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又爽又黄又紧无遮挡_国产精品成人无码a无码_国产亚洲日韩a欧美在线人_色婷婷AV一区二在线观看_美女粉嫩极品国产高潮无套在线

圖書板塊圖書分類品牌系列獲獎圖書圖書專題新書上架編輯推薦作者團隊
我的奮斗1:父親的葬禮
生老病死,食衣住行。这是我的奋斗,也是你的奋斗。
ISBN: 9787549576302

出版時間:2016-01-01

定  價:68.00

作  者:(挪威)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著 林后 译

責(zé)  編:李恒嘉
所屬板塊: 文学出版

圖書分類: 中国当代小说

讀者對象: 大众读者

上架建議: 文学 畅销小说
裝幀: 精装

開本: 32

字數(shù): 358 (千字)

頁數(shù): 580
圖書簡介

“對心臟而言,生命的含義再簡單不過了:它將盡可能長地持續(xù)跳動下去,然后停下。”

挪威作家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的六卷本自傳小說《我的奮斗》與希特勒的野心無關(guān),而是作者四十多年成長與生活的自述,六卷主題分別為死亡、愛情、童年、工作、夢想、思考。書中用流水筆調(diào)記敘平凡生活,直白坦誠,有著“自虐般的真實和瑣碎”,又善于在日常細節(jié)中呈現(xiàn)動人的敏感?!都~約客》書評人詹姆斯•伍德稱他的書 “有種讓人讀了停不下來的魔力”。本書是第一部,描寫作者或這個名為“卡爾•奧韋•克瑙斯高”的人成長期間與父親的緊張關(guān)系,并以父親的突然去世貫串全書。開篇毫不避諱地描寫肉體死亡過程,在大段觸目驚心的文字后突然一轉(zhuǎn),克瑙斯高只是個在城里上學(xué),早戀,喝酒抽煙,熱愛音樂與寫作,表面上與每個人并無二致的普通人。然而日常生活原本就充滿了無數(shù)的沖突與掙扎,即使死亡登場也無法緩解。

克瑙斯高自稱用“一種近乎瘋魔的能量”來完成全書。《我的奮斗》雖然是自傳,卻充滿藝術(shù)、道德與技巧上的大膽探索。

作者簡介

卡爾•奧韋•克瑙斯高(Karl Ove Knausgård)

1968年生于挪威奧斯陸。1998年以首部小說《出離世界》(Ute av verden)獲得挪威文學(xué)評論獎,2004年第二部小說《萬物皆有時》(En tid for alt)又獲得北歐文學(xué)獎。2009年至2011年間,克瑙斯高出版了六卷本自傳小說《我的奮斗》(Min Kamp),獲得挪威最高文學(xué)獎項布拉哥文學(xué)獎。在挪威,每十個人就有一人讀過《我的奮斗》。知名作家莉迪亞•戴維斯、扎迪•史密斯、杰弗里•尤金尼德斯、喬納森•勒瑟姆等也表示讀《我的奮斗》成癮,迫不及待地一本接一本讀下去。2015年9月,克瑙斯高獲得德國《世界報》文學(xué)獎(Welt-Literaturpreis,2014年得主是村上春樹)。另著有隨筆集《在秋天》(Om høsten,2015年)。

譯者簡介

林后,生于成都,長在重慶,職大教師。1987年旅居挪威至今,從事雙語教師多年,之后在奧斯陸人民大學(xué)任教十余年?,F(xiàn)居家從事翻譯和寫作。已出版譯作《挪威民間故事選》。

名家推薦

我沉迷于《我的奮斗》的前兩冊像是得了瘧疾。有四天時間除了貪婪地閱讀這兩本書,幾乎什么都不干,不回郵件,狗也不遛,盤子在洗碗槽堆積如山。我就像一只困在高速路中間的笨拙的動物,他的文字像汽車大燈一樣直射入眼使我恍惚。

這兩本書中幾乎沒有什么大事,但是克瑙斯高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把去雜貨店購物或者在晚餐桌邊的閑聊描述得像別的作家描寫刺殺本•拉登一樣重要。他是當(dāng)代小說中關(guān)于日常描述的煉金師。

——德懷特•加納,《紐約時報》書評人

充滿美學(xué)力量的革命性作品。以前沒有《我的奮斗》,現(xiàn)在有了,一切都隨之改變。

——《巴黎評論》

這本書包含了日常的每個瞬間,從豪飲到一根接一根抽煙。死亡人皆有之,作者將其提升到另一個高度。

——《出版商周刊》

克瑙斯高的文學(xué)嘗試誠實到殘酷的地步。相信我,每一卷譯本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尤•奈斯博,作家

