒng)的德國民法學理論的反思,猶如“一次前所未有的棒喝”,展示出作者對傳統(tǒng)理論價值重估的獨立探索精神。

◆ 本書洋溢著獨立思考的精神。

在我看來,學術領域,沒有什么比獨立思考更為可貴的。

——孟勤國(中國民法學會副會長、武漢大學教授)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