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烏江流域土家族族群——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境內的土家族族群為研究對象,選取該縣境內既靠近烏江又地處山區(qū)的一個鄉(xiāng)——新景鄉(xiāng)官家宅土家族村寨為主要調查對象,對該縣土家族族群婚俗過程中的“儀式歌”——“哭嫁歌”進行研究。主要內容包括:巴人和土家族、對官家宅土家族村寨的描述、土家族婚俗及一般過程、土家族哭嫁習俗的起源及哭嫁歌的產生、土家族哭嫁歌的情感模式、土家族哭嫁歌分類、土家族哭嫁歌的藝術形式特征、土家族哭嫁歌的審美意蘊、土家族哭嫁歌的文化意蘊,此外還選錄了部分土家族哭嫁歌。其目的是對土家族族群內的民間口傳文學——“哭嫁歌”作較為深入的探討;同時,探尋在民族融合的進程中,土家族文化的傳承及土家族與漢族文化的融合。
冉競華,1979年生,土家族,貴州沿河人,畢業(yè)于暨南大學,文學碩士,現供職于貴州省貴陽市信訪局。專注于土家族文化研究,發(fā)表論文有《土家族婚俗文化調查》《土家哭嫁歌的情感演變》等,碩士學位論文題目為《沿河土家族哭嫁歌研究》(2015)。
目 錄
緒 論 1
第一章 巴人和土家 9
第一節(jié) 古代的巴人 11
第二節(jié) 沿河沿革 15
第三節(jié) 沿河巴人的漢化 18
第二章 對官家宅村寨的描述 23
第一節(jié) 官家宅村寨的社會學描述 25
第二節(jié) 官家宅村寨的人類學描述 33
第三章 土家族婚俗及一般過程 37
第一節(jié) 土家族婚俗概說 39
第二節(jié) 官家宅村寨的婚禮 47
第四章 土家族哭嫁習俗的起源及哭嫁歌的產生 77
第一節(jié) 族群漢化對土家婚俗的影響 81
第二節(jié) 婚俗演變及“哭嫁”習俗的形成 84
第三節(jié) 從表演形式看土家“哭嫁歌”的產生 86
第五章 土家哭嫁歌分類 93
第一節(jié) 按歌哭的對象分類 96
第二節(jié) 按歌哭的內容分類 107
第六章 土家哭嫁歌的情感模式 117
第一節(jié) 離別之歌 121
第二節(jié) 怨懟之歌 126
第三節(jié) 喜悅之歌 129
第七章 土家哭嫁歌的藝術形式特征 133
第一節(jié) 哭嫁歌的“哭唱”形式 135
第二節(jié) 哭嫁歌的表現手法 139
第三節(jié) 哭嫁歌的語言特色 146
第四節(jié) 哭嫁歌的敘事性 152
第五節(jié) 哭嫁歌的現場互動 154
第八章 土家哭嫁歌的審美意蘊 159
第一節(jié) 以悲為樂的情感認同 161
第二節(jié) 以俗為美的心理共鳴 164
第三節(jié) 以哭逞快的情感宣泄 166
第九章 土家哭嫁歌的文化意蘊 171
第一節(jié) 哭嫁歌表現的族群漢化 173
第二節(jié) 哭嫁歌中的簡單宗教元素 181
第三節(jié) 哭嫁歌中母系倫理的影響 185
第四節(jié) 土家哭嫁歌的集體抗爭意識 186
第十章 土家婚俗文化的邊緣現象 193
第一節(jié) 族群地理和文化傳承的邊緣 195
第二節(jié) 傳統(tǒng)婚俗文化的出走和回歸 203
附錄 209
參考文獻 308
后記 312
“哭嫁歌”作為一種民間文學形式,長期以來一直通過口耳相傳,對其進行研究,有利于對土家族文化的整理和傳承,進一步保護少數民族文化生態(tài),促進該區(qū)域內文化的多樣性發(fā)展。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