我心目中的年度好書是克瑙斯高的《我的奮斗》,事實上我每天都讀一部分。它充滿藝術(shù)、道德與技巧上的大膽探索。

——瑞秋•卡斯克,作家

太不可以思議了。我才讀了兩百頁就像上癮般渴望讀下一本。

——扎迪•史密斯,作家

克瑙斯高打破了自傳小說的音障。

——杰弗里•尤金尼德斯,作家

克瑙斯高激情而坦率,不懼怕說出世人皆有的焦慮,也不擔(dān)憂顯露自己的天真或?qū)擂?。極為生動、直白又感人。

——詹姆斯•伍德,《紐約客》書評人

如同懸疑小說般扣人心弦。很難說有多少是真的,但完全不影響讀者親歷其境的感覺。

——《都市報》

為什么要讀全長3600頁的挪威小說?簡單的回答是:因為太好看了,所以你停不下來,而且也不想停下來。

——《紐約時報書評》

一部由敘述和回憶交織出的史詩。克瑙斯高從童年的灰燼與青年的余燼走出,用生命熱力寫就這部作品。

——《巴諾書評》

精致的細節(jié),悲傷,詭異的美。它描述的家庭的分崩離析是我這幾年來讀過最有力量的寫法。

——《衛(wèi)報》

編輯推薦

他是兒子、兄弟、朋友、愛人、父親,但最重要的身份是作家。

他講述了寒冬、家人、新年、文學(xué)、音樂、酒精,還有死亡。

他是故事的主角和締造者,書寫的是生活本身。

“這是一場戰(zhàn)爭,不是史詩般的英雄戰(zhàn)爭,卻是那種無法與之對抗的戰(zhàn)爭?!?p/>

 各國評論家、作家、讀者熱烈討論,作者家人多次要求他停筆。

 克瑙斯高以“近乎瘋魔的能量”來完成全書。一部充滿美學(xué)力量的革命性文學(xué)巨作。真實到不得不懷疑它的真實性。

 歐美知名作家莉迪亞•戴維斯、扎迪•史密斯、杰弗里•尤金尼德斯、喬納森•勒瑟姆,書評人詹姆斯•伍德等紛紛表示讀《我的奮斗》成癮。

 《紐約時報》書評人德懷特•加納稱“像得了瘧疾”般沉迷于《我的奮斗》,忘了遛狗,不回郵件,顧不上洗碗。

 2009 挪威文學(xué)評論獎

 2009 布拉哥文學(xué)獎

 2010 北歐理事會文學(xué)獎

 2010 都柏林文學(xué)獎長名單

 2013 《獨立報》外國小說獎長名單

 2013 《衛(wèi)報》十佳超級長篇小說

 2014 都柏林文學(xué)獎短名單

 2015 德國《世界報》文學(xué)獎

他是兒子、兄弟、朋友、愛人、父親,但最重要的身份是作家。

他講述了寒冬、家人、新年、文學(xué)、音樂、酒精,還有死亡。

他是故事的主角和締造者,書寫的是生活本身。

“這是一場戰(zhàn)爭,不是史詩般的英雄戰(zhàn)爭,卻是那種無法與之對抗的戰(zhàn)爭?!?p/>

 各國評論家、作家、讀者熱烈討論,作者家人多次要求他停筆。

 克瑙斯高以“近乎瘋魔的能量”來完成全書。一部充滿美學(xué)力量的革命性文學(xué)巨作。真實到不得不懷疑它的真實性。

 歐美知名作家莉迪亞•戴維斯、扎迪•史密斯、杰弗里•尤金尼德斯、喬納森•勒瑟姆,書評人詹姆斯•伍德等紛紛表示讀《我的奮斗》成癮。

 《紐約時報》書評人德懷特•加納稱“像得了瘧疾”般沉迷于《我的奮斗》,忘了遛狗,不回郵件,顧不上洗碗。

 2009 挪威文學(xué)評論獎

 2009 布拉哥文學(xué)獎

 2010 北歐理事會文學(xué)獎

 2010 都柏林文學(xué)獎長名單

 2013 《獨立報》外國小說獎長名單

 2013 《衛(wèi)報》十佳超級長篇小說

 2014 都柏林文學(xué)獎短名單

 2015 德國《世界報》文學(xué)獎

精彩預(yù)覽

對心臟而言,生命的含義再簡單不過了:它將盡可能長地持續(xù)跳動下去,然后停下。早晚會有那么一天,這個撲通撲通的、有節(jié)律的心臟搏動會自動終結(jié)。這時候血液便會開始流向身體最低、最薄弱的部位,在那里形成一個小小的包塊。從外觀上看,它像是在逐漸變得蒼白的肌膚上的一片暗黑色的充血斑塊。與此同時體溫下降,四肢變得僵硬,腹內(nèi)的腸腸肚肚一瀉而空。在最初的幾個小時里,這些變化的進展極為緩慢,它是以一種確信的、幾乎像是按著一種儀式的程序來走過的。仿佛生命的章節(jié)是遵循著某種固有的法則行事,是在履行一項“君子協(xié)定”。也就是在此之后,死亡隨即登場。死亡總是在等待生命退卻之后,才開始對這片新領(lǐng)地的侵入與占領(lǐng)。這是一種毫無余地、無可挽回地進行著的討還。伴隨著產(chǎn)生的極度高熱,細菌病毒開始在軀體內(nèi)部擴散,其勢不可阻擋。若它們試圖提早幾個小時進犯,那將會立刻遭遇抵抗,但現(xiàn)在環(huán)繞其周的一切只有沉寂,它們只需持續(xù)不斷地向濕潤、幽暗的地區(qū)縱深發(fā)展。這支入侵大軍進入哈弗斯骨管,穿過腸腺,進駐胰島,再插入鮑氏囊,途經(jīng)克拉克柱,進入中腦黑質(zhì),最后抵達心臟。它以一種尚未觸及但被劫掠后的狀態(tài)繼續(xù)存在著。整個結(jié)構(gòu)已完全被從內(nèi)部蝕空掏盡,其間含有一種詭譎的荒涼與頹敗。人們可以想象,這仿佛是一個在眨眼間工人們?nèi)汲冯x得干干凈凈的建筑工地。所有的車輛一動不動,車燈黃色的光線投向樹林的幽暗中,簡易工房里空無一人。依山的斜坡路上,掛在纜車道上的車廂一個接一個,都裝載滿滿。

