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兩度獲得“人民文學獎”的著名詩人汗漫的讀書隨筆集。全書14萬字,分三卷:
“卷一”,《漢英之間:在野外》。以若干中國、美國作家為線索,談詩歌藝術在漢語與英語之間的互動生發(fā)關系,賞析了大批中外名詩。
“卷二”,《有慢船來自巴黎》。談若干與巴黎有關的作家對中國作家的影響與啟發(fā)。
“卷三”,《一卷星辰》。數(shù)十本名著出發(fā),對深刻影響了作者內(nèi)心和寫作的作家、藝術家,進行個人化的詩意速寫,融匯了作者對寫作和人生的諸多思考。
作者擁有長期的詩歌寫作經(jīng)驗,使這部隨筆集詩意與沉思圓融為一,充滿閱讀快感而又沉郁頓挫,抒性靈,散懷抱。
汗漫,原名余向東。20世紀80年代開始寫作。現(xiàn)居上海。有詩集《片段的春天》(1993,河南人民出版社)、《水之書》(2010,上海文藝出版社),散文集《漫游的燈盞》(2003,百花文藝出版社)。曾獲“《詩刊》新世紀(2000-2009)十佳青年詩人獎”“人民文學獎”
卷一:漢英之間 :在野外
漢英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鳥鳴時的那種寧靜
人跡稀少的一途
在一種光芒四射而多產(chǎn)的氛圍里
把金牛座當作取暖的火
一只麻雀飛來停落在肩上
佇立在一片清新的玉米田里
望著越江而過的一只鳥或一塊云
卷二:有慢船來自巴黎
巴黎是一個古老的城市
我身上有一個不可戰(zhàn)勝的夏天
是時候了,涼風動萬里
那是春天,樹林飛向它們的鳥
晝夜平分的時刻
結尾的勇氣
西南方向的光亮
它不是像湄公河,它就是湄公河
我們?yōu)槭裁聪嘧R?
卷三:一卷星辰
埃塞爾·伏尼契
沃爾特·惠特曼
西默斯·希尼
阿赫瑪托娃等
約瑟夫·布羅茨基
費爾南多·佩索阿
奧爾罕·帕慕克
索爾·貝婁
菲利普 · 羅斯
博胡米爾· 赫拉巴爾
弗朗茨·卡夫卡
斯蒂芬·金
克林斯·布魯克斯
小津安二郎
博爾赫斯
萊昂納德·科恩
納博科夫
雷蒙德·錢德勒
切·米沃什
斯蒂芬·茨威格
耶胡達· 阿米亥
蘇珊· 桑塔格
卡瓦菲斯
奧 登
特朗斯特羅姆
奧克塔維奧·帕斯
巴勃羅·聶魯達
帕特里克·懷特
伊麗莎白·畢肖普
亞當·扎加耶夫斯基
雷蒙德·卡佛
尹吉甫等
2017年有可能成為散文界的“汗漫年”,他將有散文集《南方云集》《一卷星辰》相繼出版。
這位曾經(jīng)兩度獲得“人民文學獎”年度散文獎(2007年、2014年)的優(yōu)秀散文家和詩人,將敘述、抒情與沉思圓融為一,作品呈現(xiàn)出獨特的個人面目和美學品格,使人聯(lián)想起同樣由詩歌向散文跨界的俄羅斯詩人布羅茨基。
《一卷星辰》是汗漫的閱讀史,也是其個人史,字里行間處處存在著美國作家梭羅所追求的“第一人稱”單數(shù)“我”。故,我向散文界和讀書界推薦這一本好書。
——作家、《文學報》主編 陸梅
汗漫以若干著名作家、文人為鏡,反觀己身,在閱讀與敘述中獲得了一個人的狂喜和尊嚴。他讀書,也是讀自我,行文中充滿個人經(jīng)驗和情感,優(yōu)美而又懇切。從中,可以辨認出一個閱讀者和寫作者的驕傲、散放、圓融和獨到個性。他剪裁群星之光為衣,將手中的筆化作了“女巫的掃帚”,凌空飛翔。讀汗漫的這本《一卷星辰》,我也獲得了這樣一把掃帚,凌空飛翔了。
——作家、批評家、上海人民出版社編輯室主任 趙荔紅
汗漫的新著《一卷星辰》,冷靜、思辨,一一觸摸、探尋莊子、蘇東坡、惠特曼、博爾赫斯等等中外作家詩人的作品與內(nèi)心,有體溫,有情懷,有識見,最最主要的是,有愛和悲憫:對語言的愛,對世道人心的悲憫。汗漫筆下的作家、詩人,都是文學卷軸上的燦爛星辰,走進他們,就是接近了光。
汗漫是一個詩人身份的散文家。近年來,眾多詩人投身于散文文體探索,最為合理的解釋就是伍爾夫所言:“散文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甚至實際上已經(jīng)——承擔起某些曾經(jīng)由詩來扮演的角色。”汗漫的這一本書,無疑給立志于散文寫作的朋友,提供了新的、有益的啟示,那就是:必須準確、簡潔、靈動。
——作家、《紅巖》編輯部主任 吳佳駿
本書稿是極好的讀書隨筆集,書稿古今中外,縱橫開闔,讀來讓人暢快淋漓,愛不釋手。同時,書稿文筆細膩,充滿詩意,從名家的生平、秉性、個人經(jīng)歷、時代背景、寫作的主題、所受思潮的影響等出發(fā),評說作品的行文風格、價值等。書稿隨處可見妙語連珠,古今中外,信手拈來,互為佐證,以深厚的語言功底、詩意的語言,闡述了詩歌是什么,詩人的使命是什么,詩歌和語言的關系;如何寫作,寫作的基本原則,寫作的目的是什么等問題。從世界文學的視野參照比較認識我們的漢語,激發(fā)我們的詩心,傳遞一種“詩意地棲居大地之上”的生活方式。
