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讓先生近照 記者張弘 攝
《漓江春雨》徐悲鴻作
十九歲的徐悲鴻在上海(資料圖片)
楊先讓是徐悲鴻的學生,在他心中,徐悲鴻是“永遠也說不完”的。于是,最早成書于2000年的《徐悲鴻》,一版再版。到2018年1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了第三版——— 每一版都有新增加的內(nèi)容。
4月12日,楊先生在桂林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徐悲鴻先生與桂林,乃至與廣西師范大學的淵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35年。那一年,徐先生從南京來到廣西南寧,后在桂林、陽朔寫生,開始了與桂林的情緣。徐悲鴻先生在桂林期間,不僅創(chuàng)作了以桂林山水為題材的《漓江春雨》等名作,更是積極發(fā)展以抗日救亡為目的的美術運動,籌建桂林美術學院,推動桂林美術教育。1938年,位于獨秀峰附近的桂林美院新樓建成,并舉辦了影響廣西美術事業(yè)發(fā)展的“廣西全省中學藝術教師暑期進修班”??梢哉f,在桂林的這一段時間,是徐悲鴻藝術生涯的一個關鍵時期。徐悲鴻先生的個人創(chuàng)作和美術實踐,對桂林、廣西乃至中國的藝術發(fā)展都有深刻而長遠的意義。
“我們常常在背后這么說,中國的文化從孔夫子那兒開始,經(jīng)屈原、李白到了魯迅,我們美術界有一個徐悲鴻,戲劇界有一個梅蘭芳,文學界有一個魯迅,這不是我們的驕傲嗎?所以我感覺我們今天生活在這個時代,我們還能和徐院長接上氣,是值得驕傲的。徐悲鴻是美術界的勇士,他到西方發(fā)展大本營——— 法國取經(jīng)。當然了,他取來的是寫實主義,我們今天很好理解這個事情,直到現(xiàn)在,我們的學校不還是沿著徐悲鴻的路子在走嗎?”楊先生坦言。
在本書中,楊先讓以學生的視角講述了徐悲鴻的一生:徐悲鴻年少時隨父習文學藝,因家境貧困而不得不與父親游走他鄉(xiāng),以替人寫春聯(lián)、刻章、畫山水和肖像為生。父親去世后,他獨闖上海灘,四處碰壁、幾近絕望時,得到貴人相助,結識了康有為、陳三立等人,甚至有機會東渡日本學習,眼界大開,畫藝精進。在上海,他還與蔣碧微開始了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1918年,徐悲鴻攜蔣碧微奔赴北京,結識胡適、魯迅、黃賓虹、陳師曾等社會名流,并獲得留學歐洲名額,遠赴法國。從1919年到1926年,留學歐洲八年間,徐悲鴻如饑似渴地學習歐洲經(jīng)典藝術作品,努力攻克西方繪畫的造型理論問題,沉浸于寫生、創(chuàng)作之中,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而生活的捉襟見肘,他不得不親赴新加坡辦展賣畫,以養(yǎng)家糊口。1927年,徐悲鴻甫一歸國,即投入到藝術教育中,馬不停蹄地奔走于上海、北平、天津、廣西、重慶等地之間,一面挖掘培養(yǎng)藝術人才,一面專注收藏古今畫作,為中國現(xiàn)代美術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甚至以舉辦義賣畫展的形式加入到抗戰(zhàn)的隊伍中,不畏強權,以藝術家的力量救國于水火之中。在當時,美術界對東方藝術與西方藝術、傳統(tǒng)與創(chuàng)新都存有不同的見解,倡導革新的徐悲鴻時常陷入“論戰(zhàn)”之中。如今,徐悲鴻的“馬“已成為經(jīng)典,《愚公移山》《九方皋》等創(chuàng)作也成為絕唱,他開創(chuàng)的美術教育體系業(yè)已成為典范——— 時間證明了一切。同時,書中也披露了徐悲鴻與蔣碧微、廖靜文的愛情,與孫多慈曖昧不清的師生情,揭開了徐悲鴻跌宕坎坷的感情世界。
學生記憶里老院長的音容笑貌,來自徐悲鴻親友學生的口述材料,大量的繪畫作品與歷史照片,展現(xiàn)了徐悲鴻在藝術家、丈夫、父親、教師、院長等多重身份下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和復雜的人生選擇,還原了一個真實客觀、豐富立體、有血有肉的徐悲鴻。
在楊先讓看來,他寫徐悲鴻“最厲害的地方”是寫了徐悲鴻的三個女人,“這是從來沒有人敢寫的”。但寫完了,這本書能不能出,就必須得征求活著的人的同意,這個人就是廖靜文。談起往事,他說:“當時,我拿著書去找廖靜文,書在她那里壓了一個月后,她對我說:‘先讓,很多事我也不知道,我 那 時 候 太 年輕。’這就算是通過了?!?/p>
對于徐悲鴻的三個女人,楊先讓評價說:“蔣碧微是大家閨秀。他們兩個相愛最后分開,我覺得都是天意,是很自然的事情,因為人生觀和世界觀不同,年輕時戀愛戀得火熱與最后結婚過日子是兩碼事?!薄皩O多慈是弄假成真的。因為徐悲鴻,孫多慈這輩子苦極了,始終悶悶不樂,始終想著徐悲鴻,最后在臺灣得癌癥去世。實際上,她是個天才,當年給徐悲鴻做學生時,徐悲鴻給她的素描打100分。我的天,那可是美術打分啊?!薄昂髞硇毂櫽龅搅戊o文,是招研究員,也是給她打了100分,而且這份100分的卷子,徐悲鴻始終收在箱子里。有一次,朋友在家里談散文,他還稱這是‘最好的散文’?!?/p>
![]() |
![]() |
![]() |
會員家 | 書天堂 | 天貓旗艦店 |
![]() | ![]() |
微信公眾號 | 官方微博 |
版權所有: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PRESS(GROUP) | 紀委舉/報投訴郵箱 :cbsjw@bbtpress.com 紀委舉報電話:0773-2288699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 | 網(wǎng)出證 (桂) 字第008號 | 備案號:桂ICP備12003475號 | 新出網(wǎng)證(桂)字002號 | 公安機關備案號:45030202000033號