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提出“新媒體動漫”和“動漫新軌道”的新概念,用以分析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技術飛速發(fā)展中動漫藝術在創(chuàng)作、傳播、欣賞與批評中的新變化和新現(xiàn)象,即動漫藝術創(chuàng)作數(shù)字化、傳播網絡化。傳統(tǒng)影視傳播與新媒體傳播兩種渠道立體交叉融合,構成一個當前動漫的動態(tài)網狀傳播的范式。動漫的這種傳播范式的變革進而推動了在藝術審美的感覺、體驗和思維等方面的新型變革的動漫藝術——網絡動漫和手機動漫,并形成了互聯(lián)網受眾中獨特的動漫群體 “御宅族”,改寫了青年亞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間的關系。由于接受和消費變革,新媒體動漫還對整個動漫產業(yè)的轉型,對中國的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新媒體動漫” (廣義)是指一切在新媒體上傳播的動漫,包括在新媒體上傳播的傳統(tǒng)動漫和發(fā)表、傳播于新媒體上的新型動漫(即狹義新媒體動漫)。“動漫新軌道”是指跨越電影、電視、互聯(lián)網等各種媒介形態(tài)而構成的相互聯(lián)結、多向動態(tài)的新型網絡結構。本書從媒介環(huán)境學、文化研究學的視角,立足于人、藝術與媒介的互動關系,建立關注媒體技術對文化的整體影響的視野,聚焦于“動漫新軌道”這理念的產生和建構,在此基礎上整體描述、探究和闡釋該動漫新軌道的影響與拓展。
譚雪芳
江蘇蘇州人,女, 1972年出生,廈門大學新媒體藝術博士。
曾任職報社記者編輯,多次獲國家級、省級新聞獎。
現(xiàn)為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傳播學教研究副主任。
研究方向:數(shù)碼藝術與網絡文化,傳播學
緒論 / 1
第一節(jié) 合成的影像與技術至上的時代 / 2
一、動漫藝術實踐的新探索 / 2
二、理論的推動力 / 4
三、動漫產業(yè)的藍海開拓 / 6
第二節(jié) 新的經驗和舊的范式:“塊莖”對“鏡與燈”的挑戰(zhàn) / 9
一、復制文化時代:藝術理論的“媒介轉向” / 11
二、虛擬文化時代:“塊莖”對“鏡與燈”的挑戰(zhàn) / 13
三、新媒體藝術:運動的作品 / 19
第三節(jié) 新媒體動漫研究的基本思路 / 25
一、概念的界定 / 26
二、相關研究狀況梳理 / 32
三、研究方法和意義 / 34
四、研究思路與邏輯結構 / 35
第一章 開放的作品:動漫新軌道的理論起點 / 38
第一節(jié) 新媒體語境下藝術研究的范式轉移 / 39
一、 文藝批評的范式轉移 / 39
二、藝術批評的交互網狀范式 / 41
第二節(jié) 動漫新軌道的概念、要素和內涵 / 45
一、“軌道”的濫觴 / 46
二、動漫新軌道的定義 / 46
三、動漫新軌道的構成要素 / 50
四、動漫新軌道的理念價值 / 57
第三節(jié) 動漫新軌道的系統(tǒng)結構 / 60
一、動漫新軌道媒體系統(tǒng)及特征 / 61
二、動漫新軌道的社會系統(tǒng)及影響 / 64
三、動漫新軌道中的文化系統(tǒng)及特征 / 65
第四節(jié) 動漫新軌道的理論溯源 / 69
一、從互文性理論到超文本 / 70
二、從多級傳播到泛層級傳播 / 73
第二章 再現(xiàn)與表現(xiàn):動漫生產新軌道 / 77
第一節(jié) 從手工到比特:動漫技術與觀念的演進史 / 78
一、動漫生產技術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 78
二、新媒體動漫生產要素的變革 / 86
三、動漫生產新軌道的藝術理念 / 91
四、新媒體動漫的三種屬性 / 95
第二節(jié) 從數(shù)字技術到數(shù)字美學:新媒體動漫的藝術本體的變革 / 100
一、藝術的技術智力維度 / 100
二、技術的智力美學 / 103
三、從數(shù)字技術到數(shù)字美學:新媒體動漫的藝術本體的變革 / 105
第三節(jié) 從作者到網眾:新媒體動漫的創(chuàng)作者生態(tài)的變革 / 115
一、“大規(guī)模業(yè)余化”構建動漫創(chuàng)作“微力量” / 116
二、新媒體上動畫創(chuàng)作者生態(tài)構成 / 120
第四節(jié) 微藝術:媒體微化趨勢下的藝術表現(xiàn) / 124
一、微藝術的分類 / 124
二、微藝術的含義 / 125
第三章 編織與重組:動漫傳播新軌道 / 134
第一節(jié) 媒體分散:動漫傳播新軌道的崛起 / 134
一、動漫傳播新軌道的起點 / 124
二、動漫傳播軌道的類型 / 142
第二節(jié) 動漫傳播新軌道的模式 / 145
一、動漫傳播新軌道的分類 / 145
二、三種新媒體動漫內容的傳播軌道模式分析 / 153
三、動漫傳播新軌道的理念 / 169
第三節(jié) 協(xié)作重組:動漫傳播新軌道的特質 / 170
一、新的動力結構:強互動與強反饋 / 171
二、新的呈現(xiàn)觀看方式:交互的屏幕 / 176
三、新的信息組織方式:“個人門戶式”結構 / 179
第四章 沉浸與越界:動漫消費新軌道 / 183
第一節(jié) 鑲嵌:動漫消費新軌道的構建 / 183
一、動漫消費新軌道的構建要素 / 183
第二節(jié) 雙重凝視:動漫消費中文化過程與經濟過程 / 192
一、動漫產業(yè)中的“兩種經濟” / 192
二、“兩種經濟”理論視角下的傳統(tǒng)動漫產業(yè) / 195
三、動漫新軌道中“兩種經濟”的價值重構 / 197
第三節(jié) 虛擬異托邦: 新媒體動漫中的亞文化社群 / 204
一、流動的空間:一種地形學 / 205
二、虛擬異托邦:新媒體動漫亞文化社群分析 / 214
第四節(jié) 交互的屏幕:彈幕、場景和社會角色的變遷 / 223
一、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場景”內涵 / 224
二、彈幕:作為一種內容“場景”的要素分析 / 226
三、彈幕場景與社會角色變化 / 229
第五節(jié) 價值網絡:動漫消費與產業(yè)發(fā)展的新模式 / 237
一、傳統(tǒng)媒體與動漫產業(yè)鏈發(fā)展 / 238
二、交叉網狀傳播與動漫價值網絡建構 / 240
三、基于價值網絡模型的動漫產業(yè)價值分析 / 243
結論 / 248
一、關于“動漫新軌道”理念的基本結論 / 250
二、未盡的研究:政治經濟場域與動漫新軌道的關系研究 / 251
參考文獻 / 255
附 錄 / 264
致 謝 / 271
與傳統(tǒng)的影視動漫研究不同,本書以新媒體的便利,網絡民族志的方式研究動漫的新媒體傳播路徑和動漫受眾,并用焦點訪談和深度訪談的方法對新媒體動漫創(chuàng)作者、傳播者和受眾進行觀察和思考,有一定的出版價值。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