在生命離開身體的同一瞬間,身軀歸屬死亡。廢棄的燈盞,箱包,地毯,門把,窗框。泥地,沼澤,溪流,山脈,云彩,天空。這一切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我們繼續(xù)為這死亡世界的萬物及自然現(xiàn)象包圍環(huán)繞??v然如此,一旦真的看到有人陷入了那個世界,還是有什么東西會喚起我們很大程度上的不愉快。至少在情況確定之后,盡最大可能不讓死者的尸體進入我們的視野。在大型醫(yī)院里,不僅把尸體藏在單獨的、遠距離隔絕的房間,去往那里的通道也是隱蔽的。有專用的電梯,專用的地下室通道。即或碰巧有人迷路誤入該區(qū),身旁經(jīng)過的推車上的尸體也遮蓋嚴實。當(dāng)尸體要抬出醫(yī)院時,有專用出口與深色玻璃的車輛。在教堂墓地那兒,為他們備有單獨的沒有窗戶的房間。在舉行葬禮儀式時,他們被蓋在緊閉的棺柩里,直到最后被深深埋入地下,或在高爐里化為灰燼。從實用目的出發(fā),很難看出這類先進的處理方式有什么好處。比如,推著這些死者的尸體經(jīng)過醫(yī)院所有的過道時,大可不必加以遮蓋,從醫(yī)院抬走時也用一般的出租車就是了。這不會給任何人帶來任何風(fēng)險。一個老人在電影的放映當(dāng)中斷了氣,盡可以讓他待在自己的座位上直到電影放完,待到第二部電影結(jié)束也未嘗不可。一個老師中風(fēng)猝死在校園,沒有必要馬上、立刻開車抬走。讓他躺在那兒等校工有時間再來料理好了,一直到下午甚至晚上都行的,這不會傷害到任何人?;蛟S會有一只鳥兒飛來停在他的身上,這里啄啄,那里啄啄,這又有何妨?是否等他入了土情況就會好得多,就只因我們看不到那一切?其實只要死者躺在那里不礙事,就毫無理由這么匆忙行事,他們也不可能再死一次。尤其是在冬季嚴寒的日子里,這種處理方式應(yīng)當(dāng)是更為有利。在長椅上和月臺上凍死的露宿者,從高樓和大橋縱身跳下的自殺者,從自動扶梯上跌下的老太太,坐在自己車上死于車禍的人,在城里待了整晚后因酒醉恍惚掉進湖里的年輕男子,被公共汽車拖拽到車輪下的小女孩,對這一系列的死者,為什么都是那么急匆匆地把他們趕快掩藏起來?為了合乎禮儀?等女孩的父母親在一兩個小時以后趕來看上一眼,可能更合乎禮儀。她躺在出事地點旁邊的雪地上,破裂開來的頭顱和完整的身軀,浸滿鮮血的頭發(fā)和潔凈的羽絨服。向世界敞開一切吧,像她那樣躺在那兒,這本無什么秘密可言。而在雪地上的這么一小時,卻又是那么令人難以理解。一座城市不將其死者排除在公眾的視線之外,看著他們橫尸大街小巷,在公園和在停車場,這就不是城市,是地獄。這地獄以一種更現(xiàn)實主義和更深入真實的方式,反映出了我們生存的條件。但這又怎么樣呢,我們原本是知道這個現(xiàn)狀的,只是不愿去看它罷了。由此,將死者驅(qū)除在外的集體做法就是一個明證。

然而,究竟要摒除什么、驅(qū)走什么,卻又說不清道不明。這不可能是死亡本身的問題,是死亡的現(xiàn)象在社會上的存在太突出,或者太多。報紙或者新聞每天提及多少死者,根據(jù)不同情況多少有些變化,但一年半載下來,其數(shù)目可能很穩(wěn)定,也就漸漸習(xí)以為常了。因為消息總有多種渠道傳播開來,無論如何沒法避開。同時死亡這一現(xiàn)象看上去也不是那么有威脅性。相反,有一些死亡我們還感興趣,甚至愿意為看它掏腰包。例如那些電影制片公司推出的數(shù)量驚人的展現(xiàn)死亡的故事片。如此一來,要將死者摒除在公眾視野之外的這個做法,就愈發(fā)讓人難以理解。若是死亡作為一種現(xiàn)象沒有讓我們驚駭,那面對死去的軀體為何又有不愉快的感覺呢?這一定意味著,要不就是有兩種死亡,要不就是我們對死亡的想象和死亡真實面貌之間存在著沖突和差距。無論是哪種緣由,結(jié)論只歸于一個:這兩者相比較的實質(zhì)是,我們對死亡想象的畫面如此強烈地刻印了在我們的意識里,以至當(dāng)我們看到真實的死亡展現(xiàn)時不僅感到震驚,同時也會試圖用所有的手段去掩蓋它。這個結(jié)果不是緣于人們有意識的深思熟慮,就像教堂的種種儀式譬如葬禮那樣,在我們的時代可以通過協(xié)商討論求得解決,因而從非理性轉(zhuǎn)向理性的領(lǐng)域,從集體的轉(zhuǎn)向個體—不,我們將死者移至視線之外的方式從來就沒有過任何爭議,我們向來就是這么做的,天經(jīng)地義。但卻又沒人能給這種做法的必要性一個理由。但所有的人都明白:若是你的父親在秋天一個刮風(fēng)的星期日猝死在外面的草地上,你會盡快將他抬回屋里,要是辦不到,至少你會給他蓋上一條毯子。但這種沖動不是我們對死者唯一的做法,跟掩藏尸體一樣顯而易見的還有一個事實,它們總是被盡快地往朝向地面的方向搬走。一家醫(yī)院把死者的尸體往上搬,停尸房和火化房都建筑在房屋最高的一層,這幾乎是件難以想象的事情。死者被安放在越接近地面的地方越好。將這同樣的原則換到處理這種事務(wù)的單位,則會是:一家保險公司完全可以把他們的辦公室設(shè)置在八樓,但殯儀館就不行。所有殯儀館的辦公地點都在盡可能接近街邊草坪的地方。很難說清這到底出自什么原因。很可能是受一切從實用目的出發(fā)的傳統(tǒng)習(xí)俗影響而產(chǎn)生的觀念。譬如,地窖陰冷,自然最適合保存尸體。但以此原則推及已有冰箱和冷藏室的現(xiàn)今時代,也絕不會有人想到要把尸體向建筑物的高處搬,這看上去很不合情理,好像高度與死亡兩者互為排斥。似乎我們有某種潛在的直覺,一種藏于心底深處的情結(jié),我們的死者必得下行于土地,落葉終須歸根。

