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經(jīng)常和儒家被等同看待。不論稱贊還是批判中國文化,很自然都會拿儒家的主張、信念作為代表。更進一步,儒家往往也就和孔孟畫上等號。儒家相信什么、主張什么,也就理所當然認為是孔子和孟子所說、所主張的。這種常識態(tài)度,在歷史上不只不精確,而且?guī)еS多誤會。那些想當然對儒家的種種說法,其實里面來自《荀子》的部分可能多過來自《孟子》的。孟子名氣大,和孔子并稱,荀子的名字往往被湮沒在背景里,但若從思想內(nèi)容及表達形式上來看的話,荀子對于后世建立的儒家傳統(tǒng),影響恐怕大過孟子。
楊照,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臺灣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曾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制作總監(jiān)、臺北藝術(shù)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周刊總編輯、總主筆、副社長等職;現(xiàn)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誠品講堂”、“敏隆講堂”長期經(jīng)典課程講師,并在News98電臺、BRAVOFM91.3電臺主持廣播節(jié)目。
主要著作有《迷路的詩》《我想遇見你的人生》《故事照亮未來》《想樂:聆聽音符背后的美麗心靈》《呼吸:音樂就在我們的身體里》及現(xiàn)代經(jīng)典細讀系列等四十余種。
第一章 還給荀子公正的評價
在歷史脈絡中掌握經(jīng)典
以禮為核心的孔孟哲學
各自詮釋孔老師
向“大勢底定”的時代轉(zhuǎn)變
重新思考“禮”與“法”的關(guān)系
兩千年儒學真正的主流
第二章 儒者的變貌
荀子重視位分和實用
治國之道:群天下之英杰而教之以至順
禮之不及,以法續(xù)之
賤儒和君子儒
由王官學向諸子學轉(zhuǎn)移
第三章 儒家有什么用
不實用就淘汰
大儒典范——周公
儒者無所不適
評量、選擇和分配的藝術(shù)
人皆可以為堯舜
荀子的理想社會:恰如其分地安排秩序
儒者積極進取
第四章 不學無以成君子
學習講究環(huán)境
專注堅持的力量
附 錄 《荀子》選讀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