本書對廣大詩歌愛好者和文學愛好者來說,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同時,對廣大讀者來說,也是很好的圖書推薦書。例如,書中寫的雷蒙德.錢德勒深受艾略特、加繆、村山春樹、錢鐘書的喜愛,被譽為“文學大師們喜愛的大師”。
《漢英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王維,寒山,陶淵明,在野外隱居而成名——這是一個悖論、一種奇特的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在中國、在古代。
所以,王維們就成為典型的中國詩人,“像中國詩人”的詩人,符合異國詩人、作家們的東方想象 :雅致、空靈、充滿不確定性,像水墨畫。
杜甫就不太符合他們的想象,杜甫敘述、沉思、痛哭,和屈原一樣“不像”典型的中國古典詩人,反倒像一個批判欲望強烈的西方現(xiàn)代詩人。其原因,我猜測 :杜甫、屈原在民間、在人間,顛沛流離,上下求索。
而王維們轉(zhuǎn)身,在野外。
在野外,“欲辯已忘言”(陶淵明),也就不辯、無須辯,參悟,清修,與山水自然渾融為一,遠離世俗煙火,“夜靜春山空”(王維)——這是西方詩人腦海里的中國古典詩歌意境。尤其是美國詩人,對王維、陶淵明、寒山等詩人推崇備至,無論龐德、默溫、萊特,還是弗羅斯特、斯奈德——
正是龐德,從繁體的“習”字中看到了兩片羽毛在一片白色上凌空而越,從而激發(fā)出了“意象派”,結束了西方浪漫主義詩歌的潮流?!叭巳褐羞@些面孔幽靈般顯現(xiàn) / 濕漉漉枝條上的許多花瓣”——龐德《地鐵車站》,總讓我想起“人面桃花相映紅”(崔護)。
聽勃萊《潛鳥的鳴叫》: 從遠遠的無遮的湖泊中心 / 潛鳥的鳴叫升起來。/ 那是擁有很少東西的人的呼喊”,總讓我想到陶淵明的《歸鳥》: 翼翼歸鳥,載翔載飛。日夕氣清,悠然其懷。……”陶淵明詩歌中鳥的意象比比皆是。他的寫作主題其實就是“一只歸鳥”。而勃萊曾經(jīng)明言 :以陶淵明為師。在翻譯陶淵明、白居易等中國詩人作品的過程中,勃萊漸漸成為美國深度意象派代表詩人。
“每一天都有更多的父親死亡。/ 這是兒子們的時辰。/ 稀薄的黑暗聚攏在他們身邊。/ 那黑暗好似光的碎片?!币驗槲腋赣H死于十二月,讀勃萊《冬日獨居》這首詩就想起自己的時辰。我懷疑勃萊的父親也死在這樣一個冬日。“黃楊樹的大葉子 / 在風里搖晃,呼喚我們 / 消失到荒野中 / 那里我們將坐在一棵樹下 / 永遠活著,像塵?!薄缸觽兡芟駢m埃一樣坐在黃楊樹的大葉子下,這樣的夏日時辰多么讓人留戀?!抖摘毦印返哪┕?jié) : 我醒來又降新雪。/ 我是一個人,但另有一人和我 / 一起喝咖啡,一起眺望雪野。”那“一人”,誰呢?他或許讀過李白的句子 :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一百多年了,漢英之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 為什么如此多的中國人移居英語,/ 努力成為黃種白人,而把漢語 / 看作離婚的前妻,看作破鏡里的家園?究竟 / 發(fā)生了什么?我獨自一人在漢語中幽居,/ 與眾多紙人對話,空想著英語,/ 并看更多的中國人躋身其間,/ 從一個象形的人變成一個拼音的人?!边@是當代中國詩人歐陽江河代表作《漢英之間》結尾的一段。我喜歡這一段。但也要看到,一百多年來的漢英之間并非單向度的神往,而是雙向的融通,那些拼音的人也在熱愛象形的人——無論是拼音的人還是象形的人,在野外都成了人、詩人?;蛟S,當物質(zhì)主義咄咄逼來、覆蓋人性之時,東方古典山水詩,反而成為西方知識分子自我拯救的藥引、藥方——“當美國詩人試圖松動英國—歐洲文化傳統(tǒng)的束縛,擺脫學院派保守主義的壓力,他們就需要中國古典詩歌的支持?!保ㄚw毅衡《詩神遠游》)緩慢、整體、留有余地,是中國詩風也是中藥藥理,被加里·斯奈德等美國當代詩人們汲取以自救。甚至轉(zhuǎn)身離開城市到野外生活的梭羅、懷特這些詩人氣質(zhì)的作家,文字也屢屢暗通于東方的清風禪意。
反過來,這些美國詩人、作家,也以自己的作品影響著當代中國漢語的面貌——“文學要離開自己的故鄉(xiāng)然后再回去,才能重新活起來?!睒O其喜歡王維的美國人宇文所安如是說。
這些漢英之間的人,這些野外的人。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