看來死亡經(jīng)不同的渠道被分為了兩類。一類與隱秘、沉重、土地、污穢和黑暗有關(guān),而另一類與開放、輕盈、天空、潔凈和明亮相聯(lián)系。在中東地區(qū)某城市,一位父親和他的孩子被槍殺,在那一瞬間父親試圖將孩子拖出子彈的瞄準線之外。照片中他們兩人身體緊緊纏裹在一起,照相機剛好捕捉到子彈穿射進肌肉時身體戰(zhàn)栗的一刻。照片傳送至環(huán)繞著地球的數(shù)以千計的衛(wèi)星中的一個,接著傳遍了全世界的電視臺。從這里又一張有關(guān)死亡和瀕臨死亡的圖像不自覺地進入我們的意識。這些畫面沒有重量,沒有夸張,沒有時間和地點,也與這些身體曾經(jīng)來自哪里毫無關(guān)聯(lián)。它們不屬于哪里,卻又無處不在。絕大多數(shù)圖像只是在我們的意識中停留片刻,但其中一些出于某種原因?qū)⒘赳v在我們腦海里的黑暗之中。一個滑雪者從高處俯沖時出了事故,劃破了大腿上的動脈,頓時血流如注,她身后潔白的雪坡上一道鮮紅的血痕拖曳而下,在她身體停止滑行前人已氣絕身亡。一架正起飛的飛機,在爬升時兩個機翼著了火。郊外的屋頂上是湛藍的天空,就在這一片湛藍的天空下面,飛機爆炸成了一個火球。一個晚上,在挪威北部的海灣外有一艘漁船沉沒,船上七個水手無一幸免。對發(fā)生的一切第二天早上所有報紙都做了報道,因為這是個所謂的不可思議的神秘事件。天氣平靜無風(fēng)無浪,也沒有船上發(fā)出的任何求救信號,它就這么消失了。當(dāng)天晚上有電視臺派出直升機到出事地點做進一步勘察,拍出的畫面上只是一片空蕩蕩的海。多云的天空下,灰綠色的波浪隆起又徐徐退下,緩慢而沉重,較之那些此起彼伏地疾速翻騰著白色泡沫的浪花,保持著自己的另一種節(jié)奏。我獨自一人坐在那里,看到了這一切。那會兒很可能我的父親正在外面的花園里干活。我注視著屏幕上的海面,沒有聽到播音員在說什么,突然一張臉的輪廓從那里冒了出來。我不知道持續(xù)了多久,或許幾秒鐘,但時間長到足以對我產(chǎn)生強烈的印象。在臉孔消失的同一瞬間,我站起身來,我要走出去找一個人告訴他這事兒。我母親上夜班,哥哥在踢球比賽,其他的孩子不會聽我說的,所以那就只有爸爸了。想到這里,我急匆匆地跑下樓梯,把腳塞進鞋里,手臂插進夾克衣袖,打開房門出去,繞著房子就開跑。我們是不允許在院子里跑的,所以在快進入爸爸的視線之前,我放慢速度,開始走起來。他站在房子背后,在下面將開辟成蔬菜園子的地方,用手里握著的大鐵錘敲打著一塊突起的山石。雖然鉆孔只打了幾米深,踩在他腳下的翻挖出的黑泥土,還有他身后院籬外的一片枝葉濃密的楸樹,給山坡罩上了一層昏暗,往下一直延伸到低處。當(dāng)父親直起腰向我轉(zhuǎn)過身來時,他是一張幾乎完全黑沉著的臉。

但我仍然有足夠多的信息來揣摩他。不只是看臉上的表情,還有整個的形體姿態(tài),不用去解讀他的思想,而是憑直覺。

他放下鐵錘,摘下手套。

“怎么啦?”

“剛才在電視里我在海里看見了一張臉?!蔽艺f,在他跟前的草地上停住腳。那天下午早些時候鄰居砍下了一棵松樹,空氣里充盈著石墻外的樹樁散發(fā)出的濃烈的松樹清香氣味。

“一張潛水員的臉?”爸爸說。他知道我對潛水員有興趣,他就不能想想,我跑到這里來可能是另外有感興趣的事告訴他呀。

我搖了搖頭。

“這不是什么人的臉,是海里的一張畫?!?p/>

“一張畫,我說你呀?!闭f著,他從襯衣胸前的口袋里掏出一包香煙。

我點點頭,然后轉(zhuǎn)身就想往回走。

“等等?!彼f。

他擦燃了一根火柴,然后低下頭去直到香煙夠得著火?;鹈缃o這片灰暗勾勒出了一個明亮的小圓圈。

“這么說,”他開口了。

在深深吸了一口后,他把一只腳踏在山巖上,朝著路的另一邊遠處的森林凝視。當(dāng)然,或許他注視的是那樹木上方的天空。

“你看見的是一張耶穌的畫像吧?”他說,他抬起頭來望著我。要不是這友好的語氣,這長時間靜默后的提問,我會以為他是在嘲笑我。我是個基督教徒,他感到有點難堪。他對我所有的希望就是,我不要另類,要跟其他的孩子們一個樣。在這片住宅區(qū)里,沒有一個孩子跟他的小兒子一樣,稱自己為基督徒的。這是件真正讓他弄不明白的事。

我感到驚喜,因為他其實是在意我的。同時又有點小小的失落,他是這么低估我。

我搖搖頭。

“不是耶穌?!蔽艺f。

“這個回答還差不多?!卑职终f,他笑了。在山坡上面的最高處聽到一陣輕微的自行車輪碾壓在馬路上的聲音,聲音越來越強。住宅區(qū)的一片寂靜中,這低低的、摩擦著地面的嘶嘶聲響,化為了一陣陣嗖嗖聲。當(dāng)自行車輪在我們遠處的路上滾過去時,聲音清晰可聞。

爸爸又再吸了一口煙,然后把還沒完全熄掉、還冒著煙的煙頭,扔到了院籬笆的外面。 咳嗽了幾聲,戴上手套,又把鐵錘握在手里。

“別再想這事了。”他說,他抬起頭來望著我。

那個晚上我八歲,父親三十二歲。雖然我仍然不能說我已經(jīng)了解或知道他是什么樣的一個人,但現(xiàn)在的我比他當(dāng)年大七歲,一些簡單的事情是比較容易領(lǐng)會的。譬如,我們各自的歲月之間有多么大的差異。我的生活里充滿著豐富無窮的意義,向前跨出每一步就敞開一道門,而每一道門都可能將我引領(lǐng)到最遠處。現(xiàn)在我不能理解的是,他生活的意義實際上從某方面來講不是把那些單個的、許許多多的日常事件集中一處,而是完全把它們分散。因此除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外,不可能抓住要點?!凹彝ァ笔且换厥?,“仕途”是另一回事。在他的那些日子里就沒有一次意料之外的可能性發(fā)生。他多半知道未來有多大的可能性,以及他如何才能使這個可能性付諸實現(xiàn)。他已結(jié)婚十二年,在中學(xué)當(dāng)老師,教書八年。他有房有車,有兩個孩子。他被選入市政委,是左黨在市政府委員會的代表。在冬天的半年里他玩集郵,很有成績,在很短的時間里已在這一方地區(qū)首屈一指。在夏季的半年里他的業(yè)余時間都花在了拾掇花園上。那個春天的夜晚他在想些什么,對此我一無所知。我也不知道他手里握著鐵錘在那半明半暗的朦朧中直起腰來,看見的又是怎樣一幅圖畫。但在他心里會有這樣一種感覺,他對圍繞自己的這個世界相當(dāng)?shù)亓私?。對這一點,我深信不疑。整個住宅區(qū)所有的鄰居他全都知道姓甚名誰,以及與他自己相比較,他們又各屬于哪個社會階層??赡芩€知道別人最不愿意暴露于世的某些隱私,不僅是因為他教他們的孩子,也因為他對其他人的弱點目光尖銳。作為受過良好教育的中產(chǎn)階級的新成員,每天的報紙、廣播及電視節(jié)目供給他大量的信息,使他對這個大千世界信息靈通。他也懂一些植物學(xué)和動物學(xué),因為他在青年時期就對它們有興趣。即或在自然學(xué)科的其他方面沒有進行過深入的學(xué)習(xí)研究,至少他在高中時學(xué)過有關(guān)的基本知識。他歷史學(xué)得不錯,這是他在大學(xué)里與挪威語和英語一起主修的科目。換句話說,或許他對哪一門都并不精通,又都略知一二,只有教育學(xué)除外。他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普通大學(xué)生。那時候在中學(xué)里教書還是個有社會地位的行業(yè)。住在石墻另一邊的鄰居普雷斯巴克莫,是和他同一所學(xué)校的老師。同樣,住在房后面那樹木遮掩的山坡上的另一個鄰居奧爾森,也是教師。其中還有一個鄰居克努森,住在拐彎的那一條路的盡頭,他是另一所中學(xué)的教導(dǎo)主任。當(dāng)我父親把鐵錘高高舉過頭頂,讓它重重地落在山巖上的這個春天的夜晚,是70年代中期。他捶擊著巖石,在這個他所熟悉的世界里,他充滿信心。當(dāng)我自己進入了與他相同的年齡,我首先明白的是,走到這一步是需要為此付出代價的。當(dāng)視野中的世界變得愈來愈紛亂繁雜,不僅觸及心中的痛處在逐漸減少,也會覺得許多事情其實毫無意義。要了解世界,必須將自己擺放在與其保持固定距離的地方。當(dāng)我們用肉眼看微小的東西,比如分子、原子,會覺得看不清,那就必須把它們放大了來看。若是天體系統(tǒng)、河流三角洲,天穹的星象這種浩大不可及的物象,我們就把它縮小了來看。把這一切都歸入我們意識的范疇中,一切便釋然了。這個釋然,就是知識學(xué)問。整個兒童、少年時期我們歷經(jīng)艱辛,為的就是達到能與一切事物和現(xiàn)象保持正確距離的這一點,這一個位置。我們讀書,我們學(xué)習(xí),我們經(jīng)歷,我們不斷地修正。于是這一天來到了,我們達到了與所有物象保持必要的距離的這個點,也有了所需的認知系統(tǒng)的概念。到了這時候,時間便開始飛快地溜走。它不再遭遇障礙,一切就緒。時間洪水般洶涌地貫穿我們的生活,日子便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瞬即逝。在我們理解到這一點以前,我們已是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意義需要充實,充實需要時間,時間需要敵人。知識是距離,知識是穩(wěn)固恒定,知識是意義的敵人。換句話說,父親在1976年那個春天的晚上的畫面有了雙重的含義:其一,那時我是以一個八歲孩子的眼睛在看他,毫無預(yù)見性,怯生生的惶恐;其二,現(xiàn)時我是作為一個同齡人來看他,時光流過了他整個的一生,不斷地、大塊大塊地剝?nèi)チ怂械囊饬x。

***

這天晚上萬妮婭出生了,她躺在那兒瞅著我們看了好幾個小時。她的眼睛像兩盞黑色的燈籠,身體血糊糊的,長長的頭發(fā)粘貼在頭皮上,當(dāng)活動的時候,是一種爬行動物般緩慢的蠕動。她伏在琳達的肚腹上看著我們,好像是從樹林里望著我們。我們無法將視線從她身上挪開。從她身上看到的究竟是什么呢?安靜,嚴肅,深不可測。我伸出舌頭來,有一分鐘那么久,于是她也伸出舌頭。在我一生中從來沒有對未來如此地充滿信心,就像我從來沒有過這么多的快樂一樣?,F(xiàn)在她四歲了,一切也都發(fā)生了變化。她的眼睛機靈警覺,瞬間會從滿心高興變成滿心妒忌,從極度憤怒轉(zhuǎn)而極為傷心,她已經(jīng)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過于狡黠,可以蠻橫到肆無忌憚的地步,甚至讓我終于失去耐心。我可能站起來向她一陣怒吼,或者抓住她使勁搖晃直到她哼哼唧唧地哭泣。但她常常只是笑。上一次這樣的時候,我氣得不行,使勁搖晃她,而她只是笑,大笑。我忽然慌了神,立刻想到要去摸摸她的胸膛。

她的心臟跳動著。啊,我的天,它跳動著。

這是2008年3月4日。早上還差幾分八點。我坐在書房里,周圍滿滿的書籍從地板堆到了天花板。聽著瑞典林子樂隊(Dungen)的音樂,一邊思考著我寫下的東西以及如何再往下走。琳達和約翰躺在旁邊的屋里睡覺,萬妮婭和海蒂在幼兒園,是我在半小時前送去的。戶外高大的希爾頓飯店還駐留在陰影里,飯店正面的三面玻璃豎井電梯一直上上下下。飯店旁邊是一幢紅色的磚結(jié)構(gòu)房子,可從所有的柱子構(gòu)架與拱形門洞判斷,這一定是19世紀末期或20世紀初期的建筑物。從那兒再往前去,晨曦的朦朧之中顯露出了治安官公園的一角,樹枝光禿,草地青青,盡頭處一幢70年代的灰磚房擋住了視線,不情愿地將視線從那兒調(diào)開朝上望去,這是好幾個星期以來第一次出現(xiàn)的蔚藍晴空。

在這里居住一年半以后,我熟悉窗外的景色,這是日復(fù)一日積攢的印象,但我與它們并不相干。這里我看見的東西沒有一樣對我有意義。或許我尋覓的正是這個,因為在這種與我無關(guān)的環(huán)境確實是有意義的。我喜歡這點,或許甚至我需要這樣,不過并沒有有意識地選擇去這么做。六年前我在卑爾根寫作,雖然沒想過要在那個城市過一輩子,但我既沒有計劃要離開那個國家,也沒計劃要離開那時與我成婚的妻子。相反,我們想到未來將會有孩子,或許搬到奧斯陸去,在那里我要寫更多的小說,她可以繼續(xù)在電視和電臺工作。但我們說及的未來,實際上只不過是我們當(dāng)時生活往后的一種延續(xù),每天固定的生活計劃,同朋友與認識的人共進晚餐,外出旅游,去看望自家父母和對方的父母,還加上我們想到要小孩,但沒有什么特別的。而事情卻發(fā)生了。突然有一天我到斯德哥爾摩去了,原只打算待幾個星期的,出乎預(yù)料地,這便成了我的一生。不僅是改換了城市和國家,也改變了所有的人。很奇怪我這么做了,而更加令人難以理解的是我?guī)缀鯖]想過要這么做。我怎么來到的這里?為什么會是這樣?

我剛到斯德哥爾摩時,只認識那里的兩個人,而且都不熟:蓋爾,1990年春天和他在卑爾根有過幾個星期的交往,這是十二年前的事了。琳達,1999年春在畢斯科普斯—阿爾內(nèi)舉行的文學(xué)新人講座上結(jié)識的,只有幾天時間的接觸。我給蓋爾去了封信,問是否可以在他那兒待幾天直到我給自己找到住處。我辦成了,在那兒我給兩家瑞典報紙投了一份租房廣告。從四十多份復(fù)信里我選了兩份。一處在巴斯圖街,另一處在布蘭許爾卡街。兩家看過以后決定住第二家,直到我的視線落在大門進口處樓梯旁的住戶名單上,在那里我看到了琳達的名字。世界真的很小,竟然有這個可能?在斯德哥爾摩有一千五百多萬人口啊。要是公寓是由朋友或熟人關(guān)系介紹,幾率就不會這么小,因為不管城市大小,相對來講文化圈子是很窄的。但這可是完全經(jīng)過一個上百上千的人都看過的無名無姓的租房廣告,回我信的人自然既不認識琳達,也不認識我。就在這一刻我再次改變主意,最好還是住另外一處。因為要是我選擇住這里,琳達或許會認為我是對她有意思。但這就是一個預(yù)兆,其中含義無窮。因為琳達就是現(xiàn)在我娶的女人,我三個孩子的母親?,F(xiàn)在是她與我分享生命。我以前生活留下的唯一痕跡,是我隨身帶來的書籍與唱片。其他的一切我都讓它塵封。那時候我用了許多時間來回想我的過去,現(xiàn)在想來,那么多時間幾乎是一種病態(tài),因此我不僅閱讀馬塞爾•普魯斯特的小說《追憶似水年華》,最大限量地從中吸取經(jīng)驗,現(xiàn)在過往的一切幾乎不能在腦海里接近我。更多的原因我想是我們有了孩子,和他們一起的生活現(xiàn)在占據(jù)了所有的時間空間。甚至所有新近發(fā)生的事都完全被他們排擠掉了:若問我三天以前做了些什么,我記不得。問我兩年前萬妮婭的情況怎樣、海蒂兩個月前的事、約翰兩周以前的事,我都記不得。在我們每天瑣碎的日常生活里,發(fā)生的事情太多太多,而且這些事始終重復(fù)發(fā)生著,我現(xiàn)在改變最多的是對于時間的概念。從前時間在我的眼里像可以向前走的一段距離,這道路通向遙遠的未來,但愿它的前景充滿光明,至少絕不會是乏味無聊的,而現(xiàn)在這里的生活完全是另一種模式。要是我用一幅畫來描述它,應(yīng)當(dāng)是在水閘前的一只船:時光如同來自四面的、節(jié)奏均勻的微波將生活恒定不變地托升起來。除了其中所含的細節(jié)以外,一切總是同樣的千篇一律。隨著每天的日子過去,當(dāng)生活觸及邊沿的一刻便更加懷念以往,那一刻前方之路敞開,生活終于又向前移動。與此同時我在其中恰恰看到了這種重復(fù)、禁閉和毫無變化很有必要,它們給予我保護,一旦我離開了它們,所有從前的煩惱便會回來。突然地,我會被那些所說過的、所見過的、所想過的漫無邊際的無數(shù)念頭完全占據(jù),仿佛又被扔進了從前生活了多年的那種毫無節(jié)制、一事無成,常常深陷于自輕自賤和失敗的境地之中。往日的憧憬與希望現(xiàn)在依舊同樣強烈,不同之處在于,事實上希望的目標在那時可以實現(xiàn),而不是此時此地。我在這里要尋得另一種目標,并在其中獲得自身的安寧。這里我說的是藝術(shù)的生存。紙上說說不難,在紙上我能輕而易舉地給海蒂描繪出一個形象,比如,清晨五點鐘她從童床上爬下來,黑暗中她在地板上蹣跚學(xué)步,幾秒鐘后打開電燈開關(guān),站在跟前,對睡眼惺忪半張開眼的我說:“Köket”(瑞典語:廚房)。她的瑞典語很有個人特色,詞匯不是我們慣常所說的含義,而是她的自創(chuàng),這個“廚房”的意思就是什錦麥片加藍莓酸奶。用同樣的方式,比如看見蠟燭就叫“Ja, må hon leva!”(瑞典的生日祝福歌)。海蒂大眼睛,大嘴巴,還有一副大胃口。在她自己生命的頭一年半里,整個看來就是個急切貪吃、健康強壯、快活的小家伙。這個秋天約翰出世,其他人都退居次要,海蒂顯示出了自己最早期朦朧未知的情感的宣泄方式。在最初的幾個月里,她幾乎利用每一個機會想方設(shè)法地去傷害弟弟,他臉上的抓痕經(jīng)常規(guī)律性地出現(xiàn)。秋天我去了一趟法蘭克福,四天后回來,約翰看上去就像去過了戰(zhàn)場。事情很難辦,我們也不可能完全不讓她接近他,于是只好想法洞察她的情緒,避免她靠近弟弟,斷了她想碰到弟弟的路。但即使在她心情愉快高漲的時候,她的手也可能閃電般伸出去揍他一拳或是撓他一把。在這一系列行為的同時她也會開始生氣,其暴怒的程度是我兩個月前未曾想到的。與此同時,她身上也體現(xiàn)出了早期的那種同樣莫名的脆弱:在我的聲音或是舉止中有了幾乎難以察覺出的那么一丁點兒的嚴厲,她便垂下頭,轉(zhuǎn)過身開始哭起來,仿佛她只愿意向我們展示她的憤怒,而一些敏感的東西她會掩飾。當(dāng)我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心里充滿了對她的溫柔之情。但這只是在紙上。在現(xiàn)實里,真實的場景是:一大清早,當(dāng)外面的街上還是一片漆黑,整個屋子里還沒有一絲動靜的時候,她站在我跟前,情緒很好地等待著這新一天的到來。帶著一種心甘情愿、緊張又帶點激動的心情,我立刻開始行動,把昨天的衣服往身上一套,跟她走進廚房,那兒是許諾過的藍莓口味酸奶和不含糖的什錦麥片等著她。她的作為要是超出了我的底線,我便溫情全無,一連串的例子,比如一再鬧著纏著要看一場電影,或者想法進到約翰正在睡覺的房間去,簡單地說,每次我對她說不字她都反而對著干,接著是我們沒完沒了的較量,這種情況多次發(fā)生,于是我由厭煩變?yōu)榧づ?,?dāng)我厲聲對她講話時,她的眼淚就滾了出來。她低下頭,耷拉著肩頭扭過身去,我想,自找的,讓她這么去好了。直到晚上我才領(lǐng)悟到,她不過兩歲呀,哪能不管她。當(dāng)他們睡覺的時候,我坐在那里心想,我在這里究竟都干了些什么啊。但一旦這念頭過去,心里會對自己說我別無選擇,心里會是每天清晨三小時里要走過的一切程序:尿布要換,衣服要穿,早餐要擺上桌,牙要刷,臉要洗,頭發(fā)要梳光潔后再歸攏系好,吵嘴要避免,打架要制止,連衣褲和靴子要穿上,然后我一手推著雙座的童車,一手把兩個小女孩推著往前走進了電梯,伴著一路上少不了的推打吵鬧下樓,走出大門,把她們抱進童車坐下,戴好帽子和手套把車推到街上,這時路上已經(jīng)有許多來來往往趕著去上班的人,十分鐘以后把她們送到幼兒園,這時我還有近五小時的自由時間可工作,在他們又給孩子們穿戴上衣帽等候回家之前。

我始終有很強烈的希望獨處的需求,我需要巨大的孤獨的空間,當(dāng)我得不到這些,像我過去的五年里一樣,就會失望沮喪,有時候幾乎是恐慌,或者發(fā)怒。我整個成年人的生活里讓我向前的動力—奢望有朝一日能寫出些精彩的東西,當(dāng)這唯一的念頭受到威脅時,就會感到像有一只耗子在啃噬著我的心,就想從這里逃開。時光從我身邊飛走,像沙粒一樣從我的指間滑落,與此同時我做的是……是啊,我做的是什么呀,我?擦地板,洗衣服,做晚餐,飯后的洗刷,購物,跟孩子一起在外面的兒童樂園玩,把他們領(lǐng)回家,脫衣服洗澡,照料他們直到晚上睡覺,把她們在床上安頓好,晾衣服,收干衣服回來,衣服疊好放回衣柜,收拾屋子,擦拭桌子、椅子、柜子。這是一場戰(zhàn)爭,不是那種史詩般的英雄戰(zhàn)爭,卻是那種你無法與之對抗的戰(zhàn)爭,因為無論我在家里付出了多少勞動,所有的房間里還是雜亂不堪、邋遢骯臟,我用我醒著的每分鐘照管著的孩子,卻比我見過的其他孩子更加執(zhí)拗,有一度這里簡直就是個瘋?cè)嗽?,或許因為我們從來沒有在親密和疏離之間獲得必要的平衡,越是難以控制情緒的時候這種平衡就顯得越重要。這就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在萬妮婭八個月左右時,她開始有了很強的感情宣泄需求,有時候幾乎是一種突然襲擊,那會兒根本不可能親近她,她只是一味地尖叫,大聲尖叫。我們唯一能做的是拽住她,直到這一切結(jié)束。也難說清這是為什么,但當(dāng)她從外界獲得了許多新的印象時,便常常出現(xiàn)這種情況。比如,當(dāng)我們到斯德哥爾摩郊外去看望她外婆時,當(dāng)她與其他孩子待在一塊兒的時間太長,或是在周末的一天我們進城去了一趟。當(dāng)她站在那里聲嘶力竭地尖聲大叫,不顧聽不受勸時,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敏感與自控力的統(tǒng)一結(jié)合并非易事。在海蒂出生后,對她就更難了。我真希望能說自己的行為舉止是明智的、有分寸的,但很遺憾我不是這樣的人,因為處于這樣的情勢下我的憤怒和我的情緒也隨之加劇。發(fā)生過這樣的情況:萬妮婭躺在斯德哥爾摩的一家超市地上就是不起來,在我的怒火上來時會失去理智,恨不得把她立時撕成碎片,當(dāng)時也顧不得是在大庭廣眾之下,我把她像一袋馬鈴薯那樣往肩頭上一甩,就這樣扛著她穿過城市,她當(dāng)時又踢又打像野獸那樣嚎叫。另一種情況是,她喊叫時我就站在那里跟她對吼,把她扔在床上用手按緊直到她最后降伏,這是她害怕的一招。在她那小小年紀的時候便找到了一個可以準確地讓我完全發(fā)瘋的絕招,即一種固定方式的嘶喊,不是哭或者抽噎或者歇斯底里,是毫無由來的、帶有目的的、含著尋釁的那種干嚎。這時我會完全失去控制,跨步走到這可憐的小女孩跟前,對著她大聲咆哮,或是捉住她使勁地搖晃,直到她的嚎叫轉(zhuǎn)變?yōu)榭蘼?,她的身體綿軟下來,最后終于可以接受對她的撫慰。

當(dāng)我回過頭去看這段經(jīng)歷,看這個不到兩歲的她用這樣的方式給我們整個的生活刻下怎樣明顯的印記。事實真是這樣,有一段時間我們天天說的話題就只有這一件事。說上去這自然不關(guān)她的事,這一切都是關(guān)于我們。琳達和我的生活幾近混亂,或者說總是處于一種混亂的狀態(tài),一切隨時可能崩潰,而我們必須強迫自己適應(yīng)有小孩的家庭生活。我們不懂得計劃。得把晚餐的食物買回來這件事,每天都讓我們措手不及。每個月底也得付清賬單。要是沒有某個發(fā)放工資的機構(gòu)不定時地將錢打入我的賬戶,比如那些各類的收入,版稅、讀書會的售書酬金、一點學(xué)校教科書酬金,或者,正如這個秋天,有來自國外的后續(xù)版稅,那一定會全亂套的。這不斷有的即興作品增加了瞬間的意義,當(dāng)然天上不會掉下餡餅,勞動的成果自然讓人感到生命格外充滿意義,感受到光明,當(dāng)然也可以實際干點什么了,強烈的感受,無與倫比的歡樂。啊,那時候的我們真是喜氣洋洋。孩子們都充滿了活力,自然他們要尋求快樂,要是我們有額外的精力帶他們?nèi)ジ吲d一回,他們就會把幾分鐘以前的執(zhí)拗或是憤怒忘得干干凈凈。當(dāng)然會意識到這樣做是很消磨人的,所以雖知道要和孩子們一起同樂,但這對身處其間的我意義不大,仍像陷入了眼淚和失望的泥潭里。我一旦陷入了泥潭,就將被新發(fā)生的每一件事拽住旋轉(zhuǎn)而下,直至泥潭深處。而與此一樣消磨人的是意識到自己是在跟孩子打交道,是孩子在把我往下拉。這毫無價值。像這種處境,我是要盡最大可能不做這樣的人。在有孩子以前我從未想到過這樣的事。那時候我想一切都會順利的,只要我好好待他們。事實上也是如此,但到當(dāng)時為止我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沒有人警告我有了孩子會是對生活的另一種侵入。將會獲得一種從未有過的對他們的親近程度。一個人自己的秉性和幽默如何與他們的脾氣和幽默交織在一起,如此一來,個人最糟糕的一面不再是為己所有,藏于內(nèi)心,而是把它們都顯示出來,但又像接受外面的東西一樣,被扔了回來。自然,關(guān)于人善與美的一面的顯示也同樣如此。在那些最有壓力的非常時期里是個例外。在海蒂和約翰先后出生那會兒,他們所經(jīng)歷的情感生活受到?jīng)_擊,找不到比生事、鬧別扭更好的宣泄方式來矯正和改變這一切。這里的生活基本上是穩(wěn)定和井井有條的,雖然有時我對他們光火,但他們對我仍然有安全感,每當(dāng)他們需要庇護時,就會想法來靠近我。再沒有比全家人一塊兒出去玩更讓他們快樂的事了。他們要的都是一些極簡單的需求,對他們來說一切都充滿了奇幻色彩:一個有太陽的星期天去西約特蘭港郊游,先經(jīng)過一個公園,擺在那里的一堆木頭就足以占據(jù)他們半小時,然后經(jīng)過海邊,他們對海上的帆船表示出極大的興趣。接著就是午餐,我們坐在通往海里的階梯上吃意式三明治,那是在當(dāng)?shù)匾患乙獯罄Х瑞^買的,至于帶的便當(dāng)嘛,我們自然不去想它了。于是有一個小時他們只是四處跑著、玩耍、歡笑。萬妮婭跑起來有點甩手甩腳的樣子,這種極具個人特點的跑動姿勢,從她一歲半那會兒就這樣了,海蒂以她那跌跌撞撞的步姿走著,邁步急切而匆忙,始終掉在她姐姐身后兩米的地方,她時刻準備好要接受屬于萬妮婭的那些小玩意,雖然這種情況不多。然后我們順著來路回家。海蒂在童車里睡著了的時候,我們和萬妮婭一起坐在一家咖啡館里,她熱愛單獨同我們在一起的每一刻時光,坐在那里手里拿著檸檬水,一邊打開話匣子,問了所有能想到的問題,比如天空是不是掛得很牢,或者有什么能讓秋天停下,或者猴子是否有骨架子。面對這一切我的愉悅之情油然而生,不是那種巨大的歡喜,更加接近于一種平和或者寧靜,同時也很高興?;蛟S甚至是,在游離出的一瞬間里的快樂。還不夠嗎?難道這還不夠?是的,若快樂是一個目標,那么這就夠了。但快樂不是我的目標,從來就不是我的目標,我要它來干什么?家庭也不是我的目標。如果是的話,我可以把我擁有的一切時間和我的每一分錢財都花費在它上面,事實上我們是可以這么做的,對這一點我深信不疑。那我們就可以住在挪威的某個地方,冬天去滑雪溜冰,背包里裝有干糧和暖水壺,夏天出外劃船,水里游泳、釣魚,野外露營,和其他有小孩的家庭一起去國外旅游;一個井井有條的家,用時間精心做一道晚餐,同朋友們聚在一起,幸福而快樂。是啊,這像是一幅漫畫,但每天我看到有孩子的那些人家就是這樣生活的。孩子們干干凈凈,衣服精致美麗,父母們都樂呵呵的,有時候會提高嗓門,但他們絕沒有像蠢貨那樣站在那里沖著孩子們一通大吼。他們在周末出外郊游,夏天在諾曼底那里租一棟房子避暑,他們的冰箱里絕不會空著,總是有食物。他們在銀行或是醫(yī)院上班,在IT公司或是政府機關(guān)部門就職,在劇院或是大學(xué)工作。為什么我要寫作,將自己關(guān)閉在這個世界之外?為什么我要寫作,使得孩子們用的童車看起來就像是我們從垃圾堆里撿回來的?為什么我要寫作,使得我去幼兒園時,眼神瘋狂、面部僵硬,臉上像罩著一個怪異頹喪的外殼?為什么我要寫作,讓孩子們的所作所為都要合著我個人的意愿,對后果不管不顧?我們生活中這所有的混亂到底來自哪里?我知道我可以讓這一切消失,我知道我們也可以成為那樣的家庭,那得我愿意才行,那這必得是我們生活最終的意義。我不愿這樣。為了家庭我必須付出一切,這是我的責(zé)任。

線上商城
會員家.png 書天堂.png 天貓旗艦店.png
會員家 書天堂 天貓旗艦店
關(guān)注我們
微信公眾號.png   微博二維碼.png
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

微信號:bbtplus2018(工作時間)
電話:0773-2282512(工作時間)

我要投稿

批發(fā)采購

加入我們

版權(quán)所有: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luò)出版服務(wù)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